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小学生读帖四步曲——运用语文的“内功”练好书法的“外拳”

2021-11-27甘肃省兰州市兰师附小廖菊英

中国篆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八方点画内功

甘肃省兰州市兰师附小 廖菊英

学习书法,读帖是进入书法殿堂的“金钥匙”,进而摹帖或临帖,再进行创作,这是学习传统书法不二法门。那么对于三年级刚刚要敲书法门的小学生来,怎么样微观地记住范字的每个点画和模样,将字帖中的好字学到手,这就要通过读帖来观察、分析、体会。

所谓“读”是仔细地观察范字的笔法及整字的构造,既要清楚每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又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还要把握字的整体形态美。

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书要从字、词、句、段、篇来分解读,整本读,多读、反复读、精读,才能读明白作者精心的遣词造句和情感的表达,从而在模仿中能训练自己写文章。读帖如读书,翻来覆去,读“点画、形态、笔势、结构”多看、多记、多背、多书空默写,如背“一词、一话、一段落、整篇文章”,达到如此熟练地读帖,学生临帖、写作品就能做到“胸有丘壑”。

那么如何读帖,读懂书法的“字、词、句、段、篇”诸要素呢?

一、精察点画

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精细。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点画如一篇文章中的“字、句”,引导学生先看清楚笔画的形态以及每个笔画的角度、方向和组合关系。

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黄简先生,根据包世臣《艺舟双楫》:“始艮群交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巽也。笔仰则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止”的理论,结合手机拨号的数字盘,创造出了“键盘八方图”,相当于一个九宫格,四面八方各有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各表示一个方向。中间的5,表示不偏不侧,那就是毛笔正锋的位置。当我们执住笔管,使中轴垂直于纸面,这就是5号位置为圆心,出发有八个方向。这就是八面出锋。笔锋走6号方向,是一横,笔锋走8号方向,是一竖。笔锋走7号方向,是写一撇。笔锋走9号方向,那就是一捺。汉字四大笔画横竖撇捺,就是6、7、8、9四个方位。1、2、3、4四个方向基本上都是钩。

这幅图对三年级刚学书法的学生非常有用。让他们每人用卡纸做一个“键盘八方图”,读帖时用不沾水的毛笔,在上面读每一个的点画的方向和书写方法。

如《卧钩》这一课,教学时先把“竖弯练习歌”编成三字,学生容易上口记忆:“卧钩弯,如小船。顺锋入,渐渐粗。船头翘,用力钩。钩起尖,利宽厚。”再把卧钩放到“键盘八方图”,先用干毛笔练写,边说出1、2、3红色尖头的1号位入笔,转到6号位平弯,第三笔2号出锋,学生心中就有了定位。再通过熟背、反复练习,他们心中就能马上背诵出“弯弯”一词,有了深刻的印象。

再把卧钩和三点组合起来观察“心”字,三个点分别为7、2、9号位,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三点有3、7号上串联,钩及里面两点都是2、9号位,很容易解决三点位置学生写不准的难点,突破了点、钩有序的重点。再通过“键盘八方图”反复训练、记忆,如学生脱口而出一句话:“小船弯弯如月牙。”

《斜钩》这一课可以编成三字经歌:“横切起,右下行。略微弯,成弧形。末端顺,向上钩。钩尖直,右上方。”学生在“键盘八方图”用干毛笔练习1、6、7、9、3方 向 后, 有效解决了钩写不挺拔的难点。

“键盘八方图”和“练习歌”相互配合,让学生能观察组成汉的基本“字、词”的长短、方向、形态,知道每个点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语文学习过了“字词”关。而我们的书法就过了“点画”关。

二、深析结构

结构一是“结”,即有相交、相接的笔画构成,二是“构”,即有框架构成。具体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安排字形的整体面貌,可写得或长或扁、或圆或方、或斜或正;二是安排字形中笔画、部件之间的关系,让各部分之间既有大小、疏密、轻重等对比,又成为相互联通的一体。

张怀瓘《玉堂禁经》书法要素是“用笔、识势和裹束”。书法的结构就是“识势”,从点画到复合笔画到组合。读帖时不能只见点画,不见使转。那么刚刚初学书法的小学生,怎样才能让他快速掌握结构的法则呢?

教学中借鉴邱振中《愉快的书法: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中的“单元面积切割”方法很实用。一个汉字是许多笔画组成的,又可以分成许许多多单元图形,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把密切的一部分切下来,就是这个感觉,运用想象力,可以深入结构层次,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对深刻分析汉字的内部间架结构、结字规律记忆有效。

如“英”字,一下子把只看黑色部分的笔画,一下子调节到了白色的空间部分。通过空间白色部分我们一下子能感受到结构。

“如”字,要理解左右平衡,学生先分析,女字旁的横起笔和口字的横收笔,通过女字旁的反捺的收笔来平衡。我们再加上“单元面积图形”切割法,分成6个块面,引导学生从空白处分析,画出笔画切割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不同的形状最能刺激他们的眼神,从而由白到黑,从里到外记住了字形,掌握了结构。临写时结构掌控较好。这就如读文章时,理清了每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书法即让学生明白欧阳询三十六法: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挑拥、相让、补空、覆盖、贴零、粘合、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垂曳、借换、增减、应副、撑拄、朝揖、救应、附丽、回抱、包裹、却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长、各自成形、相管领、应接,都能分析所得。如“如”字相让,口在右下,女在左上。从六个切出来的小图形,引导学生从空白处观察笔画的精准位置。

“单元面积分割”法能让学生在无数个小图形的趣味切分中,从空间中认识结构,懂得分部。也如《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所写:“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里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确切地说,就是一种书法的空间创造。”

三、巧会精神

读一篇文章,最后是通过全篇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受其表达的思想。书法最终也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呈现书者的心灵。

我们就需要把几个字或几行字连起来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

琢磨书写者在用笔、运腕上做出了怎样的动作。仔细比较自己摹临之后的字与帖上的字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通过读帖,对帖上的字的整体做到心中有数,笔下有法。

如“持重”两字,学生有了对“持”字横的方向一致,右部中的“土”的长横向右伸展,“寸”部的竖与“土”部的竖略错位,使“寺”整体向左倾,提手旁与“寺”部相靠,上下错落,左右呼应,形成严整的内部秩序。“重”以横竖笔画为主,构架结实,横画长短不同姿态各异,变化丰富。

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持、重”二字,要写成一“持重”扇面书法作品,各自独立时的特点的,把书写规则编为三字经:察细微,整体稳。字略倾,放一起,平正些。“重”竖上,对“持”点。保两个,上下对。懂谨慎,有涵养。

引导学生用干毛笔,书写、背诵、默写后,就能“文本”实际书写时,笔下道路就通畅了结合、体悟的境界。

孙过庭《书谱》:“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往往说一篇好文章,具有一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一幅书法能品也一样,写好一点、一画、一个“开篇”的字,这样不但能使整幅作品会精神起来,也能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

四、书空临摹

以上我们从读帖和读书想通处来读帖。但是帖和读书还有一点不同,读帖最好辅以书空。书空是用干的毛笔在空中写字。一面看着字帖,一面书空,不但帮助我们理解笔势、还能帮助我们背诵字帖,从而做到胸中有丘壑,游刃有余的进行书法创作。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在火车上、飞机上,无论何处,处处都可以书空。《世说新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殷中军就是殷浩,东晋中军将军,他是王羲之的朋友,北伐失败,被废后移居信安,就是现在的浙江衢州,整天不说话,用手在空中写字。这就是书空的来历。

唐代有个很著名的传奇故事,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被强盗所杀,托梦留下十二字的迷语:凶手就是“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李公佐“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他根据这十二个字,书空默思,破解了迷底。

清代黄遵宪《续怀人》有两句诗:“只恨书空作唐字,独无练石补天词。”给朋友送行,没有笔砚,只好书空。

钟繇的被子,虞世南的肚子。钟繇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见缝插针地练习书法。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就以被子当做纸张,用手指在上面不停的练习书法。结果时间一长,被子都被他划出了一个大窟窿。

张怀瓘在《书断》中留下的记载,“闻虞眠布被中,恒手画肚。”虞世南则在被子里面以肚皮当纸。”各有一番天地。苏东坡也有这个习惯。他在《凤翔八观·石鼓》一诗中有句子云:“旧闻石皷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以指画被、以指画肚,看来是一种古代书法大家的书空临摹秘法。简单方便,行之有效——钟繇之书法是无上妙品神品级,虞世南之书也是位列上上之品。如此看来,书空临摹是不可言说的“天龙八部”。尤其小学生作业负担重,我们引导他们能坚持时时书空方便省时的练书之捷径。

如“六”字因为上下点比较多,活泼、安宁、支撑学生不容易理解。先进行书法,掌握三个点、一个横的“键盘八方”图,学生一下子明白三字经:横如阵云,三个点就是竖、撇、点的缩写。再看“面积单元切割”五个图形看到六字的模样就是一个梯形。

研究“口”字左下角的写法。“口”字的左下角,常见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折笔下来向上飞出,这时手腕向左,然后起笔写最后一横。写完后可以看到,飞的动作在最后一横的上面。第二种是折笔下来,从下面回头,这时手腕向右侧,写最后一横。如“登”和“高”字的“口”字的位置、空间部分的左上角的透气,下面一横的变化,在书时都细微的体会到。

因此,读帖是省不得的基本功。而书空是帮助读帖的好方法。

在读帖的过程中,除了认真思索之外,运用手指或笔进行“空临”,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博闻,不如强记。背诵是语文的素养的基本功。背帖也是书法的不二法门。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精察的基础上,要强记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读帖的成果记在心里。这就需要我们心中的帖背的越多用起来越能得心应手。达到不能过眼即忘。宋高宗学《楔帖》,他说:“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观帖达到成诵不忘的程度,可以说是使观看变成了记忆。

“成诵”是读的结果。读书成诵,诵上口头;观帖成诵,诵上笔端。所谓“上笔端”,是把成诵的内容’表现于自己的书写中—这是观的目的。

我们可以借用语文背诵法之一,联想来读帖、背帖。古代书法大量的通过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点画、结构、章法的奇妙。如笔阵图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学生正是想像力极其丰富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会撬起书法的“地球”来。如示范带点的字:“心、必、代、以、登、其、亦、太、六、察、系、崇、六、典、气、炎、并、持。”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方向,大小不一等变化,学生都能形象的和大自然的物象联系起来。如有的说像老鼠屎、蝌蚪、蚯蚓、蚂蚁、尺子等等十分形象而轻松的记住了其特点。

背诵课文还有一法,用情感线来背诵。书法也可用此法。成人背诵“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通过情感线路:春游——活动中饮酒作诗——乘酒兴所为——抒发了内心的情——文意书法相映成趣——充满了超脱、潇洒、尽兴的意境。

而我们的学生也可如此背诵:如集字作品:《登高》。让学生理解“登高”就是到高处。是李白《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的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进步和豪迈。再背诵此幅作品,左紧右松,左敛右放,“登”最后一笔的横,左低右高,与撇捺收笔处位置相应。“高”为三部分,上短,中窄,下宽。整体距离不远,不近以半个字左右为好。学生带着登高远眺,书写规则,先书空背诵。背到十分熟悉后,动笔而写,下笔就有丘壑,背得熟练的写得比没有背熟的学生逼真。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在头脑中还原成墨迹的形象,然后再联想到如果要让我去写,我将如何去写、如何蘸墨、如何换锋、如何提按。通过这种联想,再临帖心里就有数得多了。可见,读帖是书法要过的第一道关。

对小学生而言,读帖可以通过“键盘八方图”“三字经口诀”“单元面积分割图”等办法,对帖进行记忆、背诵的,能为书法的学习练好基本功。

因此,我们培养小学生背帖、默帖的功夫,犹如迁移语文的“内功”,夯实书法创作的基石,打好书法的“外拳。”我们小学生初学书法,也能借鉴他们扎实的语文“内功”,来为书法的“外拳”服务,做到“互利互惠。”

猜你喜欢

八方点画内功
八方电气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日照:联动四海八方
什么叫做真正的太极内功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绝世武功
一起做训练感觉吧!加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