APP下载

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与有效发挥思考

2021-11-27王正东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危害应急

王正东

(凉山州西昌生态环境监测站,四川 凉山州 615000)

引言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发生突然性、形式多样性、危害严重性以及处理艰巨性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并导致局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常见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为三种,分别为核辐射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多样化环境应急监测方式应运而生。所谓环境应急监测,就是监测人员利用各种仪器装置对事故现场进行测定,以此来明确污染物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为相关部门正确采取措施控制潜在风险和隐患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降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特点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与常规污染事故相比有很多共同点,诸如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但与此同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也存在显著的独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发生突发性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通常都是在偶然或意外状况下突然产生的,能够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危害。并且这类污染事故预测难度较大,大多由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不确定因素引发。另外,由于人类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存在局限性,导致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产生各种偏差,具体体现在风险评估、风险预测、风险防范等方面。例如:风险参数不准确、推导过程不合理、条件假设不全面等[1]。这也使得人类无法正确认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自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二)形式多样性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形式多样,按照发生原因、污染形式和事故表现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爆炸事故、毒气污染事故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三种。其中爆炸事故包括油漆、天然气、烟花爆竹等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毒气污染事故包括氯气、氨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引发的事故;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因有毒有害物质运输、排放或使用不当引起的事故。可以看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形式多种多样,防治难度相对较大。

(三)危害严重性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会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危害,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轻则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生活规律,重则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并且对生态环境和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2]。

(四)处理艰巨性

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并且涉及面较广,加上该类事故突发性强、危害性高,所以需要相关部门既要做好现场处理工作,又要做好长期处置工作,同时要保证处理及时、不留后患[3]。可以看出,相对于常规环境污染事件而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更加复杂和艰巨。

二、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处理突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减轻事故危害、提高事故处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生产作业和施工作业中产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污染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能够准确判断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发展规律以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为相关部门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定性监测,可以明确污染物类型,同时对环境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定量监测,有利于为现场应急救援和疏散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对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和降解的污染物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掌握污染物发展规律和发展状态,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保障。

第四,为了避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果被人为夸大,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需要通过环境应急监测手段发布事故处理相关信息,确保大众了解事故真实情况,缓解紧张气氛[4]。可以看出,环境应急监测是一项政治任务,具有严肃性、严谨性特点。

三、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有效发挥环境监测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和组织体系

为了尽可能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需要充分做好环境应急监测调度工作和指挥工作,并且保证二者协调统一。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相关部门构建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并在各级监测站开展经常性演练工作,以此来提高监测站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以上提到,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并且事故类型多种多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应急监测难度,需要相关部门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针对性应急监测预案。众所周知,应急预案是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制定应急预案时,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管辖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可能存在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并制定相应应急监测预案,突出应急预案的前瞻性、针对性特点,尽可能将事故隐患杜绝在根源处。同时还要开展多样化实训演练,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合理分配组织体系工作职责,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任务和职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与其他工作人员协调、配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合理选择环境应急监测设施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危害性强、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会在瞬间或短时间内造成巨大危害。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危害程度,需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反馈,这也对应急监测设施设备功能性提出较高要求。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多样化应急监测设施设备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向小型化、便捷化趋势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开展中由设备造成的负担,有利于监测人员将监测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相关部门。另外,引入功能丰富、性能完备的应急监测设备,还能够精准识别和污染物种类、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发展规律等参数,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可掌握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处置工作,从而降低或规避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操作以及自身磨损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各种故障,从而影响其精度和性能。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准确记录维护保养信息,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能够为环境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5]。

(三)做好环境应急监测中的采样工作

采样是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的主要环节,能够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所以在采样过程中必须确保样品准确,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特征。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基本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工作。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在事故发生的核心地区采集,如此才能够真实反映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不可预知特点,并且扩散速度较快,所以应急监测工作任务艰巨、难度较大,需要监测部门加大监测力度,对污染状况有全面了解。一般污染扩散后的一段时间内,该区域污染浓度也会逐渐呈下降趋势,此时应急监测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如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已经得到了及时处理,监测人员也要及时做好采样工作,并通过样品监测判断处理效果。

(四)撰写事故应急监测报告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完成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撰写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报告,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并及时上报,从而为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来说,上级部门在受到事故应急监测报告后,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和相关数据,判断事故类型、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处理措施和方案。从而为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提供理论依据。通常情况下,事故应急报告需要准确还原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引发原因,保证叙述准确,同时要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事故特点。完成事故应急报告撰写工作后,需要经过专业部门严格审核,得到认证后才能生效,如此才能够确保事故应急报告准确无误。除此之外,完成事故应急报告撰写工作后,需要对其进行存档处理,为日后发生类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如此不仅能够提高事故处理效率,还能够尽可能降低危害程度,对于人类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而言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来源广泛,危害程度较高,并且具有突然性、多样性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需要相关部门完善组织体系、制定针对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实践演练,加大投入力度引入新型应急监测设施设备,科学采集监测样品,并准确撰写处置报告,从而为环保事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危害应急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药+酒 危害大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应急预案的编制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