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27雷大刚广州工商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文科产教应用型

文/雷大刚(广州工商学院)

一、引言

“产教融合”作为打造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核心,在强化人才培育、提升职业教育成效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就已经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六卓越一拔尖”的实施方案,旨在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实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多项教学信息的全面融合。在强化融合创新的基础上,围绕“多元、智能、创新”的发展理念,广东地方本科高校新文科在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立足新环境、新背景、新思路,实现了对新闻科专业的多项调整。借助于“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纳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教学辅助技术,将新文科与新工科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从整体上说,高校文科教育有着一定的发展规律,在提升人才综合素养、增强国家文化实力上具备突出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新文科”教育的多项要求,从“守正创新”的发展举措上入手,主动肩负起人才培育的重要使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一个和谐、有序、高效的新型教育格局。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在强化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路径中,深化高校人才、资源的多项配备,通过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规划,形成强大的人才产业集群。而这些均迫切要求广东地方本科高校通过资源优化、改革创新、产业突破,更好地满足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服务广东“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基于此,本研究深入剖析广东地方本科高校在新文科产教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广东地方本科高校新文科产教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对策和建议。

二、广东地方本科高校在文科培养人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办学机制僵化,尚未构建社会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广东地方本科高校普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学机制比较僵化,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低下,合作效果不显著,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专业岗位能力,另一方面存在企业“用人难”问题突出。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未能在优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很多优质企业也未能在地方本科高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总之,广东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在新文科应用型培养人才方面,尚未构建起社会多方面参与的治理机制。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广东高校文科课程体系的设置仍然以理论课程为主,以实践类课程为辅。但是受高校教学方案的影响,课程在整体优化布局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课程的设计上“纸上谈兵”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学设计的进度较为迟缓、文学科目的教育创新性不足,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新意,尚未组建一套成熟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这些问题导致高校文科课程体系的设计较为不合理,在诸多问题的牵绊下,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三)缺乏双师双能型师资

如今,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发展目标。尽管部分高校为此开展了深度的工作,但是在助力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扎实,但是缺乏在实践性的工作经验,创新举措不足、社会实践实力不强,同时理论实践双全的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导致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较大的制约。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

广东有些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重视老师讲授、忽略学生实操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仍然保持着固有的发展认知,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且教学方式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缺乏生产意义,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多方需求,忽视了对高校新文科人才的深化和培养。

(五)缺乏高水平的实践基地

纵观当前新文科教育形式,广东地区的高校在强化人才实践培养上,主要从日常教学课程、专业化竞赛和社会化实习三个方面入手。虽然整体机制看似完整,但其实缺乏紧密科学的连接。因此,很多的本科院校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都存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不完善、实训基地不足等问题,学校在实践基地的构建上,缺乏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导致实践工作存在弱化。

(六)缺乏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广东地方本科高校新文科的推进要围绕学校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而非“成绩第一”的评判核心,才是对高校学生人才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估。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学体系的评价上不够客观,也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在教学质量的测评上,广东高校往往以“成绩本位”意识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成绩而学习,这样的教育导向,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观念,也对于学生的实践诉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忽视。

女性在经历妊娠与分娩之后,盆地支撑结构会加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展,盆底整体理论主要是指由女性盆底肌肉、神经组织以及结缔组织共同组成的系统,在盆底解剖力学当中,肛提肌肌群扮演重要角色。而在肛提肌肌群当中,耻骨直肠肌是最为粗大的肌肉成分,主要走行包括腹侧骨盆内侧壁向肛直肠角的后部环绕,从而形成U型吊带并且构成肛直肠环。对于女性而言,经阴道分娩很容易造成肛提肌与耻骨直肠肌出现损伤,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选择科学的诊断方式较为重要。

(七)缺乏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保障体系

由于政策和直接利益原因,学校对于产教融合的普及率虽广,但是企业对这一人才培育的方式缺乏热情。对企业自身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产教融合”的教育机制只是浪费精力、感觉不到直接好处。所以,广东各级政府虽然重视产教融合,但政府在产业规划、产业激励政策、金融、保险、土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创新支持力度。

三、新文科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建议

(一)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办学机制,构建社会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兄弟院校乃至家长建立组织机构,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教学委员会”等,代表各自方面意见与利益,以此不断加强对师资队伍、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学生考核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建设。

比如广州工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在人才培育机制的树立上,积极争取了广州工商学院等企业组织的发展助力,达成了深刻的发展共识,聘请香港物流商会主席钟鸿兴等出任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董事会董事,聘请粤港澳物流企业高管担任产业教授,与包括香港恒生大学、澳门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界、学界一起联合培养人才,以冷链物流为特色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形成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办学机制,为广东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贡献。

(二)瞄准社会需求,制定服务地方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综合性人才的培育上,通过制定高效全面的人才培育方式,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课程思政,跟踪社会、企业需要变化,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定期修改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精准,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了实现对人才的全面优化,立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优劣势,定制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案。在实现综合性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的人才培育方案,充分考虑企业、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借助“全员育人”的发展理念,让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之中,实现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的创新融合和全面发展。

(三)对接企业岗位需要,优化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

广东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毕业生成功就业,对接企业岗位实际,教师要在核心课程的构建上,强化以“职业能力”为内核的人才培养,以行业企业管理与服务技术变化为驱动,改革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开发上,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特别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大实践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注重与企业管理、与服务过程对接。围绕企业实际,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教育载体,将多种专业课程纳入学生的教学模块之中,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在强化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在提升专业训练的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日常实践、毕业论文等方面。突出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构建。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创新融入企业实践中的考核、培训,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科学化教育体系,达到对职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为扩展学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东南方学院会计学院在课程体系开发上下功夫,每学期开设特色系列选修课程,例如,以开展“财经名家讲坛”“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等方式,以系列化教育培育,扩充教学覆盖面。每学期开设系列讲座各1~2个单元,每个单元为四讲,计入相应学分。 其中“财经名家讲坛”是高层次学术论坛,学院聘请国内外学术界知名专家主讲,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搭建一个与财经名家零距离接触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CFO论坛”是高层次财智实务讲座,学院聘请企业界的领袖和财务管理专家主讲,主要讲授公司财务管理的高端问题以及业界专家的人生感受,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家和公司财务高管直接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和机会。“财务与会计前沿讲座” 主要讲授财务、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理论或实务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学院聘请学术界方面的资深工作人员,比如副教授或企业高级职称的专家主讲,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宽视野、更新理念、获取知识的平台。

(四)强化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对新文科背景的强化,高校要立足人才培育实际,从教学实践、职业培养等方面入手,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要通过深化培训和理论教学,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教学水平,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强化“双师教育队伍”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拥有企业实践操作经历或者经验,可以组织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业务融合和资源融合,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和资深教师进行座谈,使教师既能够获得较强的实践经验,又能够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广东本科高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完善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培训,使广东地区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还是要把握好师资招聘关,比如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大力建设国家一流管理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大量优先招聘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经验、同时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中青年师资,即招聘的中青年专任教师岗位,要求入职教师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经验,同时拥有研究生学位水平,从而形成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高比例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五)强化新文科背景下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广东地方本科高校欲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模式方面创新教学模式。围绕本地区的发展实际,强化人才培育标准。构建科学的人才教学布局,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采用订单方式共同创新教学培养模式。

比如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等分别与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创办 “GAMA卓越班”,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特色。GAMA创新班导师有中山大学林斌教授(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会长)、蔡祥副教授、漆江娜副教授(会长助理),暨南大学王华教授(名誉会长)、胡玉明教授(监事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中华教授(副会长)等学术导师,和在企业担任财务高管的企业实务导师。按照GAMA班培养模式,通常开班仪式结束后举行导师与学生见面会,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指导和服务方式,对学生进行4年不断线地指导。同学们通过与指导教师的充分交流,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前沿有更深入了解,从而增强了对管理会计专业学习的信心。导师们会通过全方位的指导,打造“GAMA卓越班”,提升同学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助力同学们成长、成才,实现理想。而“GAMA卓越班”学员与导师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提高素质,努力成为社会、企业、行业的精英。每学期,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组织专家来学院举办GAMA财经名家系列讲坛,不定期组织“GAMA卓越班”同学去企业和公司参观学习,同时“GAMA卓越班”的学生还可以在每学期的不同时段召开相关知识分享会。借助于“人才融合订单班”等,形成了实施“0.5+0.5”的柔性订单培养模式,即企业定期派人来校上课,学生0.5年在校内完成“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岗位综合能力”课程,合格完成校内课程的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0.5年在订单企业完成“毕业实习+预就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产教融合,由企业老师及学院老师共同带领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在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全盘账务处理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本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业务操作和实践能力。

(六)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创建高水平实践基地

拓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强化文化实践基地的构建,拓展企业实践、实习机遇,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能力。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五个基地”:实习基地、教学基地、师资培训基地、案例收集基地、就业基地,一个软硬件都具有高水平的基地是广东地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新文科背景下在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方面,比如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与华润万家财务共享中心、华润三九财务共享中心、金拱门(广州)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粤南会计师事务所(广州)有限公司、广东诚安信事务所等数十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单位合作,确保学校在人才的培育中,能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实习后直通就业。比如作为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的华润万家公司,企业在行业之中具备突出的发展优势和强大的专业资质,因此在财务管理等方面也具备了先进的管理体系和职业机制,财务工作者数百人,承担了华润万家下属全国的数百家法律主体、年销售数额百亿元以上的财务核算业务和一万多个供应商的结算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因此,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和华润万家财务共享中心达成共识,借助“启明星”校招等方式,安排大批的专业人才进企业实习,建立更加强大的人才根基。目前,已经有近半同学实习期满后加入财务共享中心团队,并且直接就业无试用期。在实习时,学生们分别进入总账室、核算室、商品结算室等部门,在实习过程中,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们倾囊相授、指导到位,实习生们分工细致、细心负责,提高了分析问题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七)新文科背景下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评估体系

改进学生考核方面,要从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入手,建立学生成绩评价机制。一方面纪考核学生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艺。同时,在课堂教学之中,要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实训实习注重服务环节的考评;加大综合能力培养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改革,论文题目来自实习单位,最后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并考核给分,对被企业采用的对策将给予奖励。

(八)建立健全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保障体系,将极大促进新文科背景下广东本科高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广东地区要在政府组织机构上,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注入经费保障。进一步强化对产教融合等人才培育方式的传播力度。建议各级政府设定一定的扶持项目,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学生人才培育之中,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项目研究;要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等重要内容,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保险支持等。通过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保障与投入,构建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好地保护企业与广东本科高校各方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路程中,广大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强化吸引外资,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要立足广东地区的转型升级,拓宽人才培育方式,延伸教育培训路径,使产教融合、校企培训作为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须改革创新培养出产教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构建与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支撑体系。

猜你喜欢

文科产教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