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1-11-27景池吴秀靖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营商公共服务环境

景池 吴秀靖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一、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继而将解决“三农”问题升至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推动国家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2021 年1 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做出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想乡村产业得到全方位发展,农村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近些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对于营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营商环境的关注度很少,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把握新时代农村营商环境建设现状,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营商环境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理论研究,更为农村营商环境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学理性思路。

二、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一词最早起源于2002 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一个名为“Doing businesss”的商业调查项目。该项目通过对企业所适应的法律法规的数据化、指标化分析,发布了多国经济期末大考成绩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自2003 年起,世界银行每年都会更新发布《营商环境报告》,截至目前,该报告已经覆盖全球190 多个经济体。而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国内更多使用的是“投资环境”,近些年“营商环境”一词才成为社会热词,逐渐进入国内学术界的视野。

国内学术界对于“营商环境”的理解主要是从企业运营周期和经济治理手段两个维度出发。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许多学者认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周期中所处环境的总和。如彭向刚、马冉(2018)认为广义上的营商环境就是一系列可能制约企业达到其最高生产率的外部影响因素总和。[1]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也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部分学者认为还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硬件设施、技术开发等,优化硬环境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汪琼,李栋栋(2020)认为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此类营商"硬环境",可以使公司现金持续增加,也为公司利用经济正外部性,及时调整财务策略提供了重要启示。[2]而企业所处的法律规范、制度约束、思想价值影响等均属于“软环境”的范畴。

从经济治理手段的角度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治理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元要素”。金丹(2017)对越南国家竞争力水平取得了稳步增长的成因进行了仔细分析,主要将其进步归功于近年来越南采取的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以帮助国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同时,越南政府还连年出台了有关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造了一个公平、稳定、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3]总体而言,优化营商环境在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建立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中国农村营商环境实践现状

城市营商环境实践在政务环境打造、市场环境监管、法治环境保障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完善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建设体系。“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对政务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2020 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中对国家政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审批、建设、共享和监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与之匹配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此外,在原有世界银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本土化修正,这些成果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城市营商环境体系化建设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相比于城市,农村营商环境缺乏体系化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制度亟待完善

土地经营是涉及“农民、农村、农业”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制度软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最初的私有私营、私有合营制到公有公营制,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4]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对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制度亟待完善。首先,农村土地的细碎化分布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原有的土地管理制度已经与现代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界定问题也一直影响着农地利用效率,建立起一套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土地产权制度势在必行。

(二)公共服务缺乏便捷

农村营商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公共服务是这一系统的基础支撑,

同时也是营商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量大,受地理环境方面的局限,加之人口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导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集中体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单一,功能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不够致使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限;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效率有待提升等诸多方面。这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三)市场监管存在短板

加强市场综合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营商环境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下,农村市场运营不规范仍然是我国市场发展的短板,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农产品收购、运输、销售等流通路径的监管不力上,导致了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商品假冒伪劣、市场秩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应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农村市场法治化管理,及早让市场监管走上法治化轨道。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营商环境的路径探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的趋势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营商环境发展之路?本文主要从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经营制度三个方面,贯穿农业生产始端、流通运输和输出终端,探析出一条协同助力乡村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全面振兴、“软硬兼施”的营商环境建设路径。

(一)加快完善“软制度”+“硬科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完善“软制度”+“硬科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首先要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充分利用政策与地理优势向活力农场转变。提高农业合作社经营质量,优化主体功能,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让农民信得过,敢投资。还要发展一定规模的集体经济,改善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领域生态循环。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与技术支撑,深入开展乡村科技振兴行动,联合高校与技术部门进行精准帮扶,并形成长效机制。[5]因地制宜,打出一套适应改善经营的“组合拳”。此外,保持市场信息畅通也很重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拓宽销售渠道,协同加强农村市场组织建设,推动乡村人才和组织振兴,精准面向市场化需求。

(二)全面升级“软服务”+“硬设施”的现代公共服务建设

全面升级“软服务”+“硬设施”的现代公共服务建设,首先要加快乡村农业电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与质量,同步加速城乡交通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农产品进城”,还可以促进“工业品下乡”。[6]有了便利的交通,才会打通农村招商引资的最后一公里,吸引外部资金流入农村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助力生态振兴,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致富的道路,农村的文化建设也要跟上,充分挖掘乡村红色、绿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乡村样板,发展农村旅游业,推动文化振兴。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除了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在当地引才政策的推动下,会有更多的人才入驻乡村,带来更多的技术,促使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建设同向发力。

(三)着力优化“软意识”+“硬监督”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

着力优化“软意识”+“硬监督”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引导农户增强维权意识,全面从严查处商品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案件惩处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的监管机制,促使形成一个公平竞争、高效稳定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加强土地经营权的监管。土地经营权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涉及到多方利益,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工商资本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规范流转土地时间和用途管理。但决不能放松对土地经营权的监督,禁止圈占闲置耕地,禁止利用农业规模化为名义招商引资等,[7]完善《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猜你喜欢

营商公共服务环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公共服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公共服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