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歌谣“沙上山歌”

2021-11-27张武科

魅力中国 2021年46期
关键词:山歌

张武科

(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沙上,是一个特定地域的习惯叫法,它是长江从上游挟带的大量泥沙冲积成的众多小沙洲而并联成的一块沿江陆地,经过外来移民几代人的陆陆续续筑地围圩、垦土造田,才逐渐发育、壮大成今日之沙上。现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北部沿江一带的乡村均属于沙上地域范畴,其面积约占张家港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左右,人口约占全市的一半。其成陆的历史有先后,故将有数百年历史的地区(如德积、大新、合兴等)称之为“老沙”地区,只有百多年历史的地区(如锦丰、三兴、乐余、南丰、东沙、常阴沙农场等)称之为“新沙”地区。于是,我们将流传于沙上地域的山歌(包括唱春,以下同)统称为“沙上山歌”。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搜集到山歌680 余首,约20000 余行。其中,有传抄本13 本,200 余首,大多为唱春词本。经过比照筛选,本书共收录山歌620 余首,约1600 行。从山歌的长短上看,绝大多数是七字四句山歌,其次是以十字数序、二月花名为格式的山歌。其中,也有几首长达300 行以上的山歌,如(十里亭》什别郎》《姑瘦恨》《古人百家姓》等。令人惊喜的是,还搜集到一首长达1824 行的长山歌(起圣关》,这使得《沙上山歌)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升。而从山歌分布的情况看,大多集中在沙上偏西的德积、大新、合兴三个地区,即为“老沙”地区,都有300 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现象表明:唱山歌要在一个地区形成一种气候、一种风气,并成为地区的一种特色,是需要经历一段较长岁月时日的培育、积累的过程,并产生数量众多的山歌手,经过几代人的传唱、发扬,才能长盛不衰。这也许是一条规律。

一、沙上山歌的特点

沙上山歌既有和吴语地区(苏州市郊、常熟白茆、吴江芦墟、张家港河阳山等)相同的山歌,更有自己所自创的山歌,形成了具有沙上特色的山歌,下面拟从三个方面作一阐说。

(一)移民性

沙上地域本是由江水中的众多小沙洲并联成陆的新土,大都是由苏北地区靖江、如皋、通州、启东、海门、崇明等沿江一带来的移民。陆陆续续来的移民定居于沙上,也陆陆续续地带来了各自居住地的历史与文化。其中就带来了各自居住地的大量山歌。有歌唱生活劳作的,譬如《山歌好唱口难开》、《一把芝麻撒上天》、《莳秧歌》、《耥稻歌》等等;有歌唱结识私情的,譬如《结识私情隔条河》、《采桑女》、《采红菱》、《姑嫂恨》、《十里亭》等等;有反映民俗风物的,譬如《贴财神》《提毛虫》《上梁说合子》《调龙灯》等等;有讲述历史故事的,如仁国十字》《十个小姐》、《十张台子》锰孟姜女花名)《梁祝花名》等等。

例如《二十四孝花名》、《古人百家姓》等。现以《山歌好唱口难开》这首山歌为例:

山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喝网难扳。

这首山歌流传甚广,最为普遍,大江南北几乎人人会唱。它选取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四种具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紧扣一个“难”字,唱出了民间百姓生活之艰辛与忧伤,却又不失其坚韧与开朗。

《私情怨》(共34 行),更是明确点出是如皋移民传带来只是改用老沙方言唱的:唱词里的“昨朝头早起”即昨天早晨,“前夜子晚头”即前天夜头,这是地地道道的老沙话。

体现在山歌的移民性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沙上住民与外地交往中移入的时尚的山歌、小调。在清末、民国时期沙上住民与外地如上海苏州、无锡、常熟杨舍等大小城市之间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如大新镇的老海坝昔日即是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的集散地,更有贩私盐之江轮直通上海、舟山;余镇东北的三张桥即是当年宁波咸黄鱼之集散地;锦丰镇每天有轮拖往来于无锡之间;锦丰、乐余、大新老海坝的棉花行与杨舍、无锡的交往。这些从事商贸活动的沙上住民移入了一批领时尚之风气的山歌、小调,如《小孤孀哭五更》《烟花女子告阴状》、缫丝女工》等。这些山歌、小调充实、丰富了沙上山歌的内容。

(二)改创性

即是将部分移带过来的山歌进行制作和新创,以适合沙上地域的风土人情。一种是将山歌改为用沙上方言唱,充分展示了沙上语言的韵味与魅力,以及因此而表现出的由长江水养育成的沙上人的性格与风采。试以河阳山歌(采桑女》与沙上山歌《丫头哄娘》作比较:

昨日大嫂采桑桑叶满,春二三月暖洋洋,

今朝小姑采桑半篮转。手提桑篮采桑娘。

侬头上青丝皱麻团, 娘说你瘟姑娘来贱姑娘,

你结识私情勿要瞒。你点点年纪哄我娘。

我偏勿遮来偏勿瞒,你昨朝采桑能介快,

荷叶襄菱总要穿,你今朝采桑缺辰光。

麻绞缆绳总要断,娘说你有青丝秀发也把郎盘乱,

恩爱私情难割断! 嘴唇皮被郎呱嘴还朆干。

桑叶挂勒桑枝上, 奶奶把郎摸得能个大,

手摘桑叶望情郎。 你身上裙带也把郎解宽

私情再好总要断,丫头说你娘,我也不是瘟姑娘来贱姑娘,

索昔勿瞒配成双! 也不是点点年纪哄你娘。

生牛皮满鼓敲不穿, 我青丝秀发把桑枝绊,

生丝绞只缆绳总勿断。我一路吃水嘴朆干。

只要心坚如铁石,我过年春二三月奶奶发得能介大,

看侬对我奈亨能! 我饥饿裙带也解宽。

——河阳山歌《采桑女》——沙上山歌《丫头哄娘》

经过沙上山歌手改创后的沙上山歌《丫头哄娘》,仍是16 句,却纯粹是用沙上老沙话唱的”在老沙话中为“哄?“亲嘴”叫哪嘴”依在老沙话中为你“能更”叫能介”。而所表达的内容虽然是相同的,但在如何表达上却是相异的。河阳山歌《采桑女》中的采桑女在回答娘的诘问时是“我偏勿遮来偏勿瞒”,接连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干脆把这层“”的面纱揭开,直截了当地承认是“结识私情”,表现了河阳山地少女如山样的刚烈、直爽;沙上山歌《丫头哄娘》中的采桑丫头在回答娘的请问时是不是点点年纪哄你娘”,全是运用直朴的白描,反而把这层“哄”的面纱裹得更紧,只是表面上不承认是“结识私情”,实际上是用托辞巧妙地在“哄娘”,表现了沙上江村少女水样的机智、柔婉。如此,山里人和江边人的相异的鲜明的个性,以各自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充分地、完美地、生动地、形象地凸现出来。这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改创山歌。

第二种是将两首山歌的情节内容删削简化再相拼接成一首新山歌。如大新山歌手刘莲红唱的《姑嫂恨》,是以投河殉情作结尾,是悲剧,更令人震撼。特别是一些唱词留下了明显的改创性痕迹:

东南风起打斜来, 东北风起打斜来,

青纱罗帐两分开。 风吹罗帐两分开。

小姑娘房中象牙床上单人枕头 你单辫子枕头哪有双辫子影?

独人席上困只双人影 大嫂说你小妹房中有私情。

姑娘必定有私情。

——河阳山歌《嫂捉奸》——沙上山歌《姑嫂恨》

这里有趣的是,河阳山歌唱的是“东南风起打斜来”,沙上山歌改唱成“东北风起打斜来”。河阳地区有山,多东南风;沙上地域临江,多东北风,正好体现出两地风土人情之差异。这也是改创性的第三种情况,即把移民们带来的山歌改造为适合沙上地域的风土人情。

(三)原创性

沙上山歌,不仅有移民们带来的,有对带来的山歌作改创的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山歌是以沙上人的劳动、生活、爱情和地域风情创编的新山歌。

山歌里唱了长江三鲜一河豚、刀鱼、鲥鱼,这是沙上的特产;糠虾炖酒糟与红烧螃蜞螫(还有螃蜞豆腐羹),乃是沙上的土产。尤其是将沙上的一句歇后语“乡下人乱嚼螃蜞螯”(它的后半句是:嚼<说>到哪里是哪里)用进山歌,显得趣幽默,更加凸现了沙上所特有的地域风情。

总之,沙上原创性的山歌,都是反映沙上人的劳动生活、爱情以及地域风情的山歌,是沙上人的聪明与智慧的结晶。

二、沙上山歌的内容

沙上山歌的内容与其他地区的山歌一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四方面的题材内容。

(一)生活劳作歌

这部分山歌直接反映了沙上人生活的艰辛与乐趣,种田的辛苦与希望。例如德积陈品忠搜集的《心盼围圩有希望》,这首山歌高度概括了沙上人在开创基业时的艰辛与希望,形象生动地勾勒了住在长江边的沙上人提心吊胆的生活现状,极富典型性。《月半经》也是一首很感人的山歌,它唱了沙上人一年年头到年梢,十二个月的辛勤的劳作和艰辛的生活。这里要特别提及的是《十二月棉花花名》山歌。山歌从优愁无棉种开始唱起根据十二个月农序,唱了种棉花籽、削棉花草、打棉花头、拾棉花、轧棉花、弹棉皮、摇棉纱到织棉布、做寒衣的辛苦劳作过程。这是难得的一首唱棉花农事的山歌,是沙上山歌所独有的。

(二)结识私情歌

这是山歌中最具光彩最富魅力的山歌,而且是数量最多、百唱不厌的山歌。上面提到的《姑恨《私情怨》《丫头哄娘)《十里亭》即是。《只怕人说骨头轻》,就很有特色:相互倾诉直白真情,如流水维绵,如江水情深,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典型性。《牛背上骑骑也风光》 好个“我牛背上骑骑也风光”这位可爱的姑娘回答得太妙了!太好了!姑娘没有正面回答问的看牛郎有啥个好”,只是坚定且具浪漫地回答一句“我牛背上骑骑也风光”,其他就不用说了,遂把姑娘对“看牛郎”的那份大胆、执着炽热、深沉的爱直露无遗!山歌采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对话的形式,使得这首山歌更加新、活泼生动、形象,也更富有艺术性。这只有劳动人民才想得到,唱得出,文人没有这种生活,那是写不出的。因此,这是一首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性和审美价值的山歌,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歌。

(三)民俗风物歌

虽有为数不少的山歌是移民们带来的,但已融入沙上的民风民俗,并用沙上方言唱(主要是老沙话与新沙话两种)。例如《正月十五烧田沟》:棉花,沙上地域种植的主要秋熟作物。莳桃因在莳里(端午节前后)成熟得名,果实大如水蜜桃,是沙上地域所特有的品种。粮饭,即粮食,为沙上之方言。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用竹竿绑着柴草与树枝点为火把,在自家的田头边挥舞,一边歌唱,甚为壮观。这是农家的闹元宵,寄寓着沙上人的祈盼。春节过年“报天灯”,亦是沙上的习俗。山歌《天灯》生动、形象地展示。

(四)历史故事歌

大都是唱春文本。这里先说明一下:山歌与唱春原属于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民间说唱。山歌属民间文学类,唱春属曲艺类;唱春有春锣,有敲板,而唱山歌则什么也不需要,张口就唱。但是沙上山歌手常将唱春文本拿来当山歌唱,不过有所取舍,主要是以十字序数和十二月序数的居多,如《十个小姐》、《十双花鞋》、《十二条手巾》、《方卿花名》、《孟姜女花名》等。故我们从山歌手那里搜集来的山歌中,就包含着上述的歌名。可见,在沙上,山歌与唱春只是传播的形式不同而已。但唱春唱的内容均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总而言之,沙上山歌内容丰富感情真擎个性鲜明,情意十足,乡土气息浓郁,表现手法多样,犹如扑面的江风,清新爽朗好比江海水回环芦苇沙滩,湿润润,水灵灵。

猜你喜欢

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国画:唱支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