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艺术的融合时代
——让传统成为时尚前沿

2021-11-27谢丽芳中国铁路文工团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京剧融合传统

□谢丽芳 中国铁路文工团

艺术无国界,交流促融合!

在当今文化大繁荣时代,国家为本土文化走出国门制定了多种支持方案。笔者身为影视导演,每年都有和国外院团合作的试验项目洽谈。虽然成功的案例不多,但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随着国家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世界级艺术名家也开始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感兴趣,其中就有不少艺术家在寻求可用的京剧元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京剧艺术工作者应该主动走出国门,探求京剧融合的一切可能性,实现对艺术的再创新,让中国京剧真正走向世界。

一、京剧艺术的现代价值

认真挖掘京剧艺术蕴含的文化价值,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戏人的担当和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这是包括京剧在内的艺术的社会功能。我们既要重视京剧促进和谐、振奋精神、娱乐人民的作用,也要重视用其形象、故事来弘扬正能量的功能。我们要结合当前国家重点文化发展战略和京剧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京剧艺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以京剧艺术为载体,让核心价值观成风化人的联动机制,扩大京剧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京剧艺术的社会价值;同时,要做大做强京剧艺术传播体系,用京剧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京剧艺术的现代价值,使京剧艺术在展现国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突出贡献[1]。

二、京剧艺术的现代美学价值

中国京剧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当前,在文化全球化的形势下,京剧艺术需要适应这种新发展、新变化,提高创新能力,在保持优秀传统前提下突出美学价值,与国际接轨,适应多元化的审美趣味,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京剧是一种综合美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唱腔、唱词、韵律、念白、服饰、妆容、身段。这些经过几百年一代代艺术家的打磨传承,留下的规矩传统,处处都显现出它的独特美学价值[2]。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在这里,演员是剧中人和观众之间的中介角色,在扮演角色前要经过长时间戏剧情境和角色性格的体验、训练,最终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行当的系统程式,传达中国声音。京剧与歌曲、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整体面貌。京剧的美,美在唱腔。生旦净丑,每个角色都能根据唱腔的不同分出特色各异的流派,而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3]。京剧的唱腔美到什么程度?唱腔如行云流水,瞬息多变,极为丰富。京剧的美,美在身段,婀娜多姿的,英伟魁梧的,英俊潇洒的,儒雅飘逸的,极为多彩。京剧的美,在于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在于服装道具化妆,在于含蓄委婉的表达,在于或幽深或旷达的意境……一出京剧几乎云集了舞台剧的所有表现形式,演员的一颦一笑,甚至是挪一步,抖一下髯口,都在表现剧情内容。京剧的脸谱,不仅能反映当时的场景,更能直接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同一张脸,不同的颜色搭配、笔法搭配,就能把角色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京剧艺术走出去的现状

近年来,以国家京剧院为代表的一批京剧艺术院团陆续出国演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2015 年9 月2 日和3 日,国家京剧院携两部京剧经典剧目《白蛇传》和《锁麟囊》登上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舞台。京剧艺术家用精湛的表演讲述中国故事,感动了美国观众,也激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京剧艺术的兴趣。京剧艺术能够“火”到美国纽约,是西方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充分肯定。这也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外国人对我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强。京剧艺术家推陈出新,大胆尝试与外国艺术形式融合,使京剧艺术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走出国门、走向海外[4]。

四、京剧艺术整合的设想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涉猎极广,下文将结合京剧的三个特征展开对京剧艺术整合的设想。

首先,从京剧的表演形式上分析。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以演唱、念白(台词)、表演、舞蹈加武术的形式集中呈现。这些表演形式和百老汇的音乐剧相似,一个是典型现代派,一个是典型传统派。基于这些相似性,京剧可以借鉴音乐剧的运作模式,融合当代数字成像技术,创新京剧表现形式,制作高质量的新型京剧。譬如,相关工作者可以制作现代京剧《大闹天宫》。该剧众人皆知,其故事内容百看不厌,而且该剧的神话色彩正是当代数字成像技术的极好切入点,可以运用高科技来实现剧中孙悟空上天入地、空中打斗等高难度动作。我们可以借鉴百老汇音乐剧《猫》的成功模式,从化妆、表演、道具、舞美等各个方面精心打造“猴山”“天宫”“空战”等场景,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百老汇音乐剧的特征之一“好听的音乐”,创作出有京剧韵律特色的乐曲,利用当代器乐与传统民族器乐合奏,增强京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京韵京腔具有独特性,因而我们可以选择性使用不同的音乐,比如剧中部分角色可以是音乐剧演员,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又如,我们可以将京剧独特表演形式与当代虚拟成像技术融合,制作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现场京剧演出。比如我们以《群英会》《四郎探母》等京剧传统名剧为基础,使真实京剧演员担任部分角色,在舞台上运用虚拟成像技术再现已故老艺术家的风采,由此可以产生良好的观赏效果。

其次,从京剧的大写意特征分析。京剧舞台上的一根马鞭结合演员的动作,就可以代表剧中人物上马、下马、极速奔驰等不同状态。这种虚拟表演就是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虽然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但对创作者来说,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舞台制作成本,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使观众的注意力从绚丽的舞美设计中解放出来,使观众更加关注演员的表演能力。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将京剧舞台营造成“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演秀,把一个舞台分成两个区域,来表演同样的故事内容,即一边是写实的表演,一边是写意的京剧表演。通过对简单的故事内容的比较,观众能清晰地看到两者的区别。如《图兰朵》选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及西方的代表性舞台剧进行选择性编排。

最后,我们要充分发掘京剧的服饰艺术魅力,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世界经典。例如,我们可以通过VR 技术,让那些想穿京剧服装拍照又没有机会和时间的人,省去烦琐的化妆、穿服装的工序,制作出保质高效的京剧舞台艺术照。此外,我们也可以与西方美学方面的人士共同探索,把京剧服饰美与西方美学融合,用服饰展的形式,一方面展示京剧服装的绚丽,另一方面展现京剧独特的划分社会成员类别的方式,如老生行当指年龄在30~50 岁之间,小生行当指30 岁以下年轻的书生,花脸行当指勾画脸谱的粗犷男性,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京剧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艺术门类,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笔者希望新一代的工作者能通过深层次地学习与沟通,融合其他门类艺术,让传统变为时尚,绽放京剧的绚丽火花。

猜你喜欢

京剧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京剧表演开始了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我的京剧之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