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2021-11-27张贵柱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

品牌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独立性法律法规审计工作

文/张贵柱(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七地质队)

事业单位是由国库拨款设置,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为全国人民提供科、教、文、卫等公益性服务,且接受全国人民监督的公益性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运营模式日渐市场化。这意味着,未来事业单位的发展将直面市场经济中的诸多突发性挑战,其运营管理风险增加成必然趋势。为降低运营管理中的风险,事业单位有必要从加强内部审计入手,通过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为事业单位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所谓“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即事业单位中负责审计的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将错误或存在瑕疵缺陷的财务报告及审计结果认定为合法、合理、公正,并以此为依据给出错误审计意见的一种潜在可能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具有内隐性、持久性与必然性等特点。事业单位属于服务类公益性机构,其虽不将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目标,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结果也会影响到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例如,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领导考核、单位效用等缺乏科学衡量会直接导致审计风险产生,且这些风险往往是内隐性、间接性的。并且,只要事业单位正常发展运营,内部审计风险便会出现,其贯穿于整个事业单位发展的始终,具有持久性与必然性的特点。从成因上看,内部审计风险可能源于内部审计人员有意或无意的判断错误,也有可能源于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其他出错环节。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审计法规制度不健全

在内部审计风险规避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法律法规制度的缺乏。首先,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指南》《审计法》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依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显得粗糙、落后且实用性变差,其缺陷逐渐暴露。审计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难以再参考这些文件,而只能凭借主观判断开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其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在法律法规缺乏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也存在一定弊端,难以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

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成因。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包括很多内容,如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目标规划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还包括内部审计模式实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以及内部审计成果管理等多项内容。总的来说,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范畴可归结为审计资源、审计质量这两个层面。但就目前来说,很多事业单位无法做好对内部审计资源、内部审计质量的科学管理,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不够健全,既而引发内部审计风险。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方法缺乏先进性、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模式不够创新等方面。

(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均由单位的领导负责,而内部审计人员在内审工作中只有汇报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并没有独立的审计执行权,这说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很多事业单位都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便有些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这些部门也大都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下,或者与本单位的纪委合署办公,其独立性依然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差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则与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密切相关。领导不够重视、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遭质疑都导致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削弱,故必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健全内部审计法律制度

1.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较为缓慢,各项法律法规尚且不够成熟,而法律法规的残缺与漏洞将直接引发固定性、控制性与抽检性等各类内部审计风险。为规避与防范风险,健全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已经刻不容缓。首先,借鉴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立法方面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完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发展较为成熟,其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立法方面有较多可借鉴的经验。我国可立足本国国情,并结合内部审计发展实况有选择性地吸取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立法经验。例如,可在国家层面设立《内部审计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立法部门可邀请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专家或审计单位的权威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立法中,制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暂行条例》等法规文件,以推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2.制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防范风险,事业单位应在现行《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指南》以及其他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一方面,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准则。可从业务角度出发,对单位现有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优化,着重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界定准则、打击虚假审计信息与风险预防准则等。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制度。审计工作流程制度应包括审计任务确定、审计命令下达、审计报告出具等各个方面的规范程序,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完善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

1.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内部审计资源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有效规避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管理,第一,集中力量、侧重要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在进行审计时,应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优势,集中优质内部审计资源对重点审计领域如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状况、专项经费等进行审计,以提升内审效益。第二,制定内部审计规划,确保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全覆盖。事业单位可制定中长期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和方案,针对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各项内容制定科学的任务实施进程表,明确每一项内部审计工作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还能节约审计资源,确保资源优化配置。第三,转变内部审计组织方式。一些小的事业单位或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的单位可通过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来开展内部审计,或者聘请专业审计人员来单位兼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此外,还要采用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内部审计资源,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应对传统、陈旧的审计方法进行优化更新,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建立全新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系统,负责对各种审计材料数据的分析、整理与存储。在信息化的21世纪,事业单位有必要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发现风险与防范风险的能力。

2.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主要从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与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质量两个层面来推进。首先,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质量管理。国家人事部门应提高招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门槛,招聘德才兼备的优秀内审人员。在招聘时,应严格执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每一位内审人员都能持证上岗,拒绝一切滥竽充数之人混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队伍。为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活动。培训活动要力求多样化,可以通过线下培训形式开展,也可通过微信、QQ、视频会议等线上模式进行。在培训时,尤其应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公平公正,以进一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质量管理。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提高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质量有利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一方面,应转变内部审计模式。传统的内部审计一般在事后进行,事后审计的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在审计中容易出现纰漏,加速了审计风险的发生。因此,应将事后审计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模式。另一方面,完善内部审计整体工作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应健全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制度、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制度、内部审计复核工作制度、内部审计追责与赔偿制度等。例如,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制度从审计小组成员组成以及审计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公正性;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了风险评估的范围、重点、标准以及解决的方法,提高了风险防范的效率;内部审计追责与赔偿制度强调责任追究与经济赔偿,一定程度上让违规违法人员无处遁形。

(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加强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直接关乎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效率。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对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以及风险防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每一位事业单位领导都能充分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领导也应与时俱进,主动加强内部审计知识的学习,扩充知识视野,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为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进一步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事业单位领导还应将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置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并在制度、财力和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奠定基础。2.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设立一个职能健全、高效快捷,且独立于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时,必须保证其在审计职能、审计权力上与纪委、财务等其他部门彼此独立,互不交叉。另外,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大力支持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给予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权力与信心,使其能够在审计工作中避免上下级关系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公平公正、独立高效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内审人员在岗位工作中容易与单位其他部门形成矛盾冲突,而单位领导要加强沟通,尽可能避免内部审计跨部门冲突的出现。

四、结语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风险防范既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内部腐败,又可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实现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持久性、隐蔽性等特点,其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难以完全消除,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来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从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可从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等几个方面来落实。在内部审计中,事业单位审计人员要基于审计风险成因不断探索更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与方法,真正从规避审计风险视角推动内审工作的优化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独立性法律法规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独立品格培养
追踪考题 晒晒考点——独立性检验高考考点题型例析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