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2021-11-27杨婷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层级因材施教分层

杨婷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合水初级中学,贵州 铜仁 555207)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此形势下,“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成长为基点,以优化教学资源为落脚点,确保让不同学生参与到不同层级的学习中去,使得每一位学生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全面实现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因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利用分层教学,实现“动态调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已成为当代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概述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在教育深化改革中得到了明确意见,该意见将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分为多个构成,即宏观辨识、证据推理、变化观念及模型认知四个层面[1]。通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层面上有所发展,不仅具备研究化学、掌握化学本质的能力,还具备深度探究化学的素养。化学核心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专科能力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为学生终身化发展奠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确保化学现象论证的趣味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度掌握化学学习的内涵和本质,为学生今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分层教学概述及其在初中化学中运用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实现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从分层教学的概念上来看,是指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其划分为数个不同的层次,然后再结合每一层级的不同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学生分层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内在结构差异及性格、兴趣等[2]。在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群组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级实施教学评价,让教学体系更加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学生天赋、教学资源分布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契合,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展现出不同学生的学习天赋,也能减少不同层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让不同层级的学习都能获取到相应的知识,进而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和“减负增效”的目的。以下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展开讨论:

首先,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加高层次的需求,即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当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分层教学,实现和新课程改革的接轨,从根本上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

其次,促使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就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当代初中学生在兴趣、知识接受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别,且对于其他学科,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通过现有的“满堂灌”式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示自身的学习天赋,发展其个性化才能,避免学困生“不愿吃”、优等生“吃不饱”的局面出现[3]。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精确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要想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就将利用多元化和多元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评价和阶段性考试掌握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个性化差异,将这些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知识接受能力进行科学的分层。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分层标准[4]。在分层之后,不能差异化对待,而是要公平对待每一层次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分层,优化教学体系

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兴趣及知识接受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群组之后,需要结合课标要求对每一堂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严谨的划分和细化设计。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属于基础内容,其重心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B 类属于综合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去探究化学,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或者超出课程标注要求,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C 类则倾向于自主探究,这类主要面对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各方面较强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具备深度探究化学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分层次教学是实现学生差异化发展、提升化学课程实效性的关键,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核心,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堂训练活动,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水平进行分层,化学教师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水平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浓度计算”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方法,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档次:A 类为掌握溶解度,能够实现溶解度、溶质及溶剂三者间简单的运算。B 类为综合运用,即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及运用化学知识,需要学生高效解决关于溶解度和质量百分之浓度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C 类则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思维,完成综合运算,并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解决晶水合物、溶解度百分比浓度问题,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再比如在关于“无机物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合理的分层任务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不同的任务设计,让教育资源得到有效运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身的天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划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A 类,基础中等的学生选择B 类,综合水平较高和学习能力强的选择C 类。如此一来,学生的差异化得到有效体现,不同层级的学生任务量不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作业设计分层,增强作业的多元性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同样要进行合理分层。化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既要减少作业的量,也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出不同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潜在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作业设计[5],通过有效的分层次作业设计,杜绝学困生吃不饱、优等生不够吃的局面出现。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知识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布置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让其掌握不同金属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对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不仅要布置练习册上的习题,还需要布置一些实践性、知识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探究性作业,例如开展一次“铝、铁和酸反应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促使其化学变化观念和宏观辨析等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分层次作业设计,实现“按需设计”,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作业量,尤其是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会再对作业产生畏惧感和厌烦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达到降低其作业负担、强化其学习热情的目的。此外,为实现分层教学的有效展开,教师也可以基于学习共同体进行作业设计。学习共同体及由学生和助学者之间共同构建而成的学习团体,让学生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分析及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作业,通过团队的共同作用,分层次探究性完成作业,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习分析、学会协作,从而实现每一位成员的共同成长。一个学习共同体既可以是一个小组,也可以是不同的层级,它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整体性,更加倾向于信息交互和团队协作,从而使得学生在侧面学习、认知学习中有所发挥,助力其全方位成长成才[6]。因而,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以“学习共同体”进行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级,让每一个层级为一个单位完成一个实践性、探究性较强的任务,确保分层次教学的高效落实。

(五)教学评价分层,总结得失

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让教师找出分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例如,在分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有效的总结和评价,查漏补缺,在后续教学中加以优化,进而达到提升分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学习后,教师让每一个层级派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总,汇总内容包括层级中成员的参与情况、实验探究情况等。然后,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评价[7]。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自信心,也有的学习性格较为自闭、内向,因而,针对这部分层级,需要以激励、赞扬为主,帮助其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而对于中等生,中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但不牢固,且在化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境,为促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同样需要给予其一定的鼓励,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帮助其找出不足,如部分学生未达到教学要求,实验探究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等,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如重新分配层级,强化对学生的监督等。而对于优等生,除去必要的表扬外,还需要树立内部的“竞争意识”,让每一位同学能够产生“危机意识”,和其他同学之间勇于竞争、争相往前,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从多层面展开化学探究。通过这样一种合理的评价,让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对自身的化学学习状况、学习水平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识,最终从根本上保障分层教学的实效性。

(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实现分层教学的真正落实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下,化学教师要在自身思想认知、教育理念上实现优化和完善,找到分层教学和核心素养教育之间的平衡点,意识到两者的相互作用,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兼顾发展学生的宏观辨析、化学变化观念等核心能力,从而构建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因此,教师需要强化自我发展意识,要充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核心素养教育和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同时要注重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总结经验得失,实现相互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分层教学得以真正落实。

总结: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分层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针对性弥补学生存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其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进而在无形中促使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但在初中化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学评价,缺乏分层标准等,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导致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因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化学教师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建立合理的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作业设计上实现全面分层,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层级因材施教分层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有趣的分层现象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