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提琴演奏教学中的问题及方法分析

2021-11-27王思明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提琴音乐作品心理素质

□王思明 沈阳音乐学院

中提琴是弦乐家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小提琴一般声名显赫,但是中提琴在诸多音乐作品的演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人们片面地认为中提琴是小提琴的伴奏,从而影响了人们学习中提琴的热情,这也给中提琴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现如今,中提琴地位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因此,为顺应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提高中提琴演奏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高质量的演奏人才,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前中提琴演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推动中提琴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中提琴演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在中提琴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中提琴演奏质量,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和实践技法,高质量地呈现音乐作品[1]。但在实际演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同时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给如今的中提琴演奏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提琴演奏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一,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差。音乐演奏和心理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如果过度紧张,那么在演奏音乐作品时就会出现动作和技巧运用不到位的情况,不仅不能发挥日常的训练水平,还会打击其自信心,阻碍其今后的实际训练和学习发展。第二,缺乏有效的情感教育。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丰富多样的音乐符号承载了深厚的情感。但是当前学生在学习中提琴演奏时,往往会忽视情感分析和情感融入,导致演奏出来的作品过于呆板、缺少活力,不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第三,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不足。要想成功演奏中提琴,除了要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演奏技巧,更关键的是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度的把握,同时,演奏者要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保证二度创作的有效性[2]。目前学生往往会忽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或是不能全面深入地掌握整部音乐作品,所以在演绎时不能做到恰到好处。第四,基础训练不够扎实。这里所说的基础包括理论和实践技能技巧两个方面。学生如果基础不扎实,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演奏技巧,就会阻碍以后高难度课程内容的学习。第五,重奏训练有待改进。器乐重奏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难度,很多学生对重奏训练有消极抵触的情绪,不能有效掌握重奏技巧,这也会影响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中提琴演奏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增强演奏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影响中提琴演奏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视的要点[3]。假如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很容易在实际演奏环节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并且还会给知识的消化吸收及实践应用带来阻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中提琴演奏教学中正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着重对学生进行提升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不论日常学习还是比赛演出,都可以大胆表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但是遇到考试或者其他场合会异常紧张,所以教师一定要调整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案,保证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一对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给学生讲述保持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不良心理素质会给中提琴演奏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在思想上发生改变,进而为行动的调整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模拟舞台表演或音乐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大量实践演练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实际演奏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累实践经验,用更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完成作品的演奏。

(二)渗透情感教学,强化情感认知

中提琴演奏不能只把作品按部就班地演绎出来,而是要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抒发出来,传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很多学生之所以在中提琴演奏中出现问题,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不注重情感的表达,无法抓住中提琴演奏中的情感要素[4]。为了解决学生在日常演奏和学习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教师要做好情感渗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情感认知,更好地抓住与展现作品的内涵。中提琴音乐作品主要分为标题和非标题音乐这两种,前者有具体的作品名称和音乐内涵,也正因作品具备一定主题而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情境。所以,学生在理解作品时,可理解的范围是比较固定的。后者则没有固定意境,只是拥有乐曲形式,这可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但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理解作品的难度,尤其影响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在演奏这样的作品时,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艺术作品感悟和情感挖掘的方法,引导学生意识到,演奏中提琴作品要把感性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有这样的基础后,学生在演奏时,可以把个人的情感认知与音乐作品有机结合,把多种多样的演奏技巧当作情感表达的渠道,最终找寻和创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演绎出个性化风格,展现声乐作品内涵。

(三)透彻理解作品,优化二度创作

学生演奏中提琴作品的过程,也是他们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而二度创作要以作曲家的一度创作为基础,把作品的主旨内核表现出来。在中提琴演奏时,学生演绎出个性和自己的风格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让学生尊重作曲家要传达出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引起听众的情感与思想共鸣。站在专业层面上进行研究,中提琴作品的演绎必须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做到内在领悟内涵、外在充分表达,实现二者的密切联系和深度统一[5]。所以,在中提琴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作品,掌握作品内涵,用心领悟创作者的创作心情与创作初衷,不能一味地强调把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教授给学生。鼓励学生从了解作品风格和基本的旋律结构着手,感受旋律的变化,以便在演奏中从容发挥;还要适当调整欣赏作品的角度,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出发,全方位地解析和领悟作品。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对作品的透彻理解离不开对情感的准确把握。因此,学生只有理性把控好演奏的情感状态,完整传达出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带动和感染听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作品理解训练,让学生从中积累经验、查漏补缺。

(四)扎实演奏基础,发展演奏技术

好的基础能让中提琴演奏事半功倍。很多学生因为中提琴演奏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影响了演奏效果和其他方面演奏能力的进步。为使学生的演奏基础更扎实,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丰富多样的基本技巧,善于利用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一,掌握提高音色的基本技巧。在中提琴演奏中,很多学生存在发音不到位的情况,这甚至已经成了通病。实际上,这是学生音色基本技巧掌握不扎实的表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调控好弓和弦之间的摩擦力度,让力量均衡分散在运弓的每个着力点,提高音色连贯和统一性。第二,掌握基本换弦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缩短换弦距离。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把将要换弦时的弓毛提前靠近将换的下一根弦,之后连贯换弦。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中音和杂音。

结 语

中提琴演奏教学对学生技术技巧的要求很高,为了夯实学生的演奏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教师必须选取科学恰当的演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演奏训练,让学生抓住演奏的精髓,不断提高演奏实践质量,积累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真思考中提琴演奏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找到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逐步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为促进国家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中提琴音乐作品心理素质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老余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中提琴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