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引导,带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

2021-11-27周宁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周宁

(甘肃省康乐县牟家窑小学,甘肃 康乐 731500)

引言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是对生活的抽象性概括和符号化表示,所以这决定了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偏理性的特点。而且小学生他们由于所接触的事物较少,所以在很多事物都表示很好奇。这种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珍贵品质,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很多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但是在当下很多的数学课堂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对于学生一些无厘头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无法解决。只有合理引导和利用学生的数学问题才能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问题引导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创造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人物,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问题教学法能够上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性,根据教师所给出的条件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观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数学问题。其次,在同学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互相交流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给某个孩子提供一些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或许就能带动学生的数学思考。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即发现数学问题,迈出了数学学习的重要一步。学生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细致的心理。而且发现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够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只有学生在这一步骤完成的好,才能在下一步得出令人惊艳的效果。从小学阶段的心理角度出发,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较强,而且思维很活跃,所以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展开小学数学教学。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得到启发、感知数学学习乐趣。

(二)带动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性

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而且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脑思考,只有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问题道法能够通过一个个的数学问题,带动每个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学会一定的数学知识,体会到独自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其次,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许有的学生会说“图片中的每个人都吃了几块蛋糕呢?分别占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还有的学生会说“当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些计算买菜的问题,如何更快速地得出答案呢?”因为学生的疑惑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个人的内心的困惑,再辅助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通过这种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因为当下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题的解决存在有依赖性,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总是期望能够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帮助,这种心理状态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小学阶段数学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问题引导法恰巧能够解决这一数学矛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快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通过各种问题的设置提高数学学习的全面性,触碰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引起对数学学习的重视。

(三)鼓励学生探索,提高课堂时效性

探索精神是学生非常高贵的品质之一,探索精神的培养也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提出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且通过设成一个个的小问题,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数学探索。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上能做到有事可干、而不是有时间去捣乱,甚至是走神。其次,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能挖掘学生的智力,也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来。教师合理把控数学课堂节奏,上数学课堂呈现一种非常紧凑的状态,而不是松散的。最后,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动机水平。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性很差,只有学科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而通过问题引导法,能够真正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以问题为引导,带动小学数学教学进步的策略和方法

(一)设置情景化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在教育领域,我国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兴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与问题引导法相结合衍生出了一种问题情境法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图片和视频、创造更具有形象化的数学情境。通过设置更具有专业化水平和更加立体化的数学题目,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数学解题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现代的教育设备越来越发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带给教育领域的变化也更多。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学以及白板教学等都融入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整合课本上的数学信息,并且辅助这些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古代的测量图片,在我国古时候量体裁衣、仗步法量长度……这些都是我国在古时候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现在生活中我们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长度呢?那么测量长度的单位都是统一的吗?通过这种情境设置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还有的学生或许会说“因为物体的长度不同,有的很长而有的长度很短,如果单位统一的话则很难做到标准化。”还有的学生会说“那么课本上给出的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师所设置的情景来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科学技术将生活中比较枯燥无味的事物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实现生活和理论之间的过渡。而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对一些形象化并且灵动化的事物感兴趣,所以这种设置方法符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知识是对生活中的一种另类表示,这个学科主要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而且我国作为数学大国,遗留下来了诸多的优秀文化。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生活化问题来方便学生的理解。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教育教学。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在小学阶段虽然涉及的大多都是基础性的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化问题的提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是离不开数学的。比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时,主要涉及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这些计算题并不是毫无灵魂的题目,而是依托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案例。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生活化的题目让学生解决。比如“老师出去旅游乘火车坐了12 个小时,其中火车每小时行驶145km 那么同学们知道老师一共走了多少千米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下。”这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现象,在没有疫情的影响之下,很多孩子也会出去游玩,或许是自驾游或许是乘车游,但是这沿途都经历了多少路程也是孩子们可以计算出来的。有的学生就会说:“用145×12,因为一个小时是145km,一共有12 个小时,那么就是12 个145,所以用乘法进行解决。”通过学生提出生活问题以及教师提出生活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数学知识上的算理,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度,也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对数学的态度有所改观、而不是重新一种抵制的态度。

(三)设置操作化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也是将理论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的好途径。况且在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提升,数学的教育教学不仅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书面上的学习而是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在实践中问题的解决。

在我国小学阶段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这部分知识相比于数与代数而言更具有抽象性。很多的学生无法理解数学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甚至是严重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一些学具,让学生去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异同点?长方体是由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组成的呢?还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然后实地的去考察一下。比如班级内的粉笔盒就是正方体的、我们的数学课本以及其他的课本就是长方体、一些同学的铅笔盒也是长方体……在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当学生学习完以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制作一个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是学生深刻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吸收所学知识。只有这样,当学生在遇到其他的物体时才能判断是否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这也体现了问题引导法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不断的操作、反复研磨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教材内容。

结语

问题导学法是素质教育之下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实施的。小学数学就是要将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具体化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作为教师就是要将这一过程变得趣味化。本来主要从“情景化问题、生活化问题和操作化问题”三个角度为切入口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数学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多少个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