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关于民法典工作开展的研究

2021-11-27辛春紫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民法普及民法典

辛春紫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2020 年5 月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坟墓、从生活到工作的所有民事活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针对“全面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通知强调“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因此,针对性研究我国中小学关于《民法典》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民法典》在中小学校的落实,让中小学校更加重视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民法教育,创新民法教育思路,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一、中小学《民法典》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涵盖富足的物质层面,而且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日益强烈”。《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其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的民事活动,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全方位的法治保障。《民法典》在社会关系调整和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基础及中枢作用,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中小学教育,教育学生学民法、懂民法、用民法是法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其次,《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其颁布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对于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积极作用。《民法典》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其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等功能,有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将《民法典》教育嵌入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教育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法治教育的功能,推动全体学生自觉守法,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性循环,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另一方面,《民法典》第一条开宗明义地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立法目的之一,并融入每一条规则之中。它所确立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等原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基本原则层面的直接转化和表达。我国《民法典》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弘扬权利意识;弘扬尊重他人权利的观念;提倡诚实信用的行为要求;提倡平等观。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与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有高度契合性。

因此,中小学校科学合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民法典》的普及、宣传和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中小学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全面普及的必然需要。

二、中小学《民法典》工作开展的现状

受到“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依然呈现出“重视成绩,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这就导致包括《民法典》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才培养观念滞后于时代的需要。部分中小学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工作重心放在学科的教学,法制教育成为边缘学科。同时,中小学学生往往认为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太枯燥、太庞杂,认为学法就是背法条,不愿意学习法治思想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对民法进行深入学习了。

所以,在现有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结构下,《民法典》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本身没有独立的地位,内容稀释和碎片化了的法律知识内容被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只占该课程的三分之一,更遑论只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民法了。《民法典》出台之前,民法法律部门以一部《民法总则》《民法通则》为轴心法律规范,附之以其他一些单行民事法律,这种松散结构不利于民法统一的知识传播。《民法典》出台之后,为中小学校设置《民法典》的普及和宣传提供了契机。

三、中小学《民法典》工作开展的路径

(一)开展《民法典》学习动员大会,营造《民法典》普及和宣传环境

为落实《民法典》宣传和普及工作,确保宣传到位、普及无死角,中小学校应当积极利用周一全校升旗仪式,举行庄严肃穆的《民法典》学习动员大会。动员大会上,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学习《民法典》涉及的法律法规;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师为主导,广泛开展《民法典》知识的普及;以第二课堂为次要阵地,广泛开展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法典》知识普及和宣传很多用,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对《民法典》知识的学习。其中,针对小学学校的班集体,主要依托《民法典》法律条文朗读和背诵比赛展开、初中的班集体开展《民法典》宣传板报活动开展、高中的班集体以《民法典》的知识点为辩题开展演讲比赛。动员大会开展之后,中小学校便能营造出了《民法典》普及和宣传的氛围,广大师生《民法典》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校园也成为了《民法典》宣传和普及的核心阵地。

(二)发挥学校党组织力量,推动《民法典》宣传和普及工作

为实现中小学校《民法典》的全面普及和落实,还需要将学校党支部为《民法典》宣传和普及工作的主要核心,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的素质提升,积极推动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逐步展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将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渗透到《民法典》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中。

比如,中小学校教师党员发挥出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民法典》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竞赛,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党员应有的先锋作用、模范作用,将自身凝聚力发挥出来,影响并提升人学习《民法典》知识的积极性;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法典》学习和探讨,并将党组织通过《民法典》学习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全体师生,推动《民法典》宣传工作。

(三)家长进校园,强化《民法典》的普及范围和宣传范围

中小学校应当经常性和长期性组织开展《民法典》的专题讲座、《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民法典》知识教育家长会议等。这样,依托家校合作的模式,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和讲座当中,可以为学生和家长介绍与学生校园生活相关的《民法典》规定,加深学生、学生家长对《民法典》重要性的认识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解。同时,有针对性邀请一些具有法律工作背景的家长,参与到《民法典》座谈交流会,以家长身份给学生和学生家长普及《民法典》知识。

例如,某学生家长担任律师工作,在《民法典》交流座谈会中为学生和学生家长讲述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基本内容和体系,通过案例问答的方式,与同学们探讨有关知识。一个个身边可以感受到的小案例,生动有趣,同学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物权、合同、继承等法律术语的内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民法典的无处不在,从而在全社会的守护下茁壮成长。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强化师生《民法典》学习意识

为彻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小学校应当积极联系公检法机构,邀请公检法机构工作人员走进学校为老师、学生讲授了以《民法典》为主题的法治教育课,并在课后向学生们发放了该院编写的法治宣传读本。

授课工作人员从《民法典》的重大意义、编纂的过程、《民法典》与未成年人的关系等方面,向学生们介绍了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结合学生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法治热点展开课程,帮助学生们建立对《民法典》的初步认知,理解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继承权、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在面向教师的授课中,除了讲授《民法典》的构成和相关的法律要点等知识外,需要融入了对《民法典》立法精神的阐释,引导教师树立培养民法思维,将学生看作独立个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重构师生关系。同时,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学生的民事权利,推动法治学校建设。这样,中小学教师便会持续关注和学习《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做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人民教师。

(五)拓展宣传阵地,衍生《民法典》宣传和普及工作触角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小学校在《民法典》的普及过程中还可以广泛利用微信、学校公众号等平台,使学生、学生家长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民法典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水平,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让《民法典》根植于学生心中,成为守护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结束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科学合理地开展中小学《民法典》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可以让中小学学生从法律文化器物层面上了解我国法律的体系结构、规则规范,再通过向中小学学生传播我国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价值,对他们进行意识层面的塑造,形成懂得法律、遵守法律、相信法律、维护法律的思想意识《民法典》。

猜你喜欢

民法普及民法典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民法典诞生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民法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关于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关系研究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