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镇痛效果评价
2021-11-27师瑾贺兴义宣慧仁
师瑾,贺兴义,宣慧仁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大同 037000
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结肠癌较为有效的方案,而腹腔镜手术操作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故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虽然腹腔镜手术可促进术后康复,但若镇痛效果不佳,还是会引起术后患者的不适,这与疼痛应激有关,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1]。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是一种区域麻醉镇痛方式,在超声引导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镇痛效果[2]。鉴于此,该研究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旨在探讨其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5~62岁,平均(53.62±6.84)岁;体质量指数(BMI)18.8~25.3 kg/m2,平均(22.05±1.75)kg/m2;升结肠7例,横结肠21例,降结肠12例,乙状结肠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7~61岁,平均(54.11±6.37)岁;BMI为18.6~25.2 kg/m2,平均(21.98±1.82)kg/m2;升结肠10例,横结肠18例,降结肠11例,乙状结肠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符合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指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排除标准:经放、化疗或其他治疗者;预计生存期<1年者;合并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者;出现其他器官远处转移病变者;合并精神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各项检查,禁食、禁水,行常规深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术前麻醉。
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4μg/kg芬太尼(规格:1 mL∶0.1 mg)、1.5~2.0 mg/kg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30114,规格:50 mL:0.5 g)、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规格:5 mg)静脉注射,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2%七氟烷(国药准字H20070172)、0.2μg/(kg·min)瑞芬太尼(规格:1 mg)持续静脉输注,术中均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以维持肌肉松弛;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停止泵住瑞芬太尼。
观察组采用阻滞麻醉,行超声引导下TAPB麻醉,麻醉诱导参照对照组,后对皮肤消毒,铺巾,应用线性5~13 MHz的超声探头进行探查,当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在髂嵴与第12肋的腋中线水平显影后,在超声平面内将神经阻滞针由腹壁前内侧向后外侧进针,针尖进入腹横肌、腹内斜肌间时,先给予2 mL试验剂量,待液性暗区后出现时,且回抽无气、血,将0.4%的20 mL罗哌卡因(生产批号H20140763,规格:10 mL:100 mg)缓慢注入,对侧阻滞参照上述操作。
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镇痛处理:将20μg/kg芬太尼溶入0.9%150 mL生理盐水中,采用球囊泵作为镇痛装置,速度为3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自控剂量为3 mL/次。
1.4 观察指标
①镇痛效果:于术后1、4、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两组静息时、咳嗽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②游离皮质醇:于麻醉前、术后24 h取两组外周静脉血5 mL,取3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游离皮质醇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术后1、4、12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时点、时点与组间交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s),分]
?
2.2 两组游离皮质醇水平对比
两组麻醉前游离皮质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游离皮质醇水平均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游离皮质醇水平对比[(±s),nmol/L]
表2 两组游离皮质醇水平对比[(±s),nmol/L]
?
3讨 论
结肠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研究显示,其可能与饮食、遗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如不尽早治疗,将会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3-4]。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结肠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有效手段[5]。但由于术中需做辅助切口,导致患者围术期极易因疼痛产生应激反应,致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甚至引起感染,不利于术后康复,故临床需采取有效麻醉、镇痛方式,控制机体应激反应,以促进术后康复进程[6]。
双侧TAPB是临床腹部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镇痛方案,其可在腹横肌、腹内斜肌间的神经筋膜平面内注入局部麻醉药物,通过对腹壁传入神经的阻滞作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7]。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清晰显示机体解剖结构、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程度,极大地增强双侧TAPB作用,提高镇痛效果[8-9]。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1、4、12 h静息时VAS评分为 (1.25±0.74)分、(1.94±0.93)分、(3.08±1.05)分,咳嗽时VAS评分(2.18±0.72)分、(3.11±1.03)分、(3.62±1.11)分,均低于对照组静息时 (2.58±0.87)分、(2.94±0.95)分、(3.48±1.14)分,咳嗽时(3.17±0.69)分、(4.28±0.91)分、(4.95±1.06)分,与于鹏等[10]研究结果中术后1、4、12 h的VAS评分(1.53±0.64)分、(1.56±0.48)分、(3.41±0.78)分相似,提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机体切口及术后疼痛易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可致体内神经内分泌激素升高,游离皮质醇是体现机体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故改善其水平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调节免疫力[11]。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 h游离皮质醇水平(442.26±85.47)nmol/L低于对照组(624.18±93.34)nmol/L,可见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可有效缓解机体应激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TAPB可对术中交感神经活动刺激产生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应激反应激素水平,减少机体损伤;在超声引导下可改善外周神经阻滞效果,对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调控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抗炎效果,增强麻醉、镇痛作用,缓解应激反应[12]。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缓解机体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