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本科高校
——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践

2021-11-27孙晓燕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应用型中华育人

孙晓燕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

国家教育政策指导均交汇于高等教育,高校遂成社会变革、文化变革、教育变革的焦点。传统文化是打开青年思想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的钥匙,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地方性、区域性人才为目标,担负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为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完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

我校实施“五校协同”战略,政治领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荣校,开展大思政育人、美育、通才教育、大商科教育、“辅线育人”工程实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特色教育。2018 年学校成立中华传统文化教研室,2019 年更名为中华传统文化教研中心,在传统文化教研、活动、实践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特色教育中发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感知深层文化信仰,建设师资队伍,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逐步探索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一)科学设计课程目标,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

我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融入“人文社科”公共选修模块,开展经典活动,组织实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内容模块化教育,课程体系立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注重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发展,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目标的功能,并根据学校开设学科研究方向,补缺提高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类课程。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国学经典与人文修养、文学素养与艺术鉴赏、传统礼仪和节庆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2020 年和2021 学年实现了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教学和文化体验相结合,保障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以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线上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课程+活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组建课程模块,稳定教师队伍,开出特色课程。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线下公选课程如下表,线上课程共选泛雅教学平台403 门课程,12168 学时;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公选课程数量翻倍。

(二)组建复合型的专家和教师团队,编写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并使用推广

为推进特色荣校战略,学校成立领墒教研中心,充分体现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美育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通才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依托学校特色育人体系,建设书香校园,培养良好教风和学风,从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上引导,编制《经典诵读》共7 册供大学生诵读。其他开设课程经过两至三年经验累积的基础上,编写各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了中华传统文化教研中心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上传教学及活动动态,投稿至学习强国平台,依托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等,拓宽线上教育平台。链接了中国知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多种形式了解文化基础知识,开拓知识谱系,进行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经济、民俗礼仪、科技文化等的在线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探索与构建

我校传统文化教研中心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管理层面的制度设计,落实到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方式,将中华传统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不同阶段,通过课程模块、文化活动、实践教育、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

(一)探索课程模块化,活动课程化

探索中华文化概论、文学、政治、经济、哲学、艺术、民俗、中医养生、山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陶艺、木版年画)等模块,由各专业老师根据各自专业领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组建不同模块的教师团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

文化活动在每年一度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月”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之后组建为众多专题的课程;开办讲座领墒讲坛,每年4 月举办校园读书月的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10 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月活动月等。我校多次组织参加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图书馆学会主办的活动。2020 年在山西省图书馆学会、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文化创意征集大赛,16 级数字媒体3 班白浩杰同学荣获最佳方案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2020 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的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18 级播音主持2 班冀晶晶同学获得大学组优秀奖等。

(二)规划设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馆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是学校建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是践行习总书记要求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位于我校北格校区,展馆面积1500 平米,整体空间采用中式庭院式风格、砖雕工艺和传统木质古建彩绘工艺等建设而成。传统文化馆共分上下两层,共十五个区域模块,一层为文化历程、文学、艺术、哲学、宗法、经济、政治,二层为科技、中医、民俗、教育、体育、宗教、军事、法律、晋风晋韵、文化拾遗,让参观者能在展馆内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和绵长。课程建设在《中国文化概论》基础上建立与教育馆体系相吻合的课程模块,侧重研究山西地方文化非遗、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古建文化等。

(三)实践教育体系化,社会服务项目化

将教育馆面向师生和社会服务,课程进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构建实践教育体系,让参观者在参观教育馆的同时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体验文化,如陶艺、剪纸、茶艺、中医等。依托山西旅游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进行文化传承和推广,应用型教学项目对接山西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性项目资源,为地方发展提供文化服务,教育馆和文化基地可服务社会公众。传统文化教研中心积极与学校相关专业相融合,艺术设计学院的平阳木版年画、陶艺工作室,旅游学院的山西旅游文化等产教融合项目相结合,拓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内涵,积极融入社会,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开拓文化项目,发挥文化作用,教学实践项目多层次结合,寻找校外实践合作,配合教学形成产学研体系。

(四)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成果化的积累和推广应用

组建教师队伍完成课程模块建设和授课、教研活动,启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开展实践基地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丰富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加强宣传和积累,做好社会服务项目对接,有效地运用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研究国内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补充,特别是我校课程思政和课程美育的大力推广,给传统文化教育进课程、进思政基地打了很好的基础,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走进教育基地,走向社会。注重教学研究、课程实践研究中研究成果的积累,教研相长,互相促进。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通过科研提升教学深度与质量。2020 年申报山西省社科院2020 年度规划课题《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体系的作用研究》、《新时代山西民俗节日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全域旅游视域下晋南非遗文化与旅游品牌创新研究》;山西工商学院2020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文化自信视域下三晋文化和文学教育的融合的研究》、《“康育”理念下傅山太极拳高校梯度化推广模式初探》等。

(一)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

2019 年山西工商学院“平阳木版年画”入选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学校从2016 年开始,连续选派艺术设计学院学生赴临汾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开展实践考察活动,充分挖掘区域文化,将山西丰厚的艺术遗产、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全校各专业的教学之中,通过与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传承、保护、鉴赏等方面的课程和项目设计,围绕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明显,2017 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共19 幅作品入围参加了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的“山西省第二届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并取得了5 个一等奖、5 个二等奖、6 个三等奖、3 个优秀奖。2018 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生共16 幅作品入围参加了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的“山西省第二届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取得了1 个一等奖、8 个二等奖、5 个三等奖、2 个优秀奖的成绩。

(二)利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美育综合素质,创新实践美育的育人模式,我校建设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馆”,突出一种特色、彰显一种文化、服务一方师生、展示一种力量、传承一种精神,为提升美学素养提供了实践教学平台,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传统文化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的融合、文化教育馆与教育教学的互动机制、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基地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在该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和课程团队的教师对其他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进行考察和调研;建构一套实践基地课程模块,加快教育教学内容改革。

四、结语

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部门,承担着保存和文化传承的重任,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研究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邀请学者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习和阅读,让学生更多关注传统文化,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激励师生广泛参与,推出一批极具工商代表性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引领学生就业创业,实现商业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山西地方文化特色,将三晋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与实践育人体系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