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40 年以来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
2021-11-27孙兰
孙兰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101)
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水平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办学规模到办学质量都发生了巨大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储备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规模庞大的资金和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高校财务信息化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将传统会计业务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相融合,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从一名高校财务工作者的视角,查阅相关文献,梳理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发展轨迹,分析其中的改革与创新,总结经验,开启高校财务管理领域的新征程。
一、会计电算化阶段
高校财务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80 年代。1981 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首次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986 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中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逐步开展电子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的研究。1991 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高等学校纷纷购置了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和相关财务软件,对会计人员开展电算化技能培训,建立起电子核算账套,在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学费收缴、财务报表等重要工作环节采取电算化手段,替代原始的手工记账和核算,大大提高了记账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把高校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从繁琐重复的数字计算和填制记账凭证中解脱出来,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更深层次的会计审核和监督,并且注重会计分析、成本核算、财务决策支持等方面,财务人员的角色从简单的“记账先生”向财务管理者转变。在实行会计电算的早期阶段,高校财务各个业务系统或模块一般都采用单机版的软件,虽然提高了单项业务的工作效率,但系统之间还没有互联互通。比如学生收费系统与账务系统之间、工资系统与账务系统之间还没有整合,数据无法直接互相传输利用,还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进行转换和输入。这一时期的财务结算方式也比较传统,基本上通过现金、支票等传统手段进行支付,手续繁琐,结算效率也不高。预算管理一般尚未运用信息系统,从预算到核算到决算的流程尚未实现一体化管理。可以说,在会计电算化的早期阶段,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距离数据高效流转、分析、转化和应用还有一定差距,高校财务信息化处在起步阶段。
二、财务信息系统阶段
2007 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字〔2007〕1 号),指出“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财务信息共享程度”。2009 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 号),要求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上述文件对全面提升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世纪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高校开始普及,各类高等学校迅速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在此基础上,财务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财务信息网络从早期建立局域网逐渐过渡到互联网,各业务子系统建立起连接,财务数据的存储、处理、输出由简单分散的一个个模块转变为一体化的财务网络,财务信息初步实现了部门内部的流通和共享。
在这一阶段,高校财务信息化以预算为起点,形成了预算、核算、决算、数据分析之间的闭环管理。学校年度预算自下而上的收集、汇总、审核、批复都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完成。在年度预算方案确立之后,校内各部门预算指标通过预算系统下达至账务系统,在记账报销时核减预算指标,实行预算控制。年度终了,账务系统自动生成相关财务报表,提供决算数据分析,方便财务人员快速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参考依据。这一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流转速度,缩短数据应用的周期,学校做重要决策时能财务部门可以及时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有助于合理安排调配资金,保障业务运转。高校资金使用更加规范透明,预算的审批和资金流转清晰留痕,也有效防范了经济活动风险和贪污腐败的发生。
三、“数字校园”的智能化财务阶段
近年来,伴随高等学校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方向逐步深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财务信息化水平紧跟着“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迈向更新的台阶,进入了“数字校园”的智能化财务阶段。高等学校运用校园网络,将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系统与财务系统连接,共同组成校园一体化系统,使学校内部的教务、人事、资产、后勤乃至图书馆等信息都实现了互通共享,财务信息在校内高速流转。
信息化的进步,使高校财务改良了传统的窗口报账模式,服务阵线前移,师生使用电脑或手机端登录网上报账系统填写报销信息、上传原始凭证、提交给各级经费负责人完成审批,再打印出报销单投递到布设在校园各处的投单机柜中,报销工作就完成了。财务人员从投单机柜取回报销单据,接收单据信息,在完成审核、记账、付款的同时,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微信给报账人提示报账进度,如遇单据不合规还将退回投单机柜,提醒报账人取回单据。财务报账模式从以往的“面对面”变成“网上见”,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路,进一步提高了报账工作效率。除财务报账业务之外,师生日常所需的缴费、查询、注册等各类业务,可以通过信息门户、微信平台、自助机具等方式自行办理,财务部门还推出了线上业务流程指引、机器人在线答疑等功能。上述举措,大大减轻了师生反映的报账繁琐问题和排队现象,师生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在账务核算环节,智能化的账务处理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报账人员填报支出应计入的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目等,生成会计凭证,减轻记账工作量。高校还增加了原始单据电子存储的方式,提高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数据的搜索、提取、运用也更加快捷。
高校财务部门利用信息化的进步,加速与财政部门的对接,为预算指标的申请、国库集中支付、税务缴纳、事业收入汇缴、财政票据领用核验等财政业务的办理提供便利。同时,加深与银行业务的对接,形成银校直连,实现无现金支付,大大简化了结算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系统进一步革新了高校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使财务管理者能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审视全校财务运行活动,帮助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加速预算执行,监控内部控制运行,防范经济活动风险。同时,各类财务信息在系统内无障碍传递、数据规范统一、信息利用率高,促进了高校业务和财务工作的高度融合,使财务管理的边界得到扩展,融入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控制和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按照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大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帮助高校实现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执行偏差,并且更方便快捷的获取绩效评价数据,加以科学分析,加深对评价结果的利用。
回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公办高校财务走过的壮丽历程,高校财务管理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建立起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开放40 年以来,高校财务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带来改变和创新,引领高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乃至全面提升高校现代治理水平。总结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公办高校财务信息化改革创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特色。40 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等教育普及率已跃居世界第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由传统计划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在领导体制、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和责任制度等方面积极改革,建立起了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为财务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和制度保障。二是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等学校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采用收付记账法。1998 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颁布,核算方式转变为借贷记账法。2013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 号),核算基础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为主,部分权责发生制。2019 年1 月1 日起,高等学校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启双体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模式。会计制度的改革,催生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引领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三是信息技术革新与高校治理改革相融合的结果。回顾改革开放40 年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在国家加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改革的同时,高校内部管理也在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抓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帮助提升了包括财务工作者在内的高校行政人员综合能力,用数字化校园建设驱动了服务创新,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被打破,各项办事流程得以简化,提高了办事效率,更好满足服务教学、科研及师生所需,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更加规范化,同时也更加人性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高等学校必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进财务信息化持续发展完善。高校应加大财务信息化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复合型、高素质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工作创新。高校应继续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持续保障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网络基础设施铺设和软件系统购置与开发,加强系统集成,促进财务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技术手段防范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数据泄露风险。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革新发展的过程。面向未来,广大高校财务工作者必将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专业知识与管理水平,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