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管呼吸气息研究
2021-11-27朱迪
朱迪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基本呼吸位置
双簧管对呼吸的要求与其他管乐器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双簧管哨片的风口很小,在演奏中吹出的空气量也很少,所以它并不需要很大的肺活量,但正因为这样,它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可以在演奏中就把大量的气体吹出体外,用吹奏代替了呼气的过程。它需要在吹奏之外有单独的呼气动作,这是任何其他管乐器所没有的现象。二是对呼吸的力量要求极高,要求呼出的气息有极大的力量,所以双簧管对气息的力量的要求远远超过那些被认为是“最累”的乐器(如小号、圆号等)。根据双簧管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分析三种呼吸形式的优缺点了。
(一)胸式呼吸
这种方式在吸气时横隔膜保持不动,甚至略有上升,腹部向内收缩,只有胸部向外做横向扩张。有时为了帮助胸部的扩张,还釆取各种辅助动作,如耸肩、胸向前挺、头向上抬、后仰等。有些演奏者在初学时由于演奏姿势上有问题(躯干过分挺直、上半身后仰),或者由于不习惯,一拿起乐器就全身紧张,两肘过于夹紧身体,就很容易形成这种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是错误的。
胸廓的周围(除下方外)都是由肋骨包围的,它由于肋间肌及其他某些肌肉的活动而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但是由于受到肋骨的局限,再加上形成胸廓运动的这些肌肉都是活动范围很小,没有力量,动作也不灵活。因此,采用胸式呼吸必然会使演奏者的气息缺乏必要力量,也不可能对气息进行细致的控制。另外,由于釆用了较弱的肌肉来完成很费力的呼吸任务,胸式呼吸也很容易疲劳,弄不好还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采取的一些辅助方法都是企图帮助胸部向上方扩展,由于解剖上的限制,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胸式呼吸至今仍然在某些乐器(主要是长笛)上使用,而且还能达到—定的演奏水平。但由于双簧管对呼吸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它绝对不能在双簧管演奏中使用。如果在双簧管演奏中使用胸式呼吸,必然会造成声音的紧张、纤细、表现力上呆板、僵化。在技术上也会造成嘴太紧,演奏容易中断,发音和收音都不柔和等一系列缺点,演奏者也容易疲劳。
(二)腹式呼吸
这种方式利用腹部肌肉的伸展,扩大腹腔的容积,引起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在纵向扩展。它的做法是吸气时小腹凸起,上腹部(脐以上部分)和胸部基本不动。这种方法使用了有很大活动能力和很强力量的腹部肌肉来完成呼吸动作,所以呼吸的力量比较好。它的问题一是在于没有利用胸廓的横的方向的扩展,呼吸量不够大。但是由于双簧管演奏对呼吸量的要求并不很大,这个缺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于这种呼吸位置过“深”,无法很好地调整呼吸的支持点,演奏高音时气息的支持点不够高,高音的音质、音准、放松以及高音的宽广等都得不到保证,使人感到高音缺乏表现力,甚至造成高音发音的困难。此外由于呼吸动作在空间上的距离太长,动作也比较退钝、不灵活。
(三)胸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能较好地满足双簧管对呼吸的要求。但双簧管采用的呼吸方式与声乐采用的胸腹式呼吸有一些不同。声乐的胸腹式呼吸既利用胸腔的纵的伸展,又利用胸腔的横向扩张,用这个方法来尽可能地扩大胸腔的容量,以保 证演唱时气息的供给。而双簧管由于对呼吸的量的要求不高,所以对胸的横向 的扩张并不重视,在双簧管釆用的胸腹式呼吸中。“胸”所占的部分很少、主要利用上腹部。因之,这种呼吸方式似乎称之为“上腹式“呼吸更恰当一些。
在采用这种呼吸方式吸气时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点:
1.在吸气时胸部基本保持不动,不能有挺胸的动作。双肩要放松,自然下垂,不能紧张,更不能用耸肩的方法来帮助吸气,头不能向上抬,也不允许后仰。但胸腔随着呼吸肌的运动而有向左右两侧的少量扩展是允许的。
2.上腹部(指脐以上,剑突以下这一段),包括前方与左右两侧(只有后背中央这一部分除外),几乎占这一段位置上的腹围四分之三的肌肉都向外扩张,特别是向左右两侧扩张,用这样的方法来带动横膈膜下降。
3.小腹(脐以下部分)应保持不动,为了便于呼吸,腰带应稍稍调松,其位置大致与肚脐相齐。
4.躯干要保持原来位置。身体不能有后仰或向上伸展的动作,相反在吸气时应有一种胸部略向下沉的感觉。
呼气时使用的肌肉与吸气时基本一致,也是使用上腹部分的肌肉。由于这部分肌肉活动能力强而有力,又便于控制,釆用这种方式进行呼吸,在气息的力量、灵活性等方面都能较好地满足演奏者的需要。它不像胸式呼吸那样无力,又不像腹式呼吸那样迟钝,是一种较好的呼吸方法。
二、呼吸的基本方法及位置
(一)吸气基本方法
1.拿好乐器,哨片放到嘴唇上。嘴唇向内包到应有的位置以后再吸气,也就是应先基本做好口形(但嘴唇先不用力)后吸气,而不是先吸气,再做口形。
2.吸气是通过口而不是鼻,因为只有通过口腔才能快速而大量地吸进空气,用鼻是做不到的。吸气时不应有声音,因为有声音就说明在呼吸道中有不通畅的地方存在,这必然对吸气的速度造成不良影响。
3.除了有长时间的休止外,一般的中等速度与快速的吸气时口形都不要变化。只要下颌骨稍向下,哨片与下颌骨的相对关系不变,空气即可通过哨片上方进入体内。下颌骨不动,依靠抬头的办法来张嘴吸气是错误的。
4.吸气的位置要正确。这在上一节讲过,在此不赘述了。只是要特别注意双肩不要上抬。
5.第一次吸气不要太多,更不能吸“满”,要为以后继续吸气留有余地。以后的吸气每次也不要太多,这一点是它与其他管乐器不同的。
有人在教学中用“闻花香”这样一个动作来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吸气的位置与感觉。这个方法不是完全不可以用。但是要注意,由于每个人平常的习惯不同,同一个“闻花香”的动作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它并不一定准确。还是以我们所提的方法来要求学生更准确、更科学。
(二)呼气的基本方法
1.呼气时所使用的肌肉应与吸气时一样,都是用上腹部的肌肉用力,只是吸气时主要向两侧扩张,而呼气时则是向中央集中。
2.应该在发音之前把气息的力量完全准备好,而不是在发音的同时才开始让气息用力。
3.最初的一些练习,如果没有特殊的力度要求,都应用强力度来演奏。如果对这样奏出的音色不满意,应该从哨片与嘴唇的控制方面去寻找解决办法,而不应釆取少给气或稍稍吹弱的办法来解决。
4.气息的推出要均匀,不能有突然的力度变化,不允许有颤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往往不容易体会到正确的用力位置和用力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住正确的方法,可以釆取这样一个办法:按演奏的坐姿坐在桌前,特别注意只能用半个臀部坐在椅子边沿处,上半身稍向前倾,用一只手的食指尖试图用力将桌子抬起,这样腹肌就必然要用力。这时腹部用力的部位和方式与演奏时所需要的相当接近,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比较正确地体会到呼气的位置和方法。
(三)呼吸的位置
呼吸技术中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怎样正确地选择呼吸的时间,这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怎样理解作品及其句法的艺术冋题,因此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艺术修养和对作品的理解。但这个冋题从技木训练方面来看也不是无事可做,这就是养成在每一个作品中固定呼吸位置的习惯。呼吸位置的选择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主要的应根据乐句的划分来安排,初学者应特别防止按小节的划分而不按乐句的来安排呼吸的做法。
三、结语
乐音是由在空气中的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人类已发明了产生这种振动的无数方式:首先是歌唱,后来是演奏乐器。人们发现中空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比实心物体发出的声音饱满(因为空气在孔隙中振动时会发生共鸣)。当有人想出吹树叶或者稻草,吹中空的骨头或牛羊的角,吹簧管时,最简单的管乐器就问世了。人类学家已经发现一些兽骨上面带有若干的钻孔,它们能够吹出不同音高的音乐。可见从最原始的管乐器出现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与气息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运用气息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对于双簧管的演奏者们来讲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以上是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的一些关于气息运用方面的经验和一些解决气息方面问题的方法,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