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地科学,激发工作与生活的无限新可能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书评

2021-11-27刘鸫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科学家领域学科

刘鸫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 300051)

随着这种数据的可用性不断提高,人们终于有机会来认真探讨科学的产出和回报了。数据科学、网络科学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平行发展,为我们理解数以百万计的数据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技术。所有这些要素结合起来,给予我们一些复杂而深刻的启迪,从而了解到科学事业是如何发展的,协作如何促进科学发现以及如何通过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的组合来促进科学的进步。这些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挑战,催生了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科研群体,这个群体中的科学家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科学而走到了一起。这些科学学的践行者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他们自身,审视那些运行正常或者业已失败的项目,将用来描述发现与创造所具特质的种种模式予以量化,为科学的整体进步提供经验教训。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引进了《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这本书。本书致力于介绍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探讨它丰富的历史背景、令人兴奋的近期发展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时引进这本书的时候,以下几点增强了我们出版该书的信心。

一、该书作者团队的权威性

第一作者王大顺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教授。第二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无尺度网络”的创立者,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著有世界级畅销书《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链接》《爆发》等。第一译者贾韬是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贾韬博士于2004 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2015 年9 月起加入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复杂网络。第二译者汪小帆是上海大学副校长。获得2005 年IEEE 电路与系统汇刊最佳论文奖和2008 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2007 年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队人选”,是2008 年教育部“复杂网络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

二、该书内容揭示了关于职业、协作、影响力的科学本质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一本科技类大众畅销书,聚焦在如何以科学研究中的故事与网络科学的分析。科学革命往往是由新仪器的发明所推动的——显微镜、望远镜、基因测序技术,每一种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测量和推理能力。而今时今日,数据科学、网络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并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使这些数以百万计的数据拥有了意义。这些数据一起讲述了一个复杂而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关于科学事业如何展开、协作如何促进发现以及科学进步如何通过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的组合而出现。这些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挑战——催生了一个新的多学科科学家群体,他们为了理解科学而团结在一起。《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这本书就是聚焦“科学的科学”这个炙手可热的主题。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职业的科学”关注的是科学家个人的职业道路,探寻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最好以及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协作的科学”探索了团队工作的优势和缺陷,揭示了如何从组建一个成功的团队到谁应该获得团队的荣誉。“影响力的科学”探寻了科学思想及其影响力背后的基本动力。最后的展望部分总结了一些最热门的前沿领域,从人工智能的作用到偏见和因果关系。每个部分充满了有趣的故事以及充满智慧的诘问。

不仅对于科学家来说,《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提供了科学深入洞察的重大价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将得到关于职业、协作和影响力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实践指南。这本书不仅有权威的科学依据,其中的案例也十分有趣,非常适合大众阅读。

三、该书面向的读者群明确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考虑到这几类核心读者。一类是所有对科学背后的机制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与学生。科学学的创立者之一托马斯·库,原本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成为哲学家。他于1962 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c Revolutions)一书,激发了全世界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兴趣。库恩提出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概念,今天仍然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并且对于我们如何看待新科学思想的产生与普遍认同,仍具有主导作用。沿着这个思路,科学学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是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研究领域,它有望解决每位科学家都极为关注但却有可能超出库恩世界观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达到他们的最佳工作状态?科学创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职业生涯中出现突破性进展的迹象是否存在?什么样的合作会带来成功,什么样的合作则注定会导致灾难?年轻的研究员怎样将他们的成功概率最大化?所有一线科学家都可借助本书这个工具,并且依托数据,更好地洞察科学事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有可能在科研机构和学术圈中明确方向,实现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科学学的广泛影响力还包括它对政策制定的可能影响。因此,本书对学术机构的管理者大有裨益,他们可以借助科学学做出基于实证的决策。从系主任到院长,再到负责科研的副校长,高效的管理在实施和监督战略性研究时需要面对重大的人事和投资决策。虽然他们通常都很清楚可以借鉴大量的实证经验来处理这些问题,但是由于缺乏连贯性的总结归纳,很难从可能的信息噪声中提取出问题的本质。正因为如此,本书将提供资料与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学研究所提供的深刻见解。例如,对于物理系教师寻求终身教职的问题,h 指数为25 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是招聘青年教师还是资深学者可以让学院受益最大?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投入巨资雇用一位学术大佬?而我们期待他们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够发现本书的价值:当高绩效的个人和团队力图以最佳方式来攻克新的科学挑战时,本书无疑可以供他们借鉴,为他们提供帮助。许多民事机构、军事机构、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私人基金会都已在收集数据,开发基于科学学理念的工具。在书中,我们要介绍的框架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实现各自的目的,建立有效的资助机制,最终造福科学与社会。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该领域从业者感兴趣的一些关键思想,提供第一份连贯的综述。我们相信这样的综述是极其必要的,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特点。事实上,科学学研究的重要进展源自多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其中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到社会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再到工程和设计。正因为如此,不同研究人员的方法和视角存在差别,他们发表的各自领域中的成果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读者群。

因此,科学学的研究群体通常被学科边界所分割。这种学科边界导致行话、狭隘的领域术语以及学科自身价值的大行其道。在本书中,我们致力于将迥然不同的各学科领域内的见解进行归纳总结,予以解释,并将它们连贯而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和研究人员。我们不仅会强调这个领域内各种观点中所包含的共同知识遗产,还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也希望本书对初涉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具有参考价值。

最后,该书内容严谨科学。

本书由4 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职业学”关注科学家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探讨我们何时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以及影响个人特质的具体因素;第二部分“合作学”探讨团队合作的优势和隐患,分析如何组建成功的团队以及团队成果的荣誉归属等问题;第三部分“影响学”讨论科学见解与其影响力的内在机制;第四部分“展望”总结了学科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人工智能的作用到偏好性和因果性。每个部分都以各自的引言开始,用问题和故事诠释主题,这些问题也将在各章相关部分予以讨论,并且每章都涵盖了与此相关的科学领域。

科学学通过分析科学界通行的产出与奖励体系中的海量数据,发现具有普适性或领域特异性的规律,它不仅能就各自学科的特点提供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可能有效地改善我们的工作。随着对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先行者了解得深入,我们将极有可能改善科研体制和政策,让每一位科学家和每一笔科研投资都有更高的成功率,从而让科学整体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所有科学的科学,应该是每一个人的无限游戏。我们在本书的开头把近期科学领域的数据革命与当初显微镜或望远镜等仪器如何引发相应学科的变革做了类比。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由于多个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要贡献,科学学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领域包括信息科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工程与设计等,每个学科采用不同的模型、技巧、直觉、标准和目标来处理和评价科学活动的不同方面。

然而,这一最新的工具与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特征具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确实,科学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是关于科学(of the science)、属于科学(by the science)和服务于科学(for the science)的。这充分说明,如果科学学只是依赖于少数几个学科,如信息科学、社会科学或工程学,那么它将会失去科学活动的一些关键的方面,而这一活动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变得更大、更为复杂且更为互连。换句话说,科学学要想成功就需要所有的科学。

确实,在下一个十年,科学与科学学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科学学将不再只是理解科学的过去,而是要更为深入、更具创造性地探索科学的未来。所有学科的科学家,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研究科学学以改进其产出所带来的好处:第一,识别出曾被忽视但却是重要的探究领域;第二,让已经在做的事情变得更为有效,例如,更多通过基于语义的理解而不是易于阅读和提取的机制进行推理,从而对未来研究起到更好的指引作用。科学的创造以及我们对它的理解之间更为紧密的融合,也将有利于更快地实现研究的直接或间接复现,促进我们在科学陈述的坚定性方面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科学学本来就是为所有科学服务的,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都能从科学学的研究中受益,但是他们对科学学的贡献却不尽相同。科学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克服传统学科的壁垒,其中包括发现广大读者可以阅读并且能够有效交流结果、方法和洞见的出版物;找到资金来源以支持一大批不同学科的研究,并把所得到的洞见传递到特定的学科以使机构和系统能够做出相应的微调。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首部聚焦在如何以科学研究中的故事与网络科学的分析,揭示关于“职业的科学”“协作的科学”“影响力的科学”,探寻了我们应该如何在职场、合作方面获得成功以及如何获得广泛的影响力。该书不论作者或者译者都十分权威,价值非凡,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猜你喜欢

科学家领域学科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学科新书导览】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假如我是科学家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超学科”来啦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