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1-11-27蒙建学
蒙建学
(广西省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203)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是以乡镇居民为主体,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与参与的基层文化形式,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高度的国民素质培育与文化意识培养价值,不仅是乡镇群众审美观念、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而且是乡镇经济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乡镇娱乐生活方式愈加多样,社会价值观更加多元,各类文化思潮纷至沓来,冲击着原本便缺乏系统性及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群众文化体系。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乡镇政府主导作用、乡镇文化机构组织协调职能,开展契合当代文化语境、紧密联系乡镇居民实际生活、可支持乡镇居民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筑牢基层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也是夯实乡镇发展文化“软实力”基础的必由之路。
一、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新特征
新时期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群众文化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的时期。综合来看,新时期背景下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乡镇群众文化需求量显著提升。伴随着城乡建设进程、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乡镇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供给不足,呈现出一定局限性与滞后性[1];其二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类型愈发多元。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乡镇居民自我意识有所提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特点,以需求为导向的群众文化活动类型也更加多样;其三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功能性增强,除了彰显地域特色之外,还具备教化育人、宣传引导、娱乐、艺术等多样化功能,群众可以直接参与至文化作品创作中,也可以在参与文化活动内获得心灵启迪、行为导向与情感浸润。
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特征对活动策划宣传、主题及内容选择、活动组织开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保证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供给充足,还需要兼顾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在文化活动内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文化观念、文化政策方针等,以此延伸群众文化群众功能性,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动力。
二、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策略
围绕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新特征,建议乡镇政府主管部门、文化机构等采取以下策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与时俱进并切实满足乡镇居民的个性化、多元性需求。
(一)打造“全媒体”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外宣矩阵
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乡镇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移动网络及智能终端普及率持续攀升,这些都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乡镇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具备广泛且深厚的群众基础,乡镇居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同感、信任感、归属感及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效果[2]。为此,建议乘借媒体融合政策东风打造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全媒体”外宣矩阵,一方面借助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介的权威性与话语权宣传群众文化理念、弘扬基层文化自治思想、传递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以此提升乡镇居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认知程度,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粘性。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如抖音、微信、微博等的便捷性、灵活性发布群众文化活动相关短视频、VR 影像,突破信息传输的时空限制,使乡镇居民足不出户便可感受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了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地点与主要内容等。
(二)组织建立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团体
民间文艺团体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最贴近乡镇居民、最具有亲和力的基层文化组织。乡镇政府需要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一是为其提供专业、系统的文艺展现技术培训,提高民间文艺团体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其创作出体现乡镇特色、文化氛围与生活情趣的文艺作品;二是为民间艺术团体提供丰富的展演机会,如举办乡镇文化节,请民间文艺团体来此表演,既可以营造出浓郁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又能提高民间艺术团体的展演收入,从而增强其传承与弘扬本土群众文化的自信心,使其扎根乡镇,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蓄势赋能;三是借鉴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扩大民间文艺队伍,给予民间艺人以充分的尊重及人文关怀,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使其自发开展出富有创意、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乡镇地区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独具魅力、特色鲜明的生活方式、民间风俗,也是群众文化所依托的活动载体。新时期群众对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追溯文化源头活水、挖掘潜藏在生活细微之处的文化精髓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着力点。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欢庆的节日氛围内组织开展猜灯谜、集体舞、文艺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让乡镇居民近距离接触、感知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乡镇居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筑牢文化自信、调动乡镇居民文化自觉性。再如围绕乡镇农耕文明开展农业技术展示活动、技术比拼活动等,能够在推广农业生产成功经验、新型技术的同时培育乡镇居民对农耕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充分发挥乡镇文化活动的教化育人功能。
(四)积极举办全民性体育运动赛事
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需求多元的新特征,乡镇居民希望从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希望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体育活动兼具育身、育心的双重作用,不仅可满足乡镇居民文化需求,还能践行“健康中国”理念。为此,建议积极举办全民性体育运动赛事,在选择体育比赛项目时需要体现本土特色,融合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花式跳绳、踢毽子、太极拳等。同时,可以在举办体育赛事的同时开展文艺表演活动,如在开幕式、中场休息、闭幕式期间请民间文艺团体表演戏剧、歌舞等,可活跃体育赛事氛围,为激烈的体育比赛增色,并且能够融合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
三、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实现路径
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且持续性的文化工程,不急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求变意识,还需要加强人才、机制与资金保障,才能真正实现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提高乡镇文化队伍专业素养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文化机构为组织者、协调者与开展者,其对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方向、组织形式的规划;对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范围的延伸;对群众文化活动主体力量的整合等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实效性[3]。为此,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该队伍由乡镇政府主管部门人员、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及民间文艺团体代表构成,通过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在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上达成共识,基于乡镇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与阶段性目标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与细致安排,发挥各主体潜能、指导其群策群力并协同行动,共同商讨群众文化活动创新路径、问题与解决对策,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方向明晰、路向清晰、切实可行且便于操作,进而提升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健全群众文化活动反馈机制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以乡镇居民为服务对象,乡镇居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成效。为此,需要健全群众文化活动反馈机制。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群众文化活动交流空间,乡镇居民通过手机App、官方门户网站等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向,对已经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意见。其次,整合、统计并分析智能终端、网站的后台数据,运用互联网与数据思维建构乡镇居民反馈信息与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成效关联性,利用数据进行“受众画像”,从多维度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乡镇居民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4]。最后,以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审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路径,调整活动内容、活动项目及活动空间,使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时刻处于良性循坏与动态调整之中。
(三)加强群众文化活动资金投入
资金是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创新的必要保障。应当根据乡镇群众文化实际情况、未来发展趋势等预估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所需的资金总量,并在民间文艺团体扶持、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等关键方面下足功夫,落实资金支持。同时,推进群众文化活动与乡镇发展项目衔接,如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与乡镇文旅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手工制品推广项目等有机整合,通过群众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拓宽群众文化活动融资渠道,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创新过程中资金充足,进而促进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是以乡镇居民为主体,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基层文化形式。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需求量激增、需求多元化、功能性的新特征,传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已经难以满足乡镇居民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进而呈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为改善此种现状,建议乡镇政府主管部门、基层文化机构打造“全媒体”群众文化活动外宣矩阵,组织建设民间文艺团体,在群众文化活动内融入民俗风情并积极举办全民性体育赛事,以此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同时应提高乡镇文化队伍专业素养、健全群众文化活动反馈机制、加强群众文化活动资金投入,以此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