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装饰性美学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1-11-27罗友
罗友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引言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精神文明,早已积聚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传统文化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逐渐被社会各行业领域的从业人员给予了高度认同,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各行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迎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还有着独特的优势,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了充足的融合空间,有效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水平,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下为社会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审美体验。
一、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深化作品的审美意境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既有助于充分发挥作品的艺术性效果,又能为社会公众带来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使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深刻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和意境,真正意义上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对现代环境设计的联想。
(二)实现作品的艺术性创新
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受西方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存在明显趋同性,迫切需要创新元素的融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突出强调设计元素的民族特色,可以为作品赋予传统艺术性内涵,促使广大社会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本质。将当地民族特色、人文景观以及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后,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凸显出作品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的创新性协同发展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三)为作品赋予全新的内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良好的系统性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使作品反映出更先进的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结合现代自然环境的鲜明特点,将当地特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又能贯彻落实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原则,充分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多种要求。例如,在环境设计中融入太极拳文化,便能客观生动地诠释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得以有效落实,促使社会公众树立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太极拳文化中还蕴含着外柔内刚、儒雅自律的精神品格,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强不息的环境创意设计理念密切相关,有助于凸显出作品的标志性特征。
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构思方法
(一)强化自然环境与色彩的搭配
人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归属感,而自然环境又具有良好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特点,可以充分满足社会个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社会个体的情感意识中自然环境有着独特的地位,任何一个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此外,人在自然环境中还可以获得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同时不自觉地做出充满亲和力的行为和举动。
基于此,将自然环境的美感投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挖掘自然环境的美感时,设计人员必须正确看待自然界中事物的相对性。例如,面对不加修饰的树木枝干时,需要意识到无论枝干是弯是直都能反映出自然界的美感。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自然环境与色彩搭配的协调性,有针对性地汲取自然界中色彩鲜明的元素,利用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优化社会公众的观赏体验,同时充分考虑现代艺术审美设计中提出的色彩均衡方面的要求,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赋予艺术性内涵,整体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效果。
(二)促进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有着鲜明的艺术性特点和文化底蕴,可以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路,使设计师的灵感得以有效激发。我国古代建筑物普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特点,既能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又能通过古代建筑物的房屋线条与自然界无缝衔接,从视觉效果上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氛围,这种设计感与美感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长期发展和实践。在建筑物与自然界完美融合的状态下,还能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反映出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效果。
以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檐柱为例,其在视觉效果上可以给人安全稳固的感受,而上翘的屋角又保证了建筑物的整体性,使整个建筑物体现出了良好的平衡美感,有效激发了建筑物的艺术性。基于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师可以积极借鉴与参考古代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实现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同时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完善嵌入式结构设计的内涵,凸显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新颖性与自然和谐统一性。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很可能面临各种多元文化的侵袭,而这种外来文化很可能影响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发展,但其却无法完全取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发自内心地认同传统文化设计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充分表达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特征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必须在多道工序的相互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装饰性图案的功能和作用。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应运而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与此同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还有效突破了传统复杂工序的局限性,将图形和设计作品进行有机结合后,直观清晰地传递出了作品的深意和内涵。另一方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赋予时代内涵还有助于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将各种新观念、新意识、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周边环境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协同发展,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以沈阳当地最鲜明的标志性建筑物方圆大厦为例,其在外形上与中国古代的货币图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也是我国古代货币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后的产物。其中方圆大厦的造型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原则。第二,充分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特征。
三、传统文化装饰性美学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强调色彩艺术的应用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充分意识到色彩艺术的主体地位,利用色彩直观清晰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内涵,使色彩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色彩艺术而言,不同色彩类别代表的寓意不同,传达给受众的视觉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社会公众对某个设计作品进行赏析时,其在心理层面上体会到的内涵均存在明显差别。部分传统颜色流传至今已有着独特的象征和含义,这种象征也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认同。例如,我国大部分高档娱乐场所会将黄色作为主色调,而黄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帝王的象征,与权力和地位的彰显密切相关,因此在高档娱乐场所中将会给人以大气奢华的效果。此外,部分园林建筑更倾向于将红色作为主色调,而红色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欢庆、喜悦,因此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融入红色元素有助于营造出生动热烈的氛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传统颜色为背景,既能为设计作品赋予特殊的情感和内涵,又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二)突出传统文化要素的主体地位
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与社会公众的审美习惯息息相关,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审美习惯的表现上也各不相同。但从深层角度分析,任何一个社会个体的审美习惯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随着现代社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冲击性影响下,市面上逐渐衍生出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环境艺术作品,那么完全借鉴古人的艺术设计理念,要么完全照搬西方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使其设计出的环境艺术作品严重缺乏空间和理念等方面的逻辑,尤其在细节处理上更是敷衍了事。在这种粗糙的环境艺术作品上胡乱添加不适宜的本土文化,将会直接导致其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背道而驰。实际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非是无形的,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客观层面上传统文化都已深刻印入到每个社会个体的骨血中,尤其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其早已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不可分,只有积极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三)深入挖掘传统文字元素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象形字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字,凝聚了无数匠人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内涵,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载体作用,因此文字设计同样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文字艺术作品较为常见,彰显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字和印章艺术的独特魅力。例如,我国2010 年世博会的徽章设计就是以文字艺术作品为主,其设计理念在于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书法文化,为徽章设计赋予全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文字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同样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如公园刻碑、城市景观等角落均能体现出传统文字艺术设计的融合。由此可见,文字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能突出强调设计作品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特点,又能为环境艺术设计赋予全新的生命力。
(四)适当融入传统民间造型
我国大部分传统造型都与民间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这些造型也广受社会公众的喜爱。实际上传统造型艺术中普遍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还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我国大部分古代艺术家也更倾向于将艺术设计元素融入到传统造型设计,旨在利用环境艺术丰富传统造型艺术的内涵。如我国北京各大商圈的道路旁都雕刻具有代表性的铜像,而这种形态多样的铜像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注意力,为当地百姓的街头生活增添了一丝趣味性。另外,现代艺术设计者还可以紧密围绕着街边小巷中的传统造型来激发自身灵感,实现传统造型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从建筑中凸显出中国式设计者独有的智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供外在层面的支持。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高速发展与普及,西方文化逐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使我国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逐渐面临着文化侵袭的困境。针对于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传统文化设计理念,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有效协调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关系,积极寻找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