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选择策略初探

2021-11-27杜立娜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生历史

杜立娜

(河北省唐县北罗镇中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引言

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史料。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能够让历史内容更加细腻,也能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初中阶段,初中生学习的科目增多,课业繁重,初中生在课下极少搜集与研学史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史料的运用,合理选择史料。这则需要教师在课前能够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对史料进行筛选和选择,使史料更具针对性,让史料能够为教师的历史教学而服务,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

一、简析史料教学中的问题

(一)史料的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的史料形式所是以文字的形式为主,给初中生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史料就是文字信息[1]。其实,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图画、典籍等都属于史料的一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形式多样的史料形式,对于初中生的兴趣激发有一定的帮助。然有些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与应用中,所选择的史料形式过于单一,并未考虑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需求,史料长期的单一性,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也容易影响到初中生对于史料研读的积极性。

(二)史料繁多没有针对性

历史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史料,史料能够为历史学习提供支撑。但是,教师需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将史料有针对性的落实到历史课堂中远比教师盲目应用过多的史料更有效果。有些教师在应用史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引用过多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虽然教师引用的史料足够丰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一则又一则的史料理解起来很吃力。这样不仅影响了初中生的兴趣,还会影响到史料运用的效果,无法为历史教学提供帮助。

(三)引用的史料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史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此,有一部分史料并不是我们正常的文字表达,十分晦涩难懂[2]。如“华夏民族,非以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一成一族之形,后世何谓诸夏是也。”类似于此类史料,初中生理解起来十分有难度,需要花费时间研究史料,理解史料的意思,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度。因此,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应选择更易初中生理解的史料,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选择策略

(一)注重教材中史料的运用

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教材中的史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是经过精心的编撰的,出现在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之所以会出现在特定的内容中,主要向通过史料反应教材中的某种观点和某种现象。因此,教材中出现的史料更加贴近于教材内容,教师不能舍近求远,应优先选择教材中的史料。同时,选择教材中的史料,更易初中生理解,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支撑。

例如: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史料加以运用。在古代中国的丝绸在当时的欧洲是珍稀之物,但是古代的交通不便,中国的丝绸运往欧洲,欧洲的奇珍异宝能够运往中原,都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本课的学习中教材中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以及从西域传入中原的食物图片等都是本课学习中重要的史料,能够帮助初中生更详细的了解丝绸之路的内容。如丝绸之路途径的地区,丝绸思路开辟后的影响,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等。因此,此部分史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教师应注重对教材中史料的运用。

(二)史料的选择要以学情和初中生的需求为主

初中生们正处于意气风发、青春洋溢的阶段,兴趣爱好广泛且精力旺盛,思维能力对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尚未成熟[3]。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阶段特征以及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以充分调动初中生研学史料的兴趣。如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直观的内容作为史料,图片、实物都属于直观的内容。如果不是非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不要选择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这类史料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引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兴趣。

例如:以“隋唐的统一和灭亡”为例。古人勤劳又富有智慧,隋朝时期,工匠李春设计了赵州桥。赵州桥曾经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初中生们对于赵州桥并不陌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拱桥之一。教师可以将赵州桥的全景图以及各个角度的图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与赵州桥有关的文字史料附在图片下方,让初中生能够增进对隋朝的了解。再如“宋代经济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图生动地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以及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之况。同时,在此图里面作者画了各型各类的事物,包括人物、牲畜以及建筑等,展现了北宋使其的建筑特征。选择直观的史料,通过直观的文字或者是生动的图片,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兴趣,让初中生更好的走进历史,学习历史。

(三)史料的选择应足够精简且适量

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涉及的史料自然数不胜数,史料虽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但是历史课堂应以历史学习为主,史料只是辅助作用[4]。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应遵循精简适量的原则,不能将历史课堂变为史料课堂。教师需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史料,史料能够反映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不宜过多。

例如:以“鸦片战争”为例。在此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为了让初中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以及结果,了解虎门销烟的英雄人物林则徐,学习其身上的无私无畏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史料,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的与主题。如:“《清史稿》:(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十九年春,至。总督邓廷桢已严申禁令,捕拏烟犯,洋商查顿先避回国。则徐知水师提督关天培忠勇可用,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虎门验收,焚於海滨,四十馀日始尽。请定洋商夹带鸦片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责具甘结。”引入此段史料,与本课的内容贴合,与本节课的重点相符,引导初中生对此段史料进行分析、理解,能够帮助初中生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从多个角度选择史料内容

很多历史事件都有两面性,从不同的面去看事情,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5]。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选择史料。这样有利于初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例如:以“秦统一中国”为例。秦统一六国,结束了常年的战乱生活,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具有暴虐的特征。沉重的赋税加上征调大量的劳动力修建阿房宫以及长城等。关于秦始皇修建长城这一举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评价。如唐朝僧贯休的《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到过,世上最有名陆地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匹敌,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彼自渡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两个史料,表达了两种观点,分别从两个角度去评价了长城。第一个观点则写出了秦始皇的暴政,是批判的态度,第二种则是重在长城的作用,认为长城的修建是一件丰功伟绩,是赞扬的态度。通过对修建长城的不同评价,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辩证思维,让其能够辩证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

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辅助,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史料,有利于初中生更详细深入的了解历史,有利于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学情以及阶段特征的基础上,精简适量且多角度的选择史料,并注重对教材中史料的运用。以充分的发挥史料的作用,让初中生在史料的帮助下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生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