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避免两极分化的方法
2021-11-27于涵
于涵
(大连市第十四中学,辽宁 大连 116082)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科刚接触对其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化学成绩的下滑,一方面来自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就要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为其提供相对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减少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确保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足够的热情,从而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学习也较为积极,但是随着对化学的深入了解,好奇心逐渐下降,多数的学生逐渐对化学丧失了兴趣。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部分的学生会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主动思考,对知识点能够充分掌握,并愿意花费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而有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并且随着化学理论知识的逐渐深入,这部分的学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加重,造成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初中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只有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精力和热情,带着求知欲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从而积极进行思考。而如果缺乏学习兴趣,会让学生逐渐对学习缺乏信心,进而在课堂学习中丧失参与感和主动性,积极思考更是无从谈起,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相互作用。在最初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多数学生对化学都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化学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学习难度明显加强,会打击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学生第一次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知识点难度较大。在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因实践性较强受到多数学生的喜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当中,但是这种对于实验原理学习的兴趣难以持久,尤其是实验原理是以理论的学习为基础的,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较为容易感到枯燥,会让学生逐渐地丧失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对于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在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尚可以接受,但是在后期化学方程式、酸碱盐学习中会越来越感到吃力,难以将理论抽象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另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以学习化学原理为目的,可以保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从化学实验到化学理论的过渡学习阶段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连接在一起,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化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另一方面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相关理论知识内容,并不是统一的学习方法,只是简单地进行记忆,而后期在学习一些相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时候,没有及时思考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或者是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中,仍然是以原始的机械记忆为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没有深入的理解,造成部分的学生尽管很努力学习,但是化学成绩一直停滞不前的现象,久而久之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学生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由此产生两级分析现象。
(二)化学基础薄弱
初中化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教材结构较为严谨,尤其是在知识衔接方面,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连接性较强,如果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之前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掌握,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对化学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在后一单元知识的学习中将会非常的吃力,存在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技能和技巧也要及时进行更新,要求学生在已具备技巧的基础上研究新的学习技巧,否则就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进而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
例如,在化学用语部分,化学式以及化学元素符号就较为抽象,尽管初中只需要学生掌握前二十号元素,但是各个元素所组成的化学式却不计其数,如果学生没有对化学式的意思和书写的方法进行理解和掌握,则会影响到下一步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在溶液以及计算的学习中,其内容较为繁杂,对于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溶液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转变固有的观念将其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而对饱和溶液以及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转化等相关的知识难以理解。尤其是在溶液的计算过程中,更是存在一定的胆怯心理。除此之外还有酸碱盐的学习,作为初中化学教学中公认的难点内容,多数的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繁多,多数的物质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和掌握,无法对其性质进行分析,甚至在物质化学式书写时都会出现错误,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因而就化学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因其难度较大、关联性较强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愈加严重。
(三)思维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因年龄特点其思维能力正从直观形象面向逻辑抽象进行转变,而在化学学科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但是总的来说,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加上受到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之间逻辑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基于两极分化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面对两极分化的复杂问题如何处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教学问题。基于此,针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改变两极分化现象,全面提升学生化学成绩。
(一)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改变两极分化的情况,就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过程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一方面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化学中的趣味性,将其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连接在一起。例如,在讲解“自然界中的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水的图片引入新课,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对水的性质进行讲解的时候,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让学生主动开口述说,营造其良好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适当地开展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充满奥秘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适当开展实验教学,以实验为辅助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现象。
(二)强化理论基础,把握知识要点
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对于理论基础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也会造成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在绪言介绍中教师可以将元素周期表的前二十号元素编成类似于诗文的形成,让学生更容易对其进行记忆,为下一阶段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奠定基础。之后在第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物质教师可以列举出其化学式,如在氧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学习氧气、硫、二氧化硫等物质的化学式,并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起到积累的作用。
或者是在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为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变化和现象,为学生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例如,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现有的物质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之后进行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反应的现象,思考反应之后生成的物质,根据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方面帮助学生对反应的过程以及反应之后所形成的物质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化学方程式书写能力的锻炼。
(三)提升思维训练,强化逻辑分析
在化学学科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主动的探究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在潜移默化的实验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四)加强科学教评,完善学生探究思维培养育人体系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成功与否视为教评重点,未能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况并未在评价中予以体现。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需加强科学评价,调整评价标准,基于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探究思维的养成。以学生“净化空气实验”设计活动中的表现为例,教师既要对学生化学知识活学活用情况进行评价,又要从学生实验设计初衷、过程、模型展示、设计收获等角度进行综合性评价。使学生不仅关注实验设计最终结果,能将注意力放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实验体验,感受实验乐趣,在思考、分析、试错、总结过程中,提升探究思维能力,继而通过科学教评,使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更为完整,有效发展学生探究思维。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化学阶段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为了避免和弱化化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及时发现可能会产生分化的前兆,以此来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为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