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的措施路径探析
2021-11-27张雯雯
张雯雯 文 倩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个国家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一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因此,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是高校所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高校乃至国家的高级人才培养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背景分析
从1999年开始,国内高校便开始了大范围的扩招活动,国内研究生整体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08人增加到2019年的91.65万人。招生规模的持续性扩张,必定会导致每年授予研究生学位数量的暴增,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的5年间,中国授予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数量就相当于2014年之前15年的总和,研究生数量增长势头完全可以使用“迅猛”来进行表达。
整体来讲,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扩招体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彰显出中国在长期向好发展态势中对高等教育的依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较短时间内高校对研究生群体的大幅度扩招注定会增加各高校的教育压力,对高校的教育资源利用、教育体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高校原有的生态系统面临更大的负荷,使得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下滑。因此,当前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着招生数量庞大、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如何保障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一大课题。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内容
(一)研究生心理素质建设
从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所获取的数据来看,部分研究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甚至存在有心理危机的情况,导致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偏差情况,甚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造成伤害。作为高学历人才,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中承受困难挫折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生逐步成长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在传授研究生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针对其心理素质进行建设,同样是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受到了学业、经济、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就极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因此研究生心理素质建设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从中国研究生培养体系来看,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当之无愧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日常工作中,首要任务便是进行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导师的言行举止以及专业能力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必须要对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高度重视,关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研究生导师评价机制,来对研究生导师的专业技能、师德师风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通过学生评价、学生质量分析,来对高校研究生导师质量进行评估,并由此对研究生导师施行相关的奖惩措施[1]。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入学早期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对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之后再进入实验室或者教研室开展专项科研活动。全面的理论知识储备是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有必要对现有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制定出科学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不同种类和层级的、与研究生发展相匹配的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开设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这是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
(四)研究生学术氛围的建设
实际上,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路径,它能够提升研究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部分高校没有将学术氛围的建设作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层面也缺少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高校的学术氛围,这是高校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五)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
当前,国内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仍是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对研究生能力素质的一种综合性验证方法,论文质量也是衡量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位论文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涵盖有开题报告阶段、进展报告阶段、中期考核阶段、定稿阶段、审评阶段、答辩阶段等,因此必须要在学位论文创作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论文的质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虽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并且通过查重的形式保障论文不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在某些环节上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研究生学位内容。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
(一)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高校应当进行研究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期收集记录,结合计算机技术,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数据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其心理发展趋势。另外,各高校有必要构建研究生心理问题管理制度,在正式进行研究生录取工作以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解,分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心理健康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报告作为衡量是否录取该学生的重要条件,保障高校所录取的研究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恒定的,在研究生正式入学以后,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观测,依靠导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建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并且经过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生,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防止衍生出各类伤害事件,并且,学校还需要配置相关的心理导师,让高校针对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干预工作能够实现精确化、科学化[2]。
(二)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研究生导师数据的实时收集、快速分析、有效处理,由此实现对研究生导师的最科学评价,了解导师教学质量,分析导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优化。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职称、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生评价,来对导师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进行研判,分析高校中每个导师的特点以及高校自身在导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模式和遴选模式进行改革创新[3]。
(三)做好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管理
高校应当设立满足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构成具有学科特色和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课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对导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进行规范,让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在今后实践过程中,能够对这些理论进行灵活使用,这也是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4]。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多种路径,了解研究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感受,并及时获取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意见建议,对全球范围内先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模式进行了解和学习,并通过对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进行使用,分析出最为有效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路径,由此实现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动态管理建设。
(四)做好研究生学术氛围的建设工作
高校有必要开展对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成果的信息汇总分析工作,基于分析结果,高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联系国内外相关学术团队,进行交流,由此实现对研究生视野的有效拓展,同时启迪研究生思维[5]。另外,高校需要基于本校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定期汇总分析国内外学术研究团队在相关项目领域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思路。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够让高校有效获得相关信息,这对于增强高校学术研究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工作
实际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造成影响的原因是多样且关系复杂的,例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个体属性特征、研究生综合素养、研究生种类、研究生课业成绩、研究生论文选题渠道、导师原因、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等[6]。因此,高校在针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可能对学位论文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参考学位论文评审结果,使用大数据等先进分析技术,认识各种因素对学位论文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帮助高校以及导师了解各学位论文完成各阶段的关注重点,并建立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总之,伴随着我国对研究生群体的不断扩招,保障研究生质量,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便成了相关高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使用以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全面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保障研究生群体的整体质量,为我国各行业领域建设发展,输送更多高精尖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