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的多元性特征

2021-11-27丁国美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景颇族多元性曲调

丁国美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

景颇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进行了文化的交融,使其传统文化中有着其他民族文化的身影,尤其是景颇族的传统民间乐器,融合了汉族文化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像景颇族大军鼓、小军鼓、萨克斯等这些乐器均来源于西方国家。景颇族传统乐器多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使其传统民间乐器呈现出了乐器来源多元性、种类多元性,以及器乐体裁与曲调风格多样性的特征。通过对其乐器多元性的研究,以促进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一、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分析

(一)吐良

吐良是吹奏乐器,制作的材料为竹子,将两根长度、粗细相近的竹管连接在一起,中间开孔,音色清亮,需用手开闭管,进行闷、放组合,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时进行吹气,并进行吹气力度的调整,可以发出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吐良在景颇族文化中是受到神的启示,吹奏的声音低沉、凄婉,抒发哀思,以情动人。在近代吐良得到了改进,可以作为专业的独奏乐器。

(二)洞巴

洞巴的制作材料为牛角,乐器的整体结构有管身、哨嘴、簧哨等,牛角打磨的越薄越好。其可以调制成多个调,像A 调、E 调、G 调等,管身均分成三个部分,使用洞巴演奏时,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技巧也不相同,比如大山支系,其舌头不动而喉头抖动,使洞巴发出颤音,演奏的曲调中颤音较多。小山支系演奏曲调中低音不多而高音较多,并且低音多用于过渡。

(三)象脚鼓

象脚鼓为打击乐器,大象脚鼓高度130cm 至160cm 之间,音色雄壮、浑厚。中鼓应用较多,高度在60cm 至95cm 之间,音色清亮。鼓面使用牛皮、马皮、羊皮制作,采用树干、木料拼接,中腰细长,其不是独奏乐器,一般用于伴奏,是景颇族舞蹈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敲奏的方法较多,指、掌、拳、脚并用,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边敲,一边进行甩鼓、摆鼓的动作,观赏性非常好。

二、多元性的来源

(一)文化形式

景颇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传统的乐器文化也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展示出这个民族的精神。从景颇族的起源来看,其属于氐羌族群,发源地为青藏高原,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景颇族传统的乐器文化得以传承与保留,像现在留存于世的吐良、洞巴等,这些乐器形成的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采集和狩猎时期。以赠疆为例,其属于景颇族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是棰击膜鸣乐器,出现的时间为原始社会阶段,通常用于活动,经过上千年的演变,现代将其用于节日活动中;吐良出现的时间也非常早,发出的声音明亮、高亢;洞巴的音色浑厚、悠扬,与现代中音唢呐风格较为相似。

(二)汉族文化的特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特殊的复合文化体,景颇族与汉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在景颇族的传统文化中出现了汉族文化的影子。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其传统乐器,像景颇族的镲、二胡等,都是汉族较为典型的乐器,还有文蚌笛,其与汉族的竹笛非常相似,不同点是竹笛有笛塞,而文蚌笛的下端设有吹孔,其是景颇族传统“文蚌”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三)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

云南地区聚集了多个少数民族,在景颇族的聚集地还生活着其他民族,使得其民族文化受到多个民族的影响,不仅仅是汉族,还包括了傣族、阿昌族、傈僳族等。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在一个地区生活,日常生活经常出现交集,各民族之间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进而体现在各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景颇族的乐器受到了多个少数民族的影响,其传统乐器中出现了其他少数民族的乐器,比如,象脚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德昂族,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傣族,该乐器为打击乐器,主要用于节日庆祝场合,而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景颇族出现了与该乐器相配套的舞蹈形式。

(四)西方文化的特征

西方文化对于景颇族的乐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基督教在18 世纪就已经传入缅甸克钦邦景颇族的聚集区,并对其文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而我国云南与缅甸接壤,西方文化由此传入我国的景颇族聚集区,其中典型的代表是基督文化。基督文化的传入,为景颇族带来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西方传教士兴办基督学校与基督教堂,帮助景颇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在基督文化传入的同时,西方音乐也进入到景颇族地区,影响到其传统乐器的发展,像大军鼓、小军鼓、萨克斯等都是西洋乐器的代表,而这些乐器出现在景颇族的文蚌乐队中,文蚌乐队类似于西方的演奏乐团,乐队中不但有西方乐器,还有景颇族本身古老的乐器,形成融合的乐队形式。

三、多元性的种类

(一)乐器的种类

景颇族乐器的种类非常多,一是打击类乐器,像铓、钹、镲等,可以应用的场景非常多,包括了节日庆祝、祭祀活动等,该类乐器用于独奏的情形较少,主要在乐队伴奏中应用。增疆也很少用于独奏,在目瑙纵歌中应用较多,象脚鼓在伴奏中应用较多;二是吹奏乐器,像洞巴、吐良等,这类乐器可进行独奏,洞巴发出的声音大,音色浑厚,为主奏乐器;吐良音色明亮,吹奏简单,深受景颇族人的喜爱,青年男女、老年人、儿童都可使用该乐器,该乐器可独奏也可伴奏;三是弹拨乐器,此类别的乐器较少,有小三弦、口弦,伴奏与独奏皆可使用。

(二)乐队乐器的多元性

“文蚌乐队”是景颇族最早的乐队形式,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由景颇族的始祖创造了早期的文蚌曲调,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文蚌乐队”,并在目瑙纵歌中得到了应用。景颇族在南方地区发展时期,竹制乐器得到了良好发展,文蚌乐队活动的范围增加,在祭祖“蚌拥”、婚丧嫁娶、庆祝等活动中都有参与的身影。以及在西方乐器的影响下,“文蚌乐队”的乐器更加多元化,加入了众多的西方乐器。乐器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乐队编制形式发生了改变,演奏中以竹笛为主,打击乐器为伴奏,并在其中加入景颇族传统的古老乐器,构建出具有民族风格特征,以及融入多种不同类型乐器形式的乐队编制。在改革开放后,景颇族传统乐器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文蚌乐队”参与到大型的演出活动中,乐器数量与种类增多,影响力逐渐扩大,使得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曲调得到了良好的传承,通过对乐器的改良与传统曲调的运用,创作出很多优秀的器乐作品,使得景颇族传统乐器重新焕发了生机,获得了专业化的发展。

四、器乐体裁与曲调风格的多样性

(一)器乐体裁

器乐体裁是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多元性特征的一种体现,其体裁包含了独奏与合奏两种形式,依据场景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多种器乐体裁,像节日仪式、劳动活动、婚丧嫁娶等体裁。一是独奏体裁,通过上文分析可以获知,景颇族独奏的乐器较多,乐曲体裁有民间与创作曲调。以吐良为例,在近代音乐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改良,实现民间乐器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并在大型音乐演奏中得到了应用。洞巴属于祭祀性乐器,最开始用于祭祀活动中,其是景颇族古老乐器中的代表,经过对其改良后,使其扩大了应用的范围,走进了大众视野;二是合奏体裁,在景颇族的蚌拥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蚌乐队的早期形式,其历史非常悠久,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乐队编制形式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适用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祭祀活动,在景颇族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等中也可应用,其有着很多代表性的曲目,像《文蚌》《迎宾曲》等。

(二)曲调风格

曲调风格也是景颇族民间乐器多元性的展现,在景颇族乐器种类丰富、器乐体裁多样性、来源多元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性的曲调风格。曲调风格有山歌、礼仪、抒情等。像目瑙纵歌中的曲调风格较为奔放,极具景颇族的民族特征,使用的是2/4拍子。以洞巴表现的曲目也会使用2/4拍子,像《洞巴舞曲》,节奏欢快,使用很多的商、羽音。《文蚌思浪》同样采用了欢快曲调,使用的也是2/4拍,并使用增疆伴奏。文蚌笛应用场景较多,曲目多采用2/4 拍子与商调式。巴扎是苏格兰风笛,《彩船》是巴扎应用的典型,与《苏格兰勇士》曲调风格较为类似,采用大调式、2/4 拍。

结语: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在来源方面,受到汉族文化、外来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其在拥有自身传统古老乐器的基础上,还拥有其他民族的乐器形式,丰富了景颇族传统乐器的种类,进而衍生出多样性、丰富性的曲调风格、器乐体裁,扩展了乐器应用的场合。在近代,音乐工作者对景颇族传统乐器进行了改良,并对原有的曲调进行了再创作,促进了景颇族传统民间乐器的发展,使其具备在大型演奏活动中应用的条件,实现了其专业化的发展,为景颇族传统乐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景颇族多元性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Mode of Munaujaiwa
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从大卫·贝利的时尚摄影看摄影艺术的多元性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三千人同享景颇生态绿叶宴
舞美设计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