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业的发展研究

2021-11-27孙文涛姚怡扬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联网物质

□孙文涛 薛 瑾 姚怡扬 天津理工大学

在5G 通信技术应用的大趋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5G 相关科技进行融合,推进非遗衍生产业成长和升级[1]。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政策扶持和非遗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自己的衍生产业,形成了自我发展的新途径。非遗衍生产业是建立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是具有非遗优势的新文化产业。非遗本身具备产业化的潜质与价值,同时许多非遗项目都有百年的历史文化和受众群体等品牌价值,因此非遗衍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必然的。在5G 时代,非遗衍生产业融合5G 技术,构建自己的创新发展模式也是大势所趋。

一、5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特点及对非遗衍生产业的应用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技术是海量信息传播与高效数据传输的载体,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产力。5G的特点是万物在5G 互联网络中进行连接交互,大量数据在5G 物联网中实现实时与准确的交换。“物联网”是5G 互联网的衍生物,是将万物通过嵌入式传感器实现数据交互运行所使用的网络。其特点是识别产品和读取信息,将识别读取后的信息传输与共享给企业,然后企业再用所得信息数据对目标产品进行研发分析、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并结合用户对产品的应用需求为其提供技术服务,由此实现万物互联。

(一)5G 技术特点对非遗衍生产业的应用

5G 通信技术的特点是强应用、高速率和高可靠。“强应用”说的是5G 通信技术能够与大部分领域进行融合应用,从手机App 操作和AR 虚拟现实呈现,到远程遥控和监控生产、运营管理等技术,最大限度地为人类产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高速率”说的是5G 通信技术能够帮助非遗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超高速度的线上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影音效果俱全和AI解说员互动等网络服务功能。“高可靠”说的是5G 通信技术可以为非遗爱好者提供网络安全付费项目,提供VIP 会员的专业知识与专属内容服务。相关工作者可以以5G 技术作为依托,开拓非遗衍生产业创新发展途径,应用“物联网+非遗文化”的理念模式,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

(二)“物联网+非遗文化”创新理念模式

物联网的主要特点“万物互联”以感知层、连接层、管理层和应用层这四个层面作为技术结构建立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不限时间与空间,进行信息交互以达到万物互联的目的[2]。“物联网+非遗文化”理念模式借助物联网技术完成非遗衍生产业创新转型,以人为价值作为核心内容与形式,让非遗传承者和非遗衍生产业消费者展开网络信息化交互活动,并引入更多资源共同合作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构成非遗衍生产业的多样化生产态势。物联网为非遗建立“智慧工坊”。首先,实时数据跟踪用户,分析用户需求数据,以此适时地对非遗项目产品进行完善。然后,物联网能够优化生产工艺和管控流程,协助衍生产业高效制造相关文化产品:App、数字影音产品、实物商品等;物联网可以检测生产线、监控设备运行和耗材使用,以及利用物联网智能辅助工具环改善工坊工人的工作条件、做到安全生产等。最后,物联网针对非遗衍生产业的实物商品,如食品饮料、服装饰品、纪念品、工艺品等,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准确调配货物和快速物流配送等环节能够顺序完成。物联网体系的发展与应用孕育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因此派生出“大数据”应用技术,因此,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相结合,可以为非遗衍生产业发展探索更多的新领域。

二、“大数据+文化IP”推动非遗衍生产业发展

(一)大数据技术运用分析

大数据技术应用为我国的文化经济市场增长带来新的突破点,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大数据有五个特性:体量大、多样化、速率快、价值高与真实性[3]。大数据的数据分析体量巨大,可以对非遗消费者进行全面分析:年龄和性别、用户对非遗认知度、对非遗衍生品喜爱度并做出导向性数据报告,为非遗衍生新产品开发提供准确的可行性依据。大数据可以多样化提取、分析与展现数据信息。其多样化技术对相关数据定量及定性分析处理成果,以音视频、图像和位置信息多种形式呈现,对非遗衍生产业的生产链、新品研发和消费引导有多维度的直观研究价值。大数据技术处理速率快,能够确保数据分析传输的时效性,从而提供非遗衍生产业的市场变化动向及衍生品用户的消费趋势等信息数据,以正确实施非遗衍生项目并提前做出精准的预判。大数据的技术价值高和真实性两个特点,能够确保非遗衍生产业在巨量数据筛选中获得真实、可靠和有价值的实用信息,为衍生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非遗品牌的维护和推广提供安全保障。

(二)“文化IP”概念与延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有其独特的文化IP,以此作为衍生产业多渠道开展和跨界发展的优质资源[4]。非遗的文化IP 有独特性和历史性,具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且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融入现代用户审美观与商业价值观,可以挖掘非遗衍生产业发展的新潜能。国家级非遗知名品牌“泥人张世家”的文化IP 资源融合文艺、旅游、时尚、新媒体、VR虚拟现实及文创产品等;其代表性文化IP“如意福魁”作为限量版艺术精品,以新媒体和文创产品等多种跨界形式进行二次延展文化经济收益,取得了市场认可与消费者的好评。

(三)“大数据+文化IP”的结合推动非遗衍生产业发展

以“物联网+非遗文化”理念为基础,有创意性、知识性与融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大数据+文化IP”相结合,会对非遗衍生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5G 应用时代下的非遗衍生产业发展不能仅按照传统模式维持生存,必须依托物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信息资源,提炼非遗项目经典文化IP,实施“大数据+文化IP”相结合的模式,帮助非遗衍生产业从传统经营格局升级为跨界新业态发展形势。大数据技术对非遗衍生产业的相关行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筛查择优与有效应用,为产业发展指出正确方向。相关工作者应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IP 的结合,拓宽衍生产业发展领域[5];利用非遗的历史品牌效应和广泛消费群体等商业潜质,缔造自身衍生产业的跨界发展平台。

内联升是京派非遗优质品牌。内联升的京派文化IP“千层底布鞋”与迪士尼的美式文化IP“迪士尼的公主和米奇系列形象”联合打造“内联升 &迪士尼”系列布鞋[6]。内联升的国际跨界合作项目是衍生产业开拓发展的新创举,运用迪士尼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拥有海量年轻消费群体两大优势,弥补自身的年轻用户消费市场短板,促进自身非遗品牌的全球化推广。该项目的实施也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对两者文化IP 结合、品牌协同合作、系列新品研发制作和全球化年轻用户消费认可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选择地调动分配优质文化IP 资源,通过多渠道协同合作形式,拓展非遗衍生产业的新市场,积极融合物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文化IP”新技术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科技进步中显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7]。利用“大数据+文化IP”的新动力推动非遗衍生产业的发展,能够扩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结 语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有40 个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8]。“大数据+文化IP”的创新模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优良的非遗文化IP 资源,能够拓展多渠道跨界合作平台,促进非遗衍生产业的多样化经济市场发展,以此解决非遗产业发展区域不均和用户群体年龄不均的问题,并助推本土非遗品牌走向全球化舞台。总之,在5G 通信技术时代,新科学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对“物联网+非遗文化”理念和“大数据+文化IP”技术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给非遗发展创造新机遇,还能为非遗衍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更能为我国非遗保护与发扬提供有效的技术思路。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联网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物联网技术》简介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