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G 村为例

2021-11-27陆亚奇

魅力中国 2021年52期
关键词:青壮年空心化城镇化

陆亚奇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城镇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产物,伴随着城镇化带来的大都市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乡村空心化”带来的阵痛,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本文将以G 村为例,从城镇化这样的背景入手去剖析农村空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以更好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一、农村空心化综述

(一)农村空心化概念

什么是“农村空心化”?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定义有很多,从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理解,周祝平较早地关注了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认为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现象[1]。综上所述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观点,农村空心化意思是对于目前农村人口外流而导致的农村人口稀少的问题。

(二)农村空心化表现

习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得越来越好,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实地调查了G 村105 户居民,G 村的常住居民为老年人为主,青年人口数量较少,G 村的105 户人家有91 户人家的青壮年都离乡进城,约占调查总住户的86%,根据资料整理发现农村空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经济空心化。G村留守人员以弱势群体为主,老人和妇女以及孩子,这就导致在经济发展上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劳动力不足问题凸显,导致大片农地撂荒,利用率非常低,很大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其次,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现G 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空心化。G 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施的建设缺乏主体和客体,因为青壮年外流,农村的人口分布密度不大,所以即使建立了相关的基础设备设施也是利用率比较低。农村留守人员素质相对来说普遍不高,农村医疗卫生以及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青壮年的离开而难以推开,地方的乡卫生院水平不够,设备不足,等情况十分严重。最后,农村文化空心化导致农村的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村落中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需要年轻人去“挑大梁”,去继承和发展。G 村在数十年前流行“马灯”表演,敲锣鼓声与鞭炮声响起一同响起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热闹的气氛,马灯也需要一定的人数去“举”,十七位骑马的演员身着三国人物戏装,挥舞着马鞭,随着鼓号节奏飞奔在广场上,随着老将们娴熟的吹号声以及节奏感的鼓声,“马儿们”不断改变阵势。目前随着青壮年外流,“马灯”这一传统文化在渐渐消失。

(三)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

农村为什么会空心化,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在于城市的吸引力,农民进城后收入多,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知,人最基本的需求通俗地来说就是衣食住行,这些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外出谋生,“鼓腰包”成为农民进城的主要因素,再者城市的设备生活被配比较集中,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是和城里有着一定的差距,高校人才毕业后也基本上选择大城市发展,这就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上的不均匀,也是农民进城的理性选择结果。

其次,在于农村自身先天条件等因素,农村的建筑物以及服务设备建设比较分散,农村人口的密度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密度也就造成了农村设备落后以及不完善等情况。提到农村我们很容易联系到“田园生活”,“田园生活”在传统或者现代的思想里是属于安逸的,但我们青壮年被告知的观念是“趁年纪轻多读书,多努力多奋斗”等,在这一思想的熏陶下,很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奋斗”。

二、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问题,随着城镇化带来的“阵痛”渐渐成了“回不去的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空心化有很大的扶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的问题。[3]农村空心化是事实客观事件,乡村空心化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城镇化发展,源源不断的青壮年补充了城市劳动力,但是对于乡村本身来说是弊大于利,农村青少年外流这个事件本身就是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阻碍因素,乡村空心化还衍生出了很多问题,那么农村人口空心化影响具体分为如下几点:

(一)增强外流青壮年的生活压力

据调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越演越烈,社会节奏的加快,G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被迫选择外出谋生,青壮年基本上是以及一家之主,身上肩负着“养家糊口”的压力,去大城市之后,就意味着暂别了悠闲“田园生活”,相对田园生活来说,城镇化的快节奏生活无疑加大了青壮年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在物质方面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高,相对于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来说,城市很多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消费”,所以给进城的青壮年无意中加大了生活开支压力;在精神上来说,快节奏的生活对于习惯原本缓慢的大脑神经来说就是一种冲击,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被红灯绿酒的大都市打破,快节奏的生活自然无形中给其增加了精神方面的压力。

(二)降低家庭的生活幸福感

面对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口密度减低,G 村社会服务渐渐出现“社会服务空心化”。“社会服务空心化”是指在农村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提供的缺乏,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很明显,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村留守人员的基数,在需求数量上就很大程度减少社会服务地提供,农村人口密度小导致社会服务无法集中,因此部分学者认为一些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严重,存在土地浪费、农民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一些地区的合村并居是必要的,但是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合村并居[4]。无论是合村并居,还是家庭独居都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家庭居住的幸福感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服务利用率。但是由于家庭的青壮年外出,导致家庭成员长期两地分居,对家里的孩子在成长上缺乏感情的关怀,以及增加家里老人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的生活幸福感。

三、应对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经济振兴,吸引农民返流

为解决“农民荒”问题,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农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耕地,要想发展农业经济,农民就是主体而且强壮年农民,年老的以及妇女是不合适作为“农民的”,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大量适龄劳动力外流,农业建设发展本身就是缺乏建设主体的,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5]。加之农地收入来说就具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天气是影响农地收入的主要因素,而且农村的科学技术发展远远不及城镇的发展先进,所以应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措施入手。

一方面,应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回归到农业生产中[6]。G 村是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属于平原地形,全村共有800 亩耕地,且耕地分布集中,很适合发展成为农产品运输基地和农业观光区,目前来说G 村大部分土地已经被承包,被承包的土地即约起来种植或者发展集约养殖业居多。另外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的资金支持和提高农村市场经济的活力,地方政府可以设定专门的专项资金,资金用来支持回乡创业的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破解乡村空心化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要从乡村本身入手,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以服务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首先,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养老制度上要肯下功夫,同时在硬件上要提高农村的设备建设,引进一批新兴的公共服务设施让老人幸福,同时也应当留住年轻人,健身设备的增加等等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目前来说,最近几年农村已经开始引进基础运动体育设施,G 村在村前的一块空地建立一个基础的水泥活动场地,加上一些基本的锻炼设施,全面提高民众的运动水平。还要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7]。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去,在乡村教育中发光发热。除此之外要关爱留守儿童,增设留守儿童游玩以及基本生活设置,进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留守儿童成长,适当设置一些“留守儿童之家”等等设施。最后,要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地人口密度分布情况等情况扩充相关公共基础服务设备比如敬老院、图书馆、卫生所等农村社区服务机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三)大力发展乡村文化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是“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8]回不去的乡村,“乡愁”这个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变得热门起来,乡村那片古老的土地以及乡村情怀却无处安放,为了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首先政府作为治理的主体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大力支持当地农民重拾乡村文化遗产,在资金方面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去支持乡村文化建设,G 村“马灯”文化随着城镇化的冲击渐渐的很难再组织起来,很大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缺乏资金的支持,据调查2020 年“马灯”再次组织起来表演,政府拨款了20 万元进行资金支持。政府也可以发展数字图书馆,采用现代科技以及纸质材料去记录当地的乡村文化。再者在当地农民当中可以设置“乡村文化大使”,选取当地居民认可的文化程度较高且有声望的人去担当大使,大使的作用在于加强当地农村的文化宣传,同时加强密切与其他农村的文化沟通与交流,不要让老一辈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这么消失在城市化的发展中。

结语

三农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关系到民生幸福,三农问题中的农村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渐渐凸显出来,文中针对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空心化还会出现新的形态,希望未来可以紧紧围绕我国关于三农出台的新政策以及通过实践去继续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实现乡村更好振兴。

猜你喜欢

青壮年空心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陕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调查研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步入青壮年时代的“劳模”火箭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