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思路探究

2021-11-27蒋璐璐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部队毕业生政策

蒋璐璐

(辽宁省大学生征兵工作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历史的大潮汹涌澎湃,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从2009 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出重大战略安排,全面展开大学生征兵工作。十二年开拓创新,十二年春华秋实,十二年硕果累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强化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锐意进取、综合施策,大学生征集比例连年攀升,从机构、政策、宣传、服务等多方面,形成了“军地融合、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典型示范”具有辽宁特色的大学生征兵工作模式,为部队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兵员。

一、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全民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征集各级各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校大学生、新生参军入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从源头上提高兵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在人才建设领域依托社会教育资源优势,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国家着眼国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深化征兵工作调整改革,推进征集对象主体转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高学历青年参军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军营,为祖国奉献他们的无悔青春和报国夙愿,新兵整体质量显著提高。2017 年,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 名入伍新生亲笔回信,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成长的亲切关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和改革强军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二)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建设巩固国防和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国开始加大国防建设的投入,加强高科技武器的研发,加大现代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打赢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新的战略方针,其核心是向科技要战斗力。单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已不能满足军队发展层次和数量上的需求,所以从大学生中征兵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兵员素质高,理解能力强,经过短期培训,能够尽快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操作技术,从而提升部队的整体战斗能力。

(三)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部队也是特殊的大学校、大熔炉、大舞台。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军营经受两年锻炼,不仅能使他们丰富阅历、发挥才智、增强体魄,更能帮助他们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对他们今后在部队和社会更好更快地成长为骨干人才,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退役大学生重返校园学习,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递到高校,有助于校园文化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四)征集大学生参军入伍是目前满足部队兵员需求的重要来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正在向着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以上)迈进。2010-2020 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 万增加到3550 万,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将从1280 万增加到1480 万。排除适龄人口率下降因素,每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将相对稳定保持在700 万人左右,大学生征集潜力资源雄厚。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适龄青年的主力,并且优秀青年大多被吸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高校成为优秀青年汇集的高地,是军队人才储备的重要需求来源。

二、影响大学生参军入伍热情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思想因素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部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并且适龄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参军热情不高,还有的怕吃苦、怕受累,遇到困难、挫折思想波动较大,不愿意参军。

(二)个人身体因素

学生自身身体原因,不符合参军入伍体检标准,不能选择参军入伍,尤其视力问题是阻碍征兵合格率的最主要问题,报名的多,体检合格的少。

(三)个人发展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大学生升学、机关事业单位考录、就业等机会增多,在生活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前途发展上,部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

(四)家长社会影响因素

家长对大学生参军入伍影响较大,对孩子充满溺爱,怕孩子不能适应部队生活,不愿孩子到部队成长锻炼。我省部分学校已采取直接和家里做思想工作的举措,但是效果仍不明显。

(五)政策待遇不均衡因素

由于大学生入伍渠道不同,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既有直接选拔的军官和直招的士官,又有定向培养的士官,征集的义务兵各方面与之待遇相差悬殊。此外,地区差异退役优待政策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军的积极性。

(六)退役扶持不利因素

目前,大学生退役接续政策和服务仍得不到有力保障,只管“入伍”,忽视“入伍后”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策宣传的好,但在落实上却大打折扣,退役后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大学生入伍积极性受制约。

三、大学生征兵工作现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学生及家长国防意识观念淡薄,为国参军热情不高

一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部分学生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并且适龄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参军热情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怕苦、怕累思想较重,遇到困难、挫折思想波动较大,不愿意参军。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发展,大学生就业机会增多,在生活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前途发展上,部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三是由于毕业生入伍渠道不同,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既有从毕业直接选拔的军官和直招的士官,又有定向培养的国防生和征集的义务兵,各方面待遇相差悬殊,学生从思想上有落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军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各高校宣传力度不够深入,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的宣传工作主要由各高校进行组织实施和宣传动员,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对政策了解不够,以致宣传不深入、不到位,因此,很多学生就对政策了解不透彻,思想摇摆不定,影响了最终参军入伍的数量。

(二)部分高校重视程度还不够,征兵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不畅通

高校在12年的征兵工作中,虽已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组织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但是在“人员、机构、场地、经费”的落实上仍存在问题。一是部分高校仍存在无专职从事征兵工作人员,一人兼职多项工作,作为一年两征的征兵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二是部分高校经费不到位,紧靠省里补贴的500 元/人的入伍经费做工作,很难达到征兵宣传效果。三是部分高校的牵头单位未按照文件要求设置,工作任务难以达到指标任务。四是对学生退役复学后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在办理手续等程序上,遇到很多阻碍,甚至有些高校没有按照政策要求对学生复原后的一系列的政策进行落实,造成很多学生的困扰。

(三)征兵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奖励机制有待提高

一是随着征兵对象主体的转变,高校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工作还有很多政策不衔接,不配套,落实不到位,对征兵工作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此外,各项工作落实需要部队、公安、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多部门积极的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各部门责任、权利、义务的相互脱节,使得征兵工作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即使通过上级要求,能够得到一时成效,但不利于整个征兵工作的健康发展。二是大学生征兵工作已成为全省就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享有的经费和补助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在专项或综合奖评的工作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标准不够统一,经费不够充足,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需要,缺乏工作动力。

(四)退役就业帮扶安置工作政策体系亟需完善

一是国家和我省虽已出台了退役军人安置等政策性文件,但是操作性不强,实用性不大,落到具体工作中,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不利于整体征兵工作的长效发展。虽然每个学生都抱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但是落实到现实中,想到的仍是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由于退役安置体系的不完善,部队对毕业生的吸引仍不占优势。二是现有的退役优抚安置政策标准有待进一步加强,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参军入伍。例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加分等政策,纳入退役高校毕业生优抚政策中,为退役毕业生提供政策保障,提升他们的参军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未来发展

(一)实行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

精准征集大学生兵员就是将一定专业素质、符合部队岗位需求的大学生青年对口征集输送到部队。目前我省大学生征集比例达到68%,部队的兵员素质提高,促进了战斗力生成,但由于不少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学非所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浪费。实行大学生兵员精准征集,让每个大学生到部队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兵员“征”“用”脱节问题,促进更多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矢志强军的有效措施。

(二)完善大学生征集政策法规,并落实到位、有效衔接

国家应健全完善大学生兵役法规、大学生征集条例、退役大学生服务保障等政策法规;地方应出台配套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内容程序、措施办法,全面推进兵役工作法制化进程。配套衔接从“入口”到“出口”的兵役保障政策,实现大学生入伍、提干、考学、选改士官、退役复学、就业创业等系列政策的融合性、关联性,促进更多优质青年在地方和部队之间有序流动、健康发展。

(三)推动从大学生中征兵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结合

主动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实施改革强军、科技强军等重大战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大力促进教育、科研、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要充分利用军队这个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合作方式,建立政府、学校、部队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军地共育人才。

猜你喜欢

部队毕业生政策
政策
政策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助企政策
政策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