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史热情、汲取奋斗动力
——江西高职院校学生党史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2021-11-27刘紫瑛
刘紫瑛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中国共产党的航船从浙江嘉兴南湖启航,至2021年已航行一百个年头。百年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不可见底的深渊走向辉煌灿烂的光明,蕴含着一系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程度、对党的事业的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多数为“00后”,在他们成长的这2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富裕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们对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都缺乏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另一方面,世界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多极化,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00 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又缺乏相应的辨别力,容易被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西化”“分裂”潮流冲击,造成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偏差。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党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以及历史教训,引导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借助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江西部分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在党史学习方面的现状、特点及效果,切实掌握江西高职院校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意识动态,同时借助调研结果分析江西高职院校学生在党史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当代院校科学化传播。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托“问卷星”网络平台在江西12 所高职院校中发放“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学习现状调研问卷”,共回收1507 份有效问卷。问卷共设计22 道题目,其中21 道客观题,1 道主观题。分为基本信息、对党史学习意义的认知、党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党史学习的途径和效果以及在党史教育方面的建议共五部分。
研究对象男女生兼顾,且兼顾了理工科、学生、艺术体育类学生,党团员和非党团员均占一定比例,充分考虑了专业、性别、政治面貌等因素对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于党史学习的意义态度上趋于理性,行动上存在惰性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普遍能采取理性而正确的认识,93%的调研对象认为“学习党史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97%的同学认为学习党史有助于增强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使命感。数据表明,多数青年学生思想认识是到位的、正确的。但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些学生虽然在思想上高度赞同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但真正落实到学习党史的行动时却存在惰性。面对“如果不是必须,您是否会自主学习中共党史”这样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选择“一定会”。平时看到一些涉及党史的信息时,只有29%的同学选择每次都会主动查看,37%的同学选择经常会主动查看,将近35%的同学选择不会点开查看。只有25%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党史。40%的学生表示只有基本了解,而还有32%的学生对于党史只有粗略了解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3%的学生表示对于党史完全不了解。
(二)学习动机总体端正,但自主学习意愿不高,缺少主动参与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动机总体来说是端正的,主要是出于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以及关心党和国家大事、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党史的学生仅占三成左右。但参与调研的学生中真正对党史学习发自内心喜爱,并能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的并不多。当被问及“除了教科书,你课外阅读过几本党史书籍”时,“一本没读过”的男生占28%,女生占35%,“读过5 本以上”的男生占14%,女生占7%。在回答“党史学习给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接近30%的同学认为党史学习枯燥乏味,自己是被迫学习的。
(三)党史学习的途径多元,但效果浅显,且知信行不统一
在回答“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中共党史”时,选择“报刊、影视剧、文学作品”的最多,占81%;其次是选择“党课、马概和毛概”等学校教育的,占80%;选择“网络”的占78%;选择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基地的占77%,选择党史学习教育讲座的占63%。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形象生动、故事感人、情节曲折,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成为当代青年学生了解党史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虽然目前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但学习党史的效果并不如意。一方面,在理论认识上还存在浅层化的缺陷,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还停留在模糊认识的阶段。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党史后尚不能将理论知识自觉地与行动相结合,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从单纯的书本教育过渡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党史学习热情,实现从“无知”到“有知”
调研显示,九成多的学生认为党史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主动积极地进行党史学习的学生还不到一半。是什么造成了主观态度与实际行为相脱节?究其原因,目前开展的党史教育中,部分教师采取空洞乏味地“填鸭”式教学,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材料,不顾学生在思想观念层面的时代变化,盲目生硬地说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这种“书本式”强行灌输的党史教育根本无法“入脑”“入心”。百年的光辉不能停滞在书本之中,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需求安排组织教学材料,采用生动、多样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从而化解学生在学习党史行动上的惰性。
1.讲好中共党史上的英雄人物故事,激起心灵共振
有调研显示,当代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党史内容是党史人物。[1]讲述党史人物故事,宣传英雄人物是党史教育非常好的切入点,因为有故事就能产生画面,有画面就能深入人心、扣人心扉,便能深化学习效果。最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陕西科技大学的李萌老师联合各大高校共同组建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室,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榜样,你好”节目!以“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形式,邀请100 名思政工作骨干,按照时间顺序,从小切口、小故事、小细节入手,面向大学生讲解党史人物故事。节目推出之后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生动感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和党史人物的崇高精神,可以激发起大学生的心灵共振与情感共鸣,教育激励他们拼搏进取、发奋学习,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大学生。[2]
2.借助经典党史影视剧吸引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从调研情况来看,观看影视剧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党史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另外,调研问卷中最后一道开放式题目是请大家谈谈对于党史学习的建议,不少同学提到希望通过观看影视剧、制作有关党史的视频等方式。《长征》《觉醒年代》《榜样》等影视作品的热映也证明了学生对于这类电影是有共鸣的。这些影视作品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变换成直观的艺术作品搬上大荧幕,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当年战争的残酷、共产党人不屈的意志以及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学习的道路不能止步于观看一部部影视作品,可以组织同学们运用小组讨论法就相关影视片段进行积极讨论、展开激烈辩论,抒写观后感等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将同学们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升华到思想的高度。
3.深挖江西众多革命遗址在党史育人方面的功能,形成理性认同
红色文化资源中内含的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而革命遗址作为最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江西有大量的革命遗址。庐山会议旧址、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馆……这些革命遗址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是塑造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文化空间。通过在革命遗址开展党史现场教学,借助文字、图片、影像、器物等历史信息物质载体的感官刺激,以及专业讲解人员通过语言、表情、和问答、眼神等与学习者的互动,让青年学生通过感官来获取直观的历史信息,使历史学习成为可感知的过程。[3]
(二)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学史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实现从“知理”到“笃信”
一要营造具有浓厚党史底蕴的校园环境。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通过绘画、花艺、雕塑或建筑物墙面的设计,达到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能凸显本校、本专业特色的经典党史文化景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要在学生群众树立标杆。通过选树一批优秀的典型学生,挖掘典型学生的学史故事和案例,展示典型学生的学史成果和感想体悟,形成示范效应,营造浓厚氛围,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可以改变评价方式,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将党史学习成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内容,作为推优入党、评定奖学金的重要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
(三)从思想层面上的内化于心再到现实生活中的外化于行,由“信”入“行”提高学习实践能力
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容易片面理解和认识,只关注到“学”的要求,对于“做”的理解不够,思考不深。
当代大学生如何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外化于实际行动中呢?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青年。二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手关掉教室的灯和风扇,杜绝“长明灯”现象;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谅老师、同学、室友等身边同学;减少过度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等等。三要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捡垃圾”“公交站台秩序维护”“三下乡”“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身边人办实事,办好事,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在实际行动中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