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现当代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教学研究
2021-11-27李宇彤
李宇彤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011年,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当把语言的学习放在首位,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责任。散文作为一种文质兼美的文体,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传神的意境以及真挚感人的感情打动人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学意义。写景抒情散文作为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教师对这类文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优美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分为三种类型: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这些类型的语言表达各有特点,而写景抒情散文作为一种以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主题的散文类型,极具美景美意和诗情画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及独特之处,品味语言也是散文教学课堂上的主要任务,笔者将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抒情散文进行分析,将语言概括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形象生动的词汇
写景抒情散文作为描绘自然环境的文章,若是语言生硬平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意境。在散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品读文本语言,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语言的精湛主要由生动的词汇体现。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活泼明快的春天,朱自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相继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不仅写出景物之美,还写出了人们在春天的活力之美,为初中生展示了一个清新活力的春天。在描绘春草图时,朱自清不是简单地写一句“小草长出来了”,而是运用了“偷偷地”这个十分形象的词语去描绘植物,给予植物生命,让读者们能够感受到春天是悄然而至的。一个“钻”字,又把小草塑造出争先恐后的模样,“软绵绵”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草的触感很柔软,也间接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不到一百字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么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沉浸在这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意境之中。《济南的冬天》也是散文界极具风格的一篇作品,老舍先生将济南的冬天写活了,使之更富有意境和美感,他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喻成一块“蓝水晶”,还运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能读出“温情”这一特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温暖舒适的意境。
(二)朗朗上口的音律
散文的学习需要学生们的朗读,只有朗读才能发现其中的美感并对此有着真切地体会。而叠词的妙处在于使文章变得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在写景抒情散文运用到具有节奏的叠词,能够使作品变得富有节奏感,不仅描绘了静态的景色,还让读者体会到动态的美感。叠词的运用就是散文之中的点睛之笔,使整篇散文变得光彩夺目。在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他在描写雨的状态时运用了多处叠词,在开篇第一段中用“料料峭峭”来描绘春寒的程度,用“淋淋漓漓”和“淅淅沥沥”来塑造雨不同时期的状态,用“潮潮湿湿”来形容地面的景象,一开篇就塑造了一个寒冷、潮湿的雨季。在文中的第五段,余光中先生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功底,“听听看看”“嗅嗅闻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仿佛让读者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能看到雨从眼前滴落,能闻到来自泥土的淡淡腥气。学者吴洁敏曾说:“无论韵文还是散文、口语,只有运用优美的节奏来表达思想感情,才能使言语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也才能使语言发挥最佳的表达效果。”[2]在这篇散文鉴赏和朗读过程中也因为这些叠词的存在使读者身临其境,余光中先生将最常见的雨描绘得如此具有冷清的氛围感,加强了节奏感,也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
(三)错落有致的长短句
写景抒情散文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有生动形象的词语,朗朗上口的音律,而且错落有致的长短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句式分为很多种,有长短句、整散句、疑问句、感叹句等,语势连绵起伏是长句,活泼轻快、铿锵有力是短句。而写景抒情散文正是具有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才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得到散文的独特,才能鉴赏出其中的美感。《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笔下的一篇精美的散文,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长短句,使文章变得丰富有内涵,使纯净的雨落在读者的心上,泛起阵阵涟漪。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者通过短句直抒胸臆:“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让我们能明了作者对于雨的感情是深深地喜爱。在之后的内容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长句来分别写出来四季的雨的不同状态和特点,让人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在文中,作者是这样描绘春天之景的:“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将树枝和水珠拟人化,将景色变得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整体下来,通过对长短句的分析可得知,这篇散文因为巧妙编排了长短句,长句写景,短句抒情,句式的结合使用,让作者更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形成缓急相间的气势,也能让读者品味到鲜明的节奏,从而使整体结构完整,气势恢宏,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二、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教学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具有情景相生的意境美,散文的语言也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审美价值,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如何对此进行有效的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一)朗读涵咏法
朗读教学法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书面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让学生体会文中富含的感情。朗读法是散文教学中最有直接效果的方法,课标对第四学段的朗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正确地读”主要指的是语音的发音要清楚正确,“流利地读”主要指语流要适中,语速要适当,“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散文蕴含的感情。
在朗读教学的初期,教师需要先范读,或者运用多媒体放录音,让学生听专业的示范朗读,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也可以仔细聆听并学习其优点所在。在结束了示范性朗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在这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把读不准的字音字形读准,还要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在朗读过程中清楚作品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意境。接着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朗读技巧的教学,首先是句式,读长句和短句时,要有语速之分,长句多修辞读得快一点更能感受巧妙,短句多抒情,读得慢一些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感情。其次是词语,对于动词和表达感情的词语可以运用重音。等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在班里组织朗读比赛的活动,学习对方的优点,进一步体会到作家遣词造句的用心之处,品味到散文语言之美,感受到散文的感情。
(二)写作迁移法
写作迁移法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掌握了相关的技巧,根据相应的话题进行写作的一种方法。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阅读时理解感受,写作是二次独立的创作,是运用和表达的关键,教师在讲解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之后,在随堂设置一个小环节或者在课后布置一篇小短文的训练,那学生对散文语言的理解会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编订时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学习写作。从以下两个方面能看出:一是在课后练习题中有关于改写和模仿写作的练习题,这直接体现出阅读和写作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习题的出现也为教师提供了借鉴之处;二是教材写作指导部分,编者在编订课后习题时充分调动了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内容,再以此为基础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若是能运用好这些习题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正迁移,让学生能学到更多语言知识,从而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长此以往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习经典的散文《紫罗藤瀑布》时,教师在教完写作手法以后,最后可以设置读写训练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手法并活学活用,依据课后习题中的“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以回忆性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散文教学中运用得最为普遍,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3]教师在散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合适的配乐和片段,也可以运用优美的诗歌进行导入,营造一种优美的氛围,建构一种情境,教师也由此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门。
在学习郁达夫的经典美文《故都的秋》时,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呢?可以采用诗歌导入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王维的《山居秋暝》激起同学们的旧知,让学生们回忆起对秋天的感受,想象着秋天已经来临,满地是堆积的落叶,干燥的秋风,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很轻松地走进文本,走进课堂。写景散文是精美的散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虽然它重在写景,但如果教师将这些景物结合起来,在通过联想的方式引导,便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情境、图画情境以及视频情境的方式来感受文本中所描绘的画,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事先收集有关春花、春草的简笔画,在上课伊始展示给大家看,这样能够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创造出一个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世界,这样一来,学生们便能很自然地进入散文学习之中,也能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三、结语
写景抒情散文语言优美,其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够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本论文对于散文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散文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对于初中现当代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