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 点燃智慧火花

2021-11-27范淑杰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化信息技术

范淑杰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城小学,山东 烟台 264006)

作为烟台市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烟台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山东省批准的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试点校,金城小学秉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我校有筹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整校推进”信息化校本研修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统筹规划,健全组织管理新机制

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校教职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 启动大会,明确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与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统筹部署,明确职责分工,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领导带动——全员行动”的新机制,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推进。

二、基于现状,制定信息化发展新规划

开发区自贸区建设对教育的促进和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的优越环境,学校当前信息化教育条件较为完备,教师信息化应用现有水平较高,在全面认识区域信息化发展迅速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学校重视信息化教育并有积极作为。金城小学信息化发展SWOT 分析:

(一)S 优势

信息化环境优越,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有信息技术水平高的专家级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高,爱钻研新技术。国家、省、市、区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资源丰富,教师应用熟练。全体教师对班班通、录播教室等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较熟练,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有扎实基础。

(二)W 劣势

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忽略提升工程,只满足于信息化手段的基本应用。信息化环境设备更新缓慢。资源平台多,资源重复。学生运用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系统的指导。

(三)O 机遇

开发区自贸区建设对教育的促进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了外界优越环境。2020 年我校被评为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试点和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市级试点学校等荣誉,推动了学校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推广的各种适用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精简管理、提高效能。

(四)T 挑战

区域发展迅速,新建学校快速发展,对老旧学校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准备与建设不足,需要教师面对更强挑战。信息课程资源生成质量参差,无法有效推广的风险。家长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孩子信息化素养的重视,要求学校和老师教育方法和手段更新和进步。

金城小学贯彻“实施信息化教学,追求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信息化能力提升,达到智慧教育、全人发展”的愿景,用活、用好信息技术,打造教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化学习过程、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构建“思维对话”课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绩效标靶,掌舵校本研修新航程

为有效推进学校教师全员校本研修实效,促进教育信息化战略顺利实施,让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有评价有依据有标准,学校制定了面向教师、学生、学校的绩效评价目标。

(一)面向教师

1.全体教师在对应选项中选择3 个微能力点(B2 为必选),自主学习并完成对应学习作业。2.45 周岁以下教师确定一项与课堂教学运用紧密联系的微能力点,在工作中长期有效使用,提高教学效率,并以课例的形式进行展示。3.每个教研组以教师微能力点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打磨1-2节优秀课例。

(二)面向学生

1.中高年级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区里规定平台上自主搜索学习资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低年级能够有效观看教师指定的教学资源。

(三)面向学校

1.每个教师要完成25 学时的在线学习,25 学时的校本实践,并通过教学实践完成三个微能力点考核的相关内容。总计50 学时。2.学校每学期完成两个教研活动简报(以美篇等形式)。

四、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助力课堂创新

(一)利用信息化工具,创建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改变教与学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自主获取有用信息、启发思考、协作探究。如利用问卷星进行学情分析、利用交互式白板实现多方互动,使信息化课堂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利用多媒体工具把抽象的知识点融入生活场景等,通过工具的使用,转变师生的教学和实践方式,提升其信息化实践能力。

(二)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发微课资源,一是丰富资源库,二是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信息技术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作出重要保障。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融入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技术支持下的协作环境中,得到更加有效的教育提升。

(三)开展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探究课活动

学校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各个学科中,通过常态课、课例展示、观课议课等形式,实现所有教师对2.0 能力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通过经验分享、现场观摩、考核评价等方式,将信息化技术与课堂融合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在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的授课在区市级教学展示中均获得佳绩。如我校辛曙霞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运用和挖掘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项功能,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多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和方法。霍钰馨老师则对微视频的研究制作和融合运用有个性见解;于婷老师执教的新媒体新技术创新电教课堂《飞向蓝天的恐龙》,通过VR 交互功能,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又利用希沃白板的放大镜、拼图游戏、授课助手、思维导图等功能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他们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方位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的进一步推进,不仅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更促进了学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2021 年度我校九名教师在开发区教学大比武中荣获一等奖,三名教师参加烟台市教学大比武获得一二等奖。五名教师荣获烟台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18 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程资源。两位教师获得电教优质课。学校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背景下稳步前行。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 在推动课堂实效提升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学校活动开展的模式,融合到学校活动的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师生获得受益,如综合实践方面的低年级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方面的助力推广、宣传表彰模式的转变、学校社团活动的创新改革、党建工作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模式的变革等诸多方面。如我校组建微视频制作团队,邀请专家指导,用在对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分专题录制了系列学习视频,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细化、具体化,使目标达成更清晰,更明确。

在学校心理健康月专题活动中,技术团队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为活动提供了纪实报道,心理健康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心理课堂辅导、生命之花团队辅导、主题讲座等丰富有效的资源和互动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心向阳光 笑迎朗秋—金城小学秋季开学心理调适指导手册也是由心理健康教师牵头制作,疫情原因,开发区小学9 月8 日开学,在线学习期间,大家用自己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助微视频制作、美篇、在线问卷摸排、线上健康讲座等方式,加大同家长及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大家做好开学准备,4个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的微课统一编排在美篇里,短短时间内,得到了2000 余次的点击,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则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了德育课程《让爱成为生命的底色》,讲述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德育课程的成果,制作了认识生命心理微课、爱护生命心理微课和完善生命心理微课,提升了我校师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在为期一周的全市美术教学大比武活动中,以美术教师为主的7 人技术服务团队,在会场组织、信息技术服务、音响、录像、摄影、美篇制作等方面勇担重任,为全市美术教师呈现出一场组织严密、技术过硬、课堂效果精彩纷呈的比赛活动;6 月初由英语教师团队在全校组织的一场英语风采大赛,也检验了她们8 人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她们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现场节目的录制、内容审核、现场拍摄、主持策划、后期视频的设计、发布丝毫不逊色专业教师。由英语教师带领学生自编自导的英语视频节目《我和我的祖国》,代表开发区,在烟台市小学生英语才艺大赛中获得了市级优秀奖。

学校还在级部和学校多个层面广泛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先后开展了学习标兵,艺体之星,阳光少年,家风传承好少年等先进表彰活动,在传统奖状发放、广播表扬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用信息手段宣传表彰的力度,本着谁表彰谁设计的原则,相关处室自行制作电子海报或视频,利用校门前 LED 彩色大屏对获得荣誉的优秀同学进行宣传表彰,并长期滚动播放,信息技术变革了评价方式,让宣传变得更直观,也更容易。

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信息技术带头学,也带头实践,支部在与开发区丹阳社区双联双促活动中,我们的党员老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自制微视频、PPT,将家庭教育讲座送到了社区,并手把手教社区工作人员视频编辑和企业微信在线会议操作方式,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为金城小学所有教师做出了表率。

五、展望未来,以终为始新启程

一路探索,一路总结。回顾过去,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和不足。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瞄准目标,找准方向,在探索新路径的同时且思且行。

(一)重塑教师信息化核心能力体系

更新观念,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以学科教研为立足点,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在混合研修的基础上提升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微能力点研修,重塑教师信息化核心能力体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

(二)打造信息化品牌教育新集团

金城小学教育集团,会同其他四所成员校,将通过融合办学和联合办学两种管理模式,本着“大同步、小异构”的原则,深入推进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制定集团内信息共享和同步推进工作机制,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变革,教育管理机制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努力构建“信息化智慧教育集团”。与各成员校加大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加强技术融合的软件平台探索和革新,引进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智慧学习设备,师生共建、师生共享,共同发展。

(三)打造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深度课堂

增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深度课堂,经费保障列上日程,鼓励教师开展专题和课题深入研究;尝试运用先进的智慧终端设备开展网络教学、移动教学,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为创新课堂“合作式学习、沉浸式学习、网络自主式学习、个性探究式学习”探究新路径,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努力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信息化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四)促进跨学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通过把信息技术融入综合实践课程,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课堂之外,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中去完成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以实现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等综合素养目标,努力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信息化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化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