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11-27刘静
刘静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江铃希望学校,江西 吉安 343900)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关键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说,必须先找到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小学数学则是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包含了基础的逻辑思维知识在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学会充分挖掘出学科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奠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做好相应的支持。
一、在小学数学当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目标当中,就是对于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的数学思维模式。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进行学习的初步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往往都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利用教材当中不断深入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当前小学数学最常用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归纳法。归纳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某一类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第二类就是比较法,比较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将遇到的难题之间进行比较,寻找到存在者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第三类则是综合分析法。所谓的综合分析法,指的就是让学生就指定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寻找到知识点的关键。不过,综合分析法对于学生个人素质要求来说较高,学生只有拥有较高的理解能力,才可以将研究分析的对象进行充分的分析,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在小学数学当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播至学生的脑海当中,而是应当让学生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现积极向上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生对于有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就关系到了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解题的准确度。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思维逻辑模式,对于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确保教学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水平。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重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当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培养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培养方式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对于学生的基础性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方式,避免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
在对于数学概念进行教学以及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教师都需要重视对于学生进行独立逻辑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寻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无论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复习等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重视教学的过程。尽量地将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与教学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对于某一方面的例题进行计算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重视例题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对于推导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思维模式以及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将数学例题的答案转变为逻辑思维模式。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减少对于有关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有关题目解答时逻辑运算所需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开拓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就要重视教学氛围的构建,因为教学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有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较大,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构建起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有效地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训练。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学习,并且也很难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因为学习难度较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必须构建起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方法增加教学过程当中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对于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思维的模式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单纯地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对于学生进行教学,因为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采取一种教学方法并不会起到最佳效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教学难度以及较大的枯燥性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很难起到预期的作用,也很难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敢于乐于去进行思考。一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那么就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参与度,因为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进行教学,那么学生是很难真正的对于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一定的惰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进一步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拥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才可以从多元的角度对于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小学生来说思维较为活跃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课外的因素很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于教学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让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而且教师还需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发散性思考,有效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构建科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要想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就需要做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做好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就应当积极学习其他的先进教学理念,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构建起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直接进行有效的衔接。在完成了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于各个有一定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感悟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采取小组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时,不仅仅是需要教师的充分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参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某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思考。在这一过程当中,让学生不断地将自身的想法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在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时,往往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导向的方式进行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属于一种逻辑思维活动,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知识进行思考并且探索。通过教师的适当性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的优化数学问题的设计。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当中的个性结合共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可以真正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依照逻辑思维模式不断的对于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学习。
(七)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兴趣才可以实现高效的学习,才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法,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好相应的设计,构建起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确保课堂轻松有趣的同时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出发,对学生具体情况和发展做好分析和判断。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当中的重点。如果学生没有在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那么,在后续的学习过程当中,将有可能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学习难度。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做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