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2021-11-27石锐
石锐
(山西省保德县水资源服务中心,山西 保德 036600)
一、坚持节水优先的意义
(一)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多处提到节水优先思路和水资源管理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一直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水资源节约可以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中。因此坚持节水优先能够推动城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节水优先能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水资源管理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重点问题,我国各个地区降雨量存在极大差异,水文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有些地区降雨量充沛、水文资源发达,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还有些地区降雨量极少、水文资源不发达,该地区的人民群众甚至无法做到全时间段用水。因此我国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普遍存在,而坚持节水优先可以缓解或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让我国养成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习惯,这些习惯导致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无法让我国从高速经济增长向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理念,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增长而努力。
(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议,其目的是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过去用环境换财富的弊端不断显现,现在为了恢复绿色缓解需要付出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因此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坚持节水优先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原则是指一切水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好务,这样才能让水资源管理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用水问题处理的优先级是非常高的,只有保证人民群众用水健康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用水问题解决之后在解决脱贫、防止返贫、医疗、卫生、教育等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人民群众的日常用水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必然会大大降低。
(二)问题导向原则
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导向原则指的是一切水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南方水文资源丰富,北方水文资源贫瘠,因此南涝北旱是目前必须要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我国西北地区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导致西部地区发展异常困难,如果能够调用南方水资源为西北地区发展提供助力,则南涝北旱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或解决。
(三)环境保护底线原则
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底线原则指的是一切水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坚守环境保护底线,不能因为水资源管理而导致环境生态受到破坏。目前部分城市存在供水危机,供水危机主要与持续干旱有关,这种情况下如果供水问题持续得不到解决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下不能过去开发地下水资源,否则当地环境生态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样干旱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恶化,根据干旱问题提前做好水资源储备才能在底线内解决问题。
(四)系统思维原则
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系统思维原则指的是一切水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系统地统筹规划,而不能让各个省市单独进行节水管理,否则必然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效果。目前国家水网可以将全国水资源统一调配,解决水资源供给矛盾的问题,具体通过南水北调以及上下游统筹管理等措施可以保证大部分地区水资源供给正常。
(五)高质量发展原则
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原则指的是一切水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不能在低效生产过程中大量浪费水资源,而应该通过节水优先控制手段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配给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研发高质量生产技术,这样才能让企业在节水优先策略下完成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
三、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节水顶层规章制度不完善
目前水资源管理重视程度虽然得到提高,但是国家层面的节水顶层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不能协调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例如有些地区对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并没有对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进行全覆盖,导致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策略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二)节水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节水法律法规制度包括用水、节水、取水等管理制度,用水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更换用水量更低的高效生产线,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高效生产模式必须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节水制度不健全导致节水效果评价不够合理,各地区和各单位节水效果无法准确评价必然会影响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水资源供需关系冲突
各个地区对水资源均匀一定需求,而地下水资源和流域水资源是有限的,各个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必然存在一定冲突,当前地下水资源和流域水资源总量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的水资源需求,最终各个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具体多少需要结合该地区的工业、农业、生活进行分配,否则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冲突更加严重。
(四)节水监督管理不到位
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对各个地区取水情况是否超过规定进行监控,如果水资源超载区域取水严重超过审批许可,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惩处,不能让不规范用水成为普遍现象。而监督管理人员需要监管的内容过多,如果工业、农业、生产等领域不能调整用水取水模式,则监督管理效果必然不够理想,仅仅凭借监督管理人员自身无法完成对全行业的监督管理。
(五)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协同不到位
目前海河水利委员会并没有完全按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的要求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能,也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导致各个水资源管理机关各自为政,无法统筹开展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四、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策略
(一)做好水资源管理顶层设计工作
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必须先树立节水减排的绿色环保理念,将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上升到环境保护层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然后相关部门人员分别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方面调整好水资源管理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保证政府与市场共同面对并克服水资源管理困难。最后相关部门节水人员再积极制定并推动海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方案,这样才能做好水资源管理顶层设计工作。
(二)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
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可以将节水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和阻碍反馈给对应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的建议,这样水资源用水、节水、取水等制度才能更加合理,部分地区河海流域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而各个省份应该按照河流流向制定各自的用水量指标,然后省内在按照各个支流的流向情况制定次级用水总量目标,最后明确各个地区的地下用水指标,这样才能保证河流流域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管理能够得到对应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加强水资源供需管理
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可以通过流域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对河海流域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中的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各领域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这样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的用水需求即可降低,进而水资源供需需求才能得到满足。除此之外,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还可以加强对雨水、海水等可再生水资源的再利用,以缓解各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这样可以实现对河海流域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
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监督管理人员应该重点监督水资源超载区域的用水、取水情况,如果工业、生活、农业等领域用水需求并没有下降,则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用水定额管理。为了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效果,可以设置互联网监督反馈渠道,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自主对各个领域中用水浪费情况进行反馈,通过互联网途径可以有效提高监督效果。
(五)以流域为中心推动水资源协同管理
水资源节水管理等部门可以借助人民代表大会、全会等会议和节水日等特殊期间宣传节水优先理念,培养全社会人民群众的节水道德观念,让人民群众做到对他人和自己要求一致,这样才能大大减少生活用水需求。而以流域为中心推动水资源协同管理可以通过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部门对各个领域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保证各个流域在节水之后也可以保障工业、农业领域用水量满足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节水优先和水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做好水资源管理顶层设计工作、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保障、加强水资源供需管理、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以流域为中心推动水资源协同管理等策略,让节水优先理念常态化,进而实现水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