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探索
2021-11-27高晓宁
高晓宁
(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1)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以下简称“两山”理论)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扎根于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生态建设的“指挥棒”[2],对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而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发挥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探索的平台和载体作用[4]。多年来,桓仁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努力把全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桓仁特色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为其他类似资源禀赋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 研究区概况
桓仁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隶属本溪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4°27′~125°40′,北纬40°54′~41°32′,县域总面积3547 km2。其中山林面积2920 km2,耕地面积273.3 km2,水域面积265.3 km2,大体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03个行政村,总人口28.7万人。2019年,桓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622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985元。
桓仁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拥有五个“辽宁之最”:即最高的山峰——佛顶山、最大的水库——桓龙湖、最好的森林覆盖率78.94%、最优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最佳的空气质量——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平均含量5000个,是辽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曾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休闲小城等16项“国字号”荣誉。
3 实践探索“两山”理论的主要做法
3.1 坚持一张蓝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桓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推动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
3.1.1 上下联动,践行生态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动全省绿色经济发展。本溪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了《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要求。桓仁县委、县政府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3.1.2 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
桓仁县科学谋篇布局,完善发展思路,从“三年脱贫规划”,到“生态立县战略”,再到“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每一步的发展思路都是以生态建设为基线,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历届县委、县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规划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动态跟踪监督机制,把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不断优化提升桓仁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2 坚持建管并重,坚持不懈做好“五篇文章”
桓仁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五大环保工程”,全面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3.2.1 实施青山保护工程,扎实做好“山”的文章
桓仁县森林资源丰富,地处辽东绿色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在保障辽宁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县认真落实《辽宁省青山保护条例》《桓仁县封山育林管理条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造林绿化工程,全力清退小开荒,完善坡耕地退耕还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2019年桓仁县森林总蓄积量达2780万m3,森林覆盖率达78.94%。
3.2.2 实施碧水保卫工程,扎实做好“水”的文章
桓仁县是辽宁的“水塔”,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全省12座城市4000多万人口供水。为切实保障全省饮水安全,全县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大力实施碧水保卫工程,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不断巩固。
3.2.3 实施蓝天保卫工程,扎实做好“气”的文章
桓仁县素有“辽宁天然氧吧”的美誉,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平均含量5000个。全县制定《桓仁县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力实施蓝天保卫工程,编制《桓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空气质量居于全省前列。
3.2.4 实施净土保卫工程,扎实做好“土”的文章
桓仁县全力实施净土保卫工程,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编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了全县土壤污染详查和44家重点企业地块调查息录入工作。大力开展农业面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与模式,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全县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3.2.5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扎实做好“净”的文章
桓仁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城乡环卫市场化工程,实现了全域农村环卫工作达到县城标准。以“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71个、市级生态村23个。其中雅河乡湾湾川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向阳乡和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3 坚持绿色发展,不断增强“两山”转化动能
桓仁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积极打造“绿色名片”,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扶贫大格局,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民生优势。
3.3.1 培育生态产品,积极打造绿色名片
桓仁县素有“辽东绿色宝库”的美称,境内生态环境良好、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优越。全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东北绿色有机食品、国家道地药材种植三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绿色名片”,驰名中外的桓仁山参、冰酒、大米、蛤蟆油、山核桃油、大榛子、红松籽、有机鱼、软枣猕猴桃、大白桃、黑木耳等生态健康食品种植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50个,直接带动3万多农户致富增收。
3.3.2 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激发绿色活力
近年来,桓仁县以打响全国知名的“双康小城”城市品牌和打造“国际生态健康之城”为引领,依托地区特有的冰葡萄资源,以及人参、五味子、刺五加等绿色中草药资源和丰富的干坚果资源优势,以辽宁五女山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园区为平台,不断开发和引进精深加工企业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和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培育壮大大健康产业集群,现已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8 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 家左右。
3.3.3 培育新兴业态,不断释放生态红利
桓仁县充分利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注重需求引导、坚持绿色发展等八项举措,坚持以“旅游+”为引领,大力推进“旅游+林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等新业态,助推经济跨越。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直接就业、休闲农业、互联网加农户帮扶销售农副土特产品等多样化的组织模式和参与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目前全县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形式增收致富的群众达18000 多人。
3.3.4 助力脱贫攻坚,让绿色经济藏富于民
桓仁县创新实施“生态+脱贫”工作模式,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以绿色经济引领贫困户和广大农民致富增收。其中北甸子乡依托地理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从加拿大引进威代尔冰葡萄,将冰葡萄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通过发展以“平欧大榛子”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动全村9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通过推动国有林场转型发展,开发建设枫林谷森林公园,变“砍树”为“看树”,让森林成为“摇钱树”,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创了生态保护和林场发展的双赢局面。
4 结论与展望
虽然桓仁县在“两山”实践探索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鉴于其既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还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也导致了其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如何让群众在保护和发展中获得更大收益则是桓仁“两山”实践探索面临的最大挑战。未来桓仁县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1)目前,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5]。虽然补偿范围已实现对功能区所属县级行政区的全覆盖,但补偿金额依然存在较大空缺,仍需在补偿标准、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分配原则等方面继续探索[6]。因此,桓仁县应积极争取生态补偿资金支持,让保护者不负“绿水青山”。
(2)深入挖掘农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以冰酒、山参、山核桃油、大榛子、红松籽、大米、软枣猕猴桃、黑木耳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并在销售和消费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其市场价值,营造绿色消费风气,实现农产品生态价值,创造更多的“金山银山”[7]。
(3)立足好山好水好空气,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加快旅游资源与文化、农业、林业、体育、中医药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群众获得更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