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1-27乔桂娟
乔桂娟
(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河北 围场 068451)
教育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和转变,探索新的教学思想,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整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得以深度的运行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体课堂教学的发展之中,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应进行深度的知识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十分必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升华课程体系,不断的进行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的挖掘和探索,要把其中精彩的文化,通过有效的方式,展现出来,认真的查阅各种教学资料,运用互联网技术,形象的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高度重视,全面进行整体课程的创新和实践。那么在实际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何必要性,又应采用哪些具体的措施得以推进呢?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根据教学方法,全面探索新的教学话题,才能研究出学生喜欢的具体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说,由于受陈旧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学环节联系并不是很紧凑,而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面对此种情况,全面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案,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更好的适应总体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表现在:
(一)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内心的感触更加强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出学科教学的魅力,更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感悟得以全面的提高,创造性地进行历史资源的运用,把人文化的教学素材,真正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结合,以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二)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综合性成长,明确新的教学目标,改变课堂平淡无味的状况,促使课堂教学体系更加健全,以真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度运行和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来的要求,同时也能完善教学结构,确保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要探索出历史课程的奥秘,更加深度的进行整体资源的运用,找到学生成长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化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初始历史课程的整体形式可以更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全面进行转变和实践,能够深度的进行课程的创新,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创造性的进行课程的改进,适当的调整教学进程,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接受历史知识,更新教学思路,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持续运行和发展,以顺利的达成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的培养措施和方法如下
(一)挖掘丰富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
历史课程中的内容涉及优美的人文素材,坚持以史为鉴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优秀品质的发展,才能成功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深度的挖掘和提炼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材,然后借此进行人文教育的开展和实施,让学生亲身感悟历史事件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进步开拓新的空间和领域。比如在进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内容讲解中,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悟,当年中国曾经遭受的屈辱,然后,我们在通过数字和文字说明,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所遭受的苦难;最后组织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专题讨论,使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探索素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充分把握教学发展的方向,借助优美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时光,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学生探索素养的不断发展。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考虑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促使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的增强,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深度探索,奠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以全面寻找新的教学路径和方法。比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预设主题,先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然后再以小组之间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节课的感悟和理解。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有一种历史的学习,更好的融入特定的历史背景,学习历史事件,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学科素养。
(三)运用独特的信息化手段,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
伴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推进和使用,整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完善,形象化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独特,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全面的发展。在实际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整体课程的改进,要通过简短的视频,播放与教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借此进行多元化内容的探索,要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表达,并在精彩的画面中,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的认知,确保历史课程深深的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历史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原始农耕生活”历史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原始农耕生活场景的教学视频,营造趣味性的历史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展农业生活的热情,同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原始农耕生活的艰辛,引导学生学习原始居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设置多元化的课堂问题,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精彩纷呈的,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则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提问方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才能让学生学习的范围和视野得以全面的拓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度的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借此还原历史事件的意义,然后从多角度进行课程的变革和调整,要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关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开阔学生学习历史的空间,不断的进行整体课程的改进,要确保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商鞅变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通过这一片段,让学生们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用木头立威?立威的好处是什么?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举一反三,可以继续对学生们讲解商鞅变法的前因和后果,对于秦帝国的建立有着怎样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历史后续,为学生开阔历史视野,激发学生们对每一段历史的后续探究和联想,提高学生们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此加深学生的历史观,形成一个完整的树枝记忆,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加深对这个历史人物的直观印象。
(五)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程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楚知识的本质,才能确保知识深深的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解读教材内容中,不仅仅需要发掘出课程的优势,同时要把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注入到学生的成长中,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状况,避免浮于表面的课程学习,深度的进行各种教学内容的运用,促使学生全方位把握历史学习的规律和技巧,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开元盛世”课文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法,先向同学们介绍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为、事件等,让学生们了解到唐玄宗是一位励精图治,创设太平盛世的明君。激起学生们对这个时代背景和历史的阅读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分析,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借此进行历史知识的回顾,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及时的进行国家政策的反馈。
总而言之,根据课堂教学的形式,不断的进行转变,立足课堂教学的发展情况,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尤为必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度的思考,每个教学的步骤应灵活性的进行整体工作的安排,创新课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整体素质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作用,并开展多元化的课堂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渗透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