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应急物流体系要素优化研究

2021-11-27郭永丽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物资应急

郭永丽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物流运输部门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做出快速响应,相关部分协调一致,众志成城采取有利、高效的措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财、物损失降低到最小,是公共卫生事件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可以帮助公共卫生事件减轻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民的损失。但是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尚不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应急物流体系也存在应急通道不够畅通、应急物资和居民生活用品分配及运输调度不合理,有关部门没有统一协调调度管理,步调不一致、应急物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所以优化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成了降低公共卫生事件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一、应急物流体系相关理论概述

(一)应急物流概念

应急物流区别于传统的物流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面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以及自然灾害,为了高效的地对人员、物资、财产等提供物流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由于应急物流有突发性、时间紧迫性、流量不均衡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多主性等特点,同时又要求时间效率效益最大,人财物损失最小,研究应急物流体系以达到各要素优化配置,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应急物流体系研究现状

国外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主要集中在多目标决策优化解决方案,不确定性应急物资运输配送算法问题,应急物资供应节点物资的储存量和选址问题,以及在时间、空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物流调度方面的研究。国内应急物流的研究开始比较晚,从2003 年应急物流概念的提出,主要研究应急事件的响应速度,应急系统的柔性,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的设计指标,提出应急物资的分类标准等问题。

二、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突发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下,以及我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前提下,应急物流和商业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应急物流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物资储备中心装卸搬运、物资储存分类等物流作业依赖人工操作,工作效率比较低,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突发事件中不能很好的在救援黄金时间完成任务。同时,仓储中心位置和空间需要满足机械化设施设备的运用条件,从而更合理的开展救援工作。

第二,应急物资储备筹措不及时。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初期,应急保障物资的供应是重中之中,居民的必备的生活物资是首要问题。然而由于事发紧急,部分通讯网络、运输网络等受到影响,导致供需不能很好的得到满足,当地的应急物资无法正常供应,外地物资不能及时的运送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应急物流多级联动响应机制不协调。由于应急物流涉及的部门、领域、行业较多,多级联动需要有统一的领导,集中的管理,强有力的调度指挥。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军队、社区及广大民众都做出最大努力和突出贡献,但是事发突然,各部门节点分属管理机构不同,导致自成体系,协调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形成应急合力,运作效率不够高。

第四,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指挥平台。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充分的急救物资调配、实时运输状态、紧急物资供需情况等重要信息。掌握及时、准确、透明的物流信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使应急物流活动达到最大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目前,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不完善,各环节、各子系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应急物资损失和浪费时有发生。

第五,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相关经验不足,响应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应急事件发生突然,部分部门是临时组织成立的,缺乏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锻炼。另外,部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临时借调,也没有经过常规应急物流演练,缺乏相关知识,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导致应急物资接收、领取、配送等环节效率不少,影响救急实效。

三、应急物流体系智能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应急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人工智能背景下优化分析应急物流体系要素,帮助应急物流朝着智能物流方向发展。智能物流是指物资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智能化实体流动过程。主要包括智能运输、智能配送、智能仓储、智能装卸搬运、智能流通加工和智能信息处理六个基本活动。智能物流的“智”是核心,“智”体现在实时的、全面的信息感知和高效的处理决策方面。智能物流的“能”是关键,“能”体现在落实执行层面,是指自动化的执行能力。智能物流的“流”是实现,“流”是最终物资的实体流动,这是智能物流的核心部分。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从人工智能方向对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是本文的重点。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运输、储存等物流作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智能物流成为未来物流发展趋势。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化、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够模仿人的智能,在运作过程中可以自主的思维、感知、学习并进行推理判断,以及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未来的智能物流发展将逐步凸显智能化、层次化、一体化、柔性和社会化等特点。改进应急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智能物流技术,实现应急物流的优化。

第一,利用高精度地图立体数据信息,解决应急物流运输中路网实时更新问题。高精度地图和传统导航电子地区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精度,他是不仅可以提供高精度路网、车道、建筑等静态信息,还可以实时更新动态交通信息。这种高精度的动态定位,对于用户的地理位置刻画的更加精确,尤其是在应急物流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因静态poi 路径规划数据缺失带来的营救时间延误问题,帮助更有效率的实施救援工作,分秒必争去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利用大数据对应急物流进行需求预测、供应链风险预测、网络以及路由规划。大数据是指常规软件工具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捕捉、处理的数据集合,需要更强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对海量的、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处理。在重大时间发生时必定伴随着大量、复杂的信息产生,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挖掘、采集、存储和分析,并且从中发现新问题,为应急物流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研究,对未来预判,帮助应急物流高效率的开展,把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降到最低。

第三,综合运用物联网、RFID 无线射频识别、GPS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可以在智能追溯、仓储管理、运输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电子标签自动扫描,智能码垛机器人、无人搬运小车、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设施设备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化程度。同时,物联网运用到智能物流运输系统中可以进一步实现后台可视化管理,增强应急物流体系的透明度,可追溯化的智能系统也可以事后查询,为应急物流的效率提供了智能保障。

第四,人工智能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预测、运输路径规划、AI 仓储管理等方面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人工智能分析利用大量历史数据学习算法,并建立模型,解释过去数据,预测未来数据。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替代仓储环节的人工,减少人工初级岗位的作业,可以实现从收货、入库、理货、分拣、盘点、出库、打包、车辆调度等全程无人作业,并且作业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更加便捷的实现管理和控制。

第五,搭建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优化指挥调度管理。由有关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调度中心,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精确掌握并预测应急物资数量、种类和流向等重要信息,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优势,切实提高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效率。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研究在我国处在初期,理论和实践尚不完备,存在实施设备机械程度低;应急物资储备筹措不及时;应急物流多级联动响应机制不协调;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指挥平台;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相关经验不足,响应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可以通过智能物流技术的应用优化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利用高精度地图立体数据信息,大数据、物联网、GPS 等先进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机械化作业,加上应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提高应急物流服务质量。智能物流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解决更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流问题,提高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物资应急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救援物资
应急预案的编制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