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接受情况调查

2021-11-27陈月凤梁嘉欣陈柔曾小清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专业课高校学生课程思政

陈月凤 梁嘉欣 陈柔 曾小清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知悉,各高校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并不等同于也并不意味着思政课程,而是在各类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结合当下实事,推动和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和激发,培养新时代下高校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课程专业知识的有效教育方式与引导,让新时代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并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文特此对新时代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和接受程度做调查,并分析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意义,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问卷的受访主体为高校学生,有效问卷填写为570 份,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8 个问题,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课程思政教育的贯彻落实以及相关政策和实施效果,课程思政教育应怎样贯彻落实,实施细则等。

二、现状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相对广泛,有覆盖不同专业、年级及其学校类型,其数据收集也相对全面、有效。通过对填写问卷的有效数据分析发现:

1.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有了基本的认知

根据问卷数据,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总计有82.28%的学生表示对其有听说过,而且有33.86%学生表示听说过,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要程度也表明了肯定的态度,正如问卷所提及“您认为课程思政对于立德树人,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程度是?”中,有97.02%的学生认为是重要的,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还很高的,正符合了高校学生所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取向,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2.认知程度与高校对其的普及度有关

在发现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有了基本的认知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相关问题的存在,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正确的理念认识依然存在困难,学生难以区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他们将两者简单的相加,不能透彻的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涵义。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高度下,课程思政在内涵上是传统教学改革的升华。其实,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在思政课程中更多的侧重启迪、引领和塑造,而课程思政则侧重熏陶、理解和思考。问卷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听说过,但并不了解占48.42%,有57.89%的学生表示教师偶尔会在专业课教学中涉及课程思政,此外,有48.77%的学生对于院校是否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等类似文件表示不清楚,再者,有58.42%学生表示在所学科目中除思政课课程外,大概有1-2 门课程融入了思政元素,而融入思政元素大概有3-4 门的仅占23.51%,由此可从一定程度上看出,部分学生所存在的课程思政的认知误区是受高校对课程思政的普及度及其实施情况影响的,所以加强普及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情况

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和获益者,可以正向反馈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对课程思政进一步的推进并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就调查情况,从学生视角挖掘中发现:

1.学生普遍可以接受课程思政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较高,对于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的融合教育,学生们给予了相当大的认可,在课堂学习所涉及的时政话题也是学生们感兴趣且比较关心的。据问卷数据显示,有62.28%的学生觉得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有必要并且是可接受的,此外,有30.35%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完全接受。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对自身的发展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觉得专业课所讲授的思政内容可以给予自己积极的思想指导,其中,有67.72%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还有22.46%的学生表示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说明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发展所需,思想觉悟高,可塑性强。

2.接受程度与接受方式有关

接受方式是提高学生接受度的有效途径,当问及在专业课程中何种形式或内容对自身的价值观影响最大时,有82.98%的学生表示案例故事对其影响最大,确实,在教学实践中,案例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以例说理的充实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而关于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68.77%的学生认为是思想教育生硬添加,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所接受的教育需要,其次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效性不强、授课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分别占比51.4%、48.95%。[1]课程思政实践中生搬硬套和“贴标签”空洞说教的现象较为常见,导致课程思政变为“课程+思政”,无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

有82.98%的学生表示希望专业教师讲解思政内容时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呈现,因为学生觉得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易于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传授,学生易于接受、教师阅历丰富,感召力强等优势,其占比分别为74.74%、68.77%、61.75%等。而且课程思政内容占一门专业课10%-30%的比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深挖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寻找创新和突破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让其真正的刻进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在学生的心里。此方式将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

三、继续推进课程思政对高校学生的意义

(一)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如今是思维活跃,思想碰撞的时代,借助着网络,不仅接触到主流思想舆论还可能接受到各类非主流思潮的影响。这不仅事关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需要“明灯”给予正确的指引,而“课程思政”正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方式。”在本次调查结果中,67.72%的高校学生认为“课堂思政”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43.33%认为其能增强社会责任感;18.6%认为它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怀。高校学生对“课堂思政”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且有92.63%的人觉得有必要接受课程思政。因此,继续推进课程思政既让教学活动响应了党的号召,又能满足学生在立足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和品格塑造;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态势,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年轻人。

(二)促进大学生接受更好的职业生涯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在调查问题“您认为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中,22.46%的高校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素养,1.93%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增强自身职业信心。因此,不少同学对于“课堂思政”在职业生涯中发挥积极作用持赞同态度。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很有必要的。“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着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能够强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如今,我们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行之路。究其重要性,国家越来越重视并设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但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思想贫瘠的弊端,表现在实践中过度的逐利性,而忽视职业修养、法律底线等。例如:有学生创业专为电商进行违法的‘刷单’行为。追其原因,培养人才的时候忽略了思想政治层面的教导。因此,[4]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对学生创新创业价值有重要引导作用。通过主流思想引领、中华优秀文化熏陶、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助力等多方面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是学生需求更是国家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塑造人的品格、境界、信仰等精神方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研究发现,基于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需求,教师应先提升自我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多关心时事,并在上课期间多于学生们互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专业知识或用吸引学生兴趣的主题,分享一些对时事或者著名事件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才能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同向同行,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课程思政在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课高校学生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