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渤海精神融入新时代政德教育的探讨
2021-11-27靳艳华姜学连
靳艳华 姜学连
(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渤海区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是山东最大的抗战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大后方。老渤海精神诞生于渤海革命老区,成长于齐鲁大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老渤海精神的灵魂。老渤海精神是一笔非常珍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是老渤海人用生命与鲜血缔造的,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宝藏。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要从新的境界去探求老渤海精神的起源,从新的视角去理解老渤海精神的内涵,从新的高度去认识老渤海精神的实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精神,使之成为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动力。德政教育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引领道德航标、传承文化基因的功能,把老渤海革命精神和党员干部政德教育有机融合,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注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能够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完整的政德教育体系,更好的应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冲击。
一、老渤海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一)老渤海精神的内涵
老渤海精神发源于渤海革命老区,它从本地区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孕育而成。几百年来,渤海区自然环境恶劣,黑暗统治者残暴,从而铸就了渤海人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勇于抗争的品格,老渤海精神就是这种意识和品格的升华。老渤海精神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战活动的实践结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渤海区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老渤海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权、勇于斗争、争取自由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的奋斗目标、统一的意志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渤海精神”。老渤海精神是与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应该世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战争年代,由于渤海区战略大后方的大力支持,人民军队才能够在山东和华东战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我们研究和宣传红色文化,一定不能遗忘渤海区战略大后方的历史贡献,继承和发扬老渤海精神,把老渤海精神作为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思想动力,把老渤海精神发扬光大。
(二)老渤海精神的当代价值
1950 年,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渤海区奉命撤销,成立了惠民专区,尽管组织名称及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老渤海精神一直被老区人民传承弘扬。无论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年代,渤海老区人民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老渤海精神已成为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老渤海精神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老渤海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老渤海精神为当代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启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以及青少年加强政德教育的生动素材;老渤海精神为祖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更需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老渤海精神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经验,对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理论支持。
老渤海红色文化是齐鲁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文化板块。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红色文化,加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弘扬老渤海精神有利于丰富祖国红色文化的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新时代渤海老区文化建设,为渤海革命老区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建设资源;开展政德教育,继承和弘扬老渤海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告慰先烈英灵;丰富人文教育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渤海革命老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老渤海精神在政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搭建政德教育平台
为纪念革命先烈,传承老渤海精神,原渤海老区所在地滨州市兴建了“渤海革命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渤海革命纪念园”被各级政府批准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老渤海红色教育基地为政德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它们是面向干部群众以及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政德教育,使党员干部获得更多精神食粮。党员干部在政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陶冶了情操,更加懂得如何保持政治定力,如何做到更高的政治站位。老渤海红色教育基地在弘扬老渤海精神和政德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为政德教育提供精神引领
政德教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政德教育能促进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政治定力,有作为有担当。红色基因教育是党员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渤海精神的精髓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无限忠诚和对祖国无限热爱。革命先辈为革命胜利付出的努力和所做的牺牲,为后世树立了坚定执着追求理想信念的光辉典范。老渤海区精神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的很好素材。老渤海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和生动体现。今天我们干事创业既要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
(三)丰富政德教育的内容
政德,顾名思义,就是政治道德。政治道德的养成需要加强教育。青年干部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长背景使其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事迹难以形成共鸣。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他们的思想信念及意识形态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快速提升,西方反华势力采取各种方式歪曲和攻击中国。部分领导干部革命信念动摇,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变化。把红色基因融入政德教育,能够帮助党员干部铭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自觉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弘扬老渤海精神,丰富政德教育的内容,能够凝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三、老渤海精神融入政德教育的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老渤海精神是战争年代保家卫国、争取自由解放的制胜法宝。今天,老渤海精神是我们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动力。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去理解和践行老渤海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统领文化建设,凝聚民心,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拥护党的领导,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奋力拼搏。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理论作为科学指南
习总书记强调,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求党员干部永葆“初心”。老渤海精神等红色文化既是“初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弘扬老渤海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党员干部加强政德教育意义深远。政德建设需要借助老渤海精神,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精神使党员干部能够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以习近平新时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党建工作为中心
党的建设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六位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继承和发扬老渤海革命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政党,确保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利用“实践+红色基因”加强政德教育
弘扬老渤海精神应当立足现实,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提升政德教育的效果。政德教育的方式有多样,如红色文化资源调查、红色经典诗词朗诵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深刻理解并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领悟我党的光荣历史,回归初心,为政以德。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加强政德教育。清明节组织党员干部到渤海革命纪念园等地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学习老渤海区的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促进感性情感转化为理性认知,坚定党的信念。
(五)采用“互联网+红色基因”开展政德教育
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红色基因”已成为新时代政德教育的必然。互联网强大的资源配置和要素集成功能,为老渤海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与老渤海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建立渤海革命历史网络纪念馆,更好地传播老渤海精神,以实现老渤海红色文化更深更远的传播,提升老渤海精神的传承效果及影响力。
老渤海精神是渤海区人民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传承弘扬和深入挖掘老渤海精神的精髓,把老渤海精神作为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思想动力,加强政德建设,让老渤海精神愈久弥新,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