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探究

2021-11-27程超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专业

程超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熟 215500)

一、校企合作与专业教师培养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尤为激烈,很多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控制企业的运作成本,而用人成本在企业的开销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希望能找到稳定、优质的人才供应渠道。但是在目前形势下,一方面企业面对着用工荒、用工成本高、人才流失率高等困境,另一方面各类高校、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两个看似对立的矛盾同时发生,体现了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重要问题-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校企合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不断深入,很多企业都在学校开设了专门为企业输送人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目的是给企业提供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很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仅仅只是表面功夫,学校对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怎么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还是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以至于很多所谓的学徒制班级,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于其他的学生和外来务工者,并没有体现出很大的优势。所以关于校企双方应该达成怎么样的培养模式,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什么方面,这是作为一名职教汽车专业老师应该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直接目的,是让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都把重点放在了改革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更新教学内容上,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想要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首先就要有一批了解企业需求,并且深耕在企业一线的教师团队。2016 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各项政策,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要有相关行业的企业工作经历,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团队,为校企的深入合作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要想组建一支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团体,一是要通过吸收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当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将一些年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送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弥补自身社会工作经验的不足,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实行的产教融合策略,只不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方法和企业背景的不同,实际效果也是参差不齐。

二、教师下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长三角地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于2021 年上半年参加了所在学校与当地汽车企业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到企业进行了为期3 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在此期间深耕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内容包括了总装底盘线的生产工作,以及焊装车间表调线的生产工作,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很多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和操作工,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了解了汽车生产企业对于员工的各项培养要求,为进一步有效培养学徒制班级学生累积了很多的经验。笔者基于本校近几年来的教师下企业实践经历,以及此次的切身体验,发现了目前中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专业教师下企业的身份定位

专业教师在学校里是老师,在企业里就应该把自己当作企业员工,认真完成企业里的工作任务,如果不认清楚自身的定位,在工作的过程中眼高手低,那就很难融入企业生活中去。其实教师作为外来人员参与到企业生产工作,本来就颇为不易,一方面由于教师不是企业的雇员,企业在工作安排上还是会有所顾虑,和正式员工区别对待,另一方面教师在与企业同事的相处工作过程中,他们也会有意安排一些相对轻松的工作给老师,这就导致教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体验和正式员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专业教师来到企业后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员,认真工作,虚心求教,这样才能慢慢融入企业生活中去。

(二)来自校企双方的工作压力

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属于学校聘用的一名老师,受到学校的各项条款的约束,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员工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也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一方面要完成企业方布置的工作,有时候任务比较重的时候就会出现两边顾不上的局面,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成果不理想,这样就增加了下企业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下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三)教师管理的主体责任方

另外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虽然名义上受到校企双方的制约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两边不管的情况,即校方认为教师在企业上班,应该由企业方负责对应教师的日常管理,包括日常考勤、岗位安排等。而企业方因为与教师没有直接的劳动聘用关系,彼此之间不涉及利益纠葛,所以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会真正把教师当作企业员工来对待,也不会对下企业教师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就导致在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管理松懈的情况,这对专业教师的发展以及校企的长远合作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三、针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改进措施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路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产教融合这条路,一定能越走越好。针对上述在教师下企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合适的合作对象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要通过企业的影响力吸引生源,然后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培养,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直接影响着相关学徒制班级的招生情况,并且校企合作以及专业教师下企业培养都是较为长远的计划,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营运规模、经营状况、社会影响力以及企业方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是否积极等等。这其中经营状况和社会影响力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企业的效益好,员工的待遇好,对应的学徒制班级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学生,也才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汽车生产企业的一般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也都较大,所以是很多职业院校首选的合作对象,当然在有选择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一下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专业教师的下企业实践计划才能稳步执行,校企合作才能越办越好。

(二)严格的管理制度

企业作为专业教师参与实践的直接实施者,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管理、监督和评价的作用,负起教师管理的主要责任,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参与实践的专业教师当作新入职的员工来对待,而不仅仅是当作一位参加培训的外来人员。当然一方面企业方要主动承担起教师的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放心地把教师管理的任务交予企业,让企业方可以放开手脚来进行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企业和学校两方面共同管理的矛盾。这样规范管理的目的,是要让相关教师在下企业实践期间有明确的企业归属感,同时也会给予教师一定的工作压力,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专业教师的企业工作效率,也让教师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并且加强和其他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从中学习到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之后企业学徒制班级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合理的奖惩机制

在教师作为企业员工完全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之后,势必会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下企业实践教师的工作量和其劳动报酬相匹配的问题。正常来说,教师的工资都是由学校方根据教师在学校的工作量给到相应教师的。在专业教师在去企业实践工作期间,若企业的工作量相对于学校里更为繁重,而教师不能得到与之相匹配的报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在企业的工作任务很轻,而却能得到和正常上课教师一样的报酬,那么其他任课教师也会有所异议。

所以对于一个把“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作为长远发展计划的学校和企业来说,制定合理且严谨的奖惩制度非常重要,奖惩制度主要体现在工资待遇方面,我建议可以将下企业实践教师的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学校提供,作为基本工资,且低于正常上课教师的待遇,另一部分由企业方根据相应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表现发放给教师,两部分工资的总和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当然如果教师在企业的表现特别突出或者表现特别不好,校企双方也应该要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与之对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并提高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效率,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

四、总结

校企合作是我校汽车专业解决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汽车生产企业源源不断获得高素质人才的,维护企业高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作为“产教融合”长远规划中的重要一环,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我们需要把专业教师下企业培养这件事落实到位,做好做细,不只做表面功夫,这样我校汽车专业的产教融合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专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