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的困境研究

2021-11-27卢媛慧杨丽李洁琪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图书馆新冠活动

卢媛慧 杨丽 李洁琪

(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核心[1]。振兴乡村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铸魂工程[2]。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文化阵地,在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坚不可摧的阵地作用。对于乡村文化而言,高校图书馆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乡村文化现状

乡村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推剂。以贵州省H县为例,H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61%,H 县布依民歌《好花红》早在上世纪60 年代就传唱祖国大江南北。H 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乡村文化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发展缓慢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19 年不同介质阅读情况的考察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异明显[3]。我国乡村基层公共文化体系起步较晚、开展较慢,农村书屋、乡镇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尚未完全建成,目前H 县仅有县图书馆一个、体育馆一个。纸质文化产品的不足加上数字阅读资源使用率低,延缓了基层文化体系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文化盛兴

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较快,H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H 县各乡镇均有建好不同旅游景点,自然景观类的有依山傍水所建立的湿地景点、溶洞奇观等;人文景观类的有布依寨风光、百草园中草药基地等。乡村旅游文化的大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村落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农家乐等成为消费热点。

(三)基层文体活动繁荣

H 县民风开放,近年来基层文体活动发展繁荣,以传统节日民族活动发展最快,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乡村文化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县级活动端午节赛龙舟吸引了国内外比赛队伍;乡村活动以春节、少数民族节日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为主,农村近年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为春节文体活动,主要以文艺联欢、篮球比赛、猜灯谜、时政热点竞答等活动为主,H 县布依寨《八音传唱》受到各乡镇春节文艺活动热邀。此外,各村几乎都成立了自己的文艺队健身操队伍,成员年龄30—60 岁。

(四)新媒体传播占比加重

近几年抖音小视频发展迅速,以操作简单、传播迅速、视听结合等优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相比,对于识字不多、见识不广和文化层次较低的乡村民众而言,抖音短视频显然更契合他们的自身状况和现实需求,不仅便于他们的操作和使用,也有益于他们生活经验的提升[4]。

二、乡村文化的困境

(一)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缺失

乡村青年和基层专职文化管理员的缺失阻碍乡村文化的传播。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就业是目前农村一大特点,中青年中坚力量的外流造成了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的缺失,留守老年人、儿童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较小,对文化传播起到一定阻碍作用;此外,乡镇基层文化专职公务员较少或一人多岗,专职的基层文化管理员几乎没有,难以完成高度集中乡村文化活动,且大部分文化活动由村委会的村务工作者完成,局限性较大。

(二)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管理不完善

在国家号召及大力支持下,农村书屋、乡镇图书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基层文体设施的设置愈加完善。由于乡村条件的限制,乡村公共图书馆无法招聘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导致图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对工作不认真或者是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5]。H 县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完善,但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场所没有得到较好管理,许多场所仅在节假日得到较好利用,随后就变成了儿童游乐场所,成为了移动游乐商家的设摊场所,没有发挥出最大作用。此外,基层政府管理机构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和监督不力,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荒废、闲置,公共文化空间被挤占,管理人员被抽调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6]。此外,历史遗留下的传统文化场所没有得到较好保存,如土司遗址、传统戏楼等文化遗址因保存不好管理不妥善已逐渐荒废。

(三)乡村文化全面发展性较难

资金、人员的局限性造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局限性,乡村文化类型丰富但难以全面发展,目前乡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既有文化活动难以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既有文化活动的相对匮乏,乡村文化的多样性无法得到全面发展,更多的是某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某一种类型乡村文化,全面性较差。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乡村文化的新挑战

(一)线下关门易线上开花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杜绝人群聚集,许多文化活动被摁下暂停按钮,乡村文化活动几乎全部停止举办,由于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许多乡镇仅仅做到了停止文化活动的传播,未能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导致了乡村文化活动在疫情期间“线下关门易线上开花难”。农民群众在面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时,几乎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

(二)线上传播方式受众不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受众群体大多数为中青年一代,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方式传播的文化活动受众面较小,年长及年幼群体的参与度较低,青年一代可通过网络媒介频繁参与多种文化活动,老年及幼年群体受知识深度、新产品新方式接受度等影响较难参与到线上文化活动。

(三)乡村文化局限性大

乡村文化以民俗节日文化、旅游文化、人文景观等为主,受场地、时间、人员等因素限制,尤其在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前,乡村文化的限制性更容易暴露在群众面前。乡村文化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为人员,乡村文化的发展、传播均离不开人员的积极性,受外出务工、政府管理、留守问题等影响较大。

四、高校图书馆的助力措施

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文化阵地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时,高校图书馆可根据以下几点助推乡村文化的再发展。

(一)开展图书管理专业培训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农村书屋、乡镇图书室等新文化阵地的建设存在缺乏图书专业人才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乡镇文化管理专员、村干部、图书采购员等进行图书采编、上架、借还等专业培训,协助完成采书——上架——借阅等各流程,此外还需结合年龄、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具体为乡村的留守群众打造可读的、方便的图书室。

(二)探索乡村阅读推广新举措

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文化资源也实现了基本覆盖,农民阅读的便利性大大提升,但是由于缺乏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这些阅读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7]。因此,探索乡村阅读推广新举措不仅可以解决文化体系发展缓慢的难题,还可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推动全民阅读的战略,全面促进乡村文化的发展。策划各类乡村阅读推广活动一般由公共图书馆组织,但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专业性的阅读推广。结合新冠肺炎等特殊、重大疫情,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线上阅读推广,如医学高校图书馆可制作医学小讲堂、寻医问药小技巧等微视频;农林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农业科普开展阅读推广,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开展自身专业阅读推广。

(三)丰富乡村文化类型

基于乡村文化的局限性,结合高校图书馆自身人才、资源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可因地制宜的推出多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活动。高校图书馆可联合大学生、当地政府的文化力量,打造适合当地发展的文化活动,在文化建设、文化宣传、文化推广等方面发力,并结合实际、根据需要的为乡村文化大发展出谋划策。

(四)加大乡村文化宣传

乡村文化是活文化,是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8]。高校图书馆可结合文化特色、学校专业等,打造特殊、有效的文化宣传视频。以我校图书馆为例,我校图书馆可解核医学高校图书馆特色,在医学资源、医学多媒体文献、医学百科等方面做好乡村医学、医疗文化,增加乡村卫生常识,从专业上扩大文化宣传。乡村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只有加大宣传力度,不断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乡村文化氛围,才能切实加强乡村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化发展愈加完善,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主动去发掘其文化需求,协助其进行图书资料的规划与建设,为乡村文化的发展加入新生力量。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新冠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新冠疫苗怎么打?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