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生成逻辑及其经验启示

2021-11-27尹学朋黄泽旭

攀登 2021年4期
关键词:牢记利益初心

尹学朋 黄泽旭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回望百年征程,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尽心竭力,以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的卓越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将党“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制度化,使其形成长效机制,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党的制度的产生都具有尊重规律的科学合理性,新时代,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有其深邃的历史意蕴、科学的理论来源和合理的现实需要,其深厚的逻辑内涵为我们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的历史逻辑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党百年奋斗史的经验结晶在新时代的升华,具有人民维度和制度维度统一的特点,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创新举措。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制度建设是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的逻辑必然,百年来,作为人民利益的坚实捍卫者,我们党始终注重自身建设,积极探寻管党治党的法规制度。我们党百年来关于自身建设的制度探索,为新时代党的制度创新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制度的初步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依靠人民进行革命事业,并为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而奋勇斗争。这一时期党的制度建设从无到有,虽然不尽完善,但为以后党的制度体系构建提供了最初的经验来源。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以保证组织的健康肌体是我们党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党的各项法规制度建设始终以人民立场为基底,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围绕党的根本和基本制度建设进行探索。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制度之源,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更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具有“科学合理又有效率”的优势特征,为党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同时,它对于党的纪律监督、群众路线等方面也作了原则性规定,党的二大首次明确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建党原则,是党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的首次实践。党的六大党章第一次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正式将其写进党章。党的七大对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规定,使其成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保障了党组织的有效运行,高效率、最大化地助推了人民利益的实现。民主集中制也是党的工作优势,能够发扬最广泛的民主,能有效倾听民声、汇聚民意,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

党的自身建设和人民利益是有机统一的,前者的根本价值指向在于后者的实现,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根本前提。为确保组织纯洁,保证党的人民性不变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对党员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党员要严格遵照《纲领》的要求活动,不得违反组织纪律行事。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若组织纪律不严,党便不能完成革命事业。不仅强调组织的纪律,还要求党员的言论与活动都必须符合组织观念。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重申党内纪律的关键性,同时,将党内监督和纪律制度建设放到党的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克服党内纪律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中央提出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1923年6月,拉开请示报告制度建立的序幕。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正式在党内军中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党内巡视制度也随着形势发展需要诞生,1922年,二大党章规定的党的特派员制度是巡视制度建立的根源;1931年《中央巡视条例》对巡视工作的展开作了详尽规定,深入推进了党内巡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这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效确保党员将党性和人民性深度落实,开创了自我监督与人民监督结合的先河,是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理念形成长效机制的初探,为固牢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土地是广大农民的根,党的土地政策彰显了以人民为本的思想。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所有土地由苏维埃政府收归,并平均分配给广大农民。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把《井冈山土地法》中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土地问题的解决使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他们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同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上通过的《政治决议案》规定了更为灵活的土地政策,有效维护了多个阶级的利益,为革命争取了更多支持。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及随后各地发布的条例,标志旧世界的剥削土地制度从根本上被废除,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制度探索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因国内形势好转,个别党员干部居功自傲,不良作风显现,出现了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坚守初心,实现人民利益,靠的是党员干部的实践来实现的。因此,党组织的准入条件、党纪方面的“从严”尤为必要。鉴于此,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党的组织纪律的法规。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势特征,从严治党、强化自身建设是保障初心不变的价值旨归。1951年3月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及《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中对新发展党员作了严格的准入规定,从源头保障组织的纯洁性。1953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开始建立党员干部选拔、审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全面保障组织的纯洁性。为了强化党纪的执行力,确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到实处,党内开始了监督制度的探索。1949年,党的中央和各级“纪委”成立;1955年,监察委员会成立,各级“监委会”的职责,即对相应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以规范其行为,强化了党纪的保障,自此党内监督正式制度化和组织化。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对党的监察体制作了一些全新规定,强化了对党员遵守党纪的保障,同时,这也是首次将党内监督以正式制度形式写入党章。通过法规制度对党员干部这一人民先锋队的纪律行为予以约束,使其固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理念,为有效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奠定了必要前提。但由于对形势的误判加之反革命分子的利用,这一时期之后党的制度建设总体进展缓慢,甚至一定程度受到错误思想的制约并遭到破坏。

(三)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制度探索的深化发展

邓小平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文化大革命”后,我们党意识到纪律制度建设对党和人民的重要性,1979年发布的《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对干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与同人民同甘共苦的传统作了制度性规定。1987年发布的《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健全了党纪监督体系,使党的纪律工作能切实展开。1997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使党纪条规、处罚措施等实践细则自此有了明确的法规参照,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的保障作用更加凸显,更进一步强调了纪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探索中的作用。

攫取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腐败行为,是腐蚀党员初心的毒素。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党中央于1997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1998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到个人,促进各级党政机关严格执行反腐倡廉的任务。201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保证自身廉洁、谨防以权谋私作了明确规定。反腐败制度指向人民最痛恨的对象,解决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制胜关键,深刻体现了党和人民筋骨相连的关系,有效维护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平等权利,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上述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的出台,显示了党一切工作价值旨向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改革开放后,党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逐步恢复了遭受破坏的制度,还推进了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的新发展。

(四)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正式提出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始终围绕人民利益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展迅速。同时,提出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同推进的新举措,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容易,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所以,要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价值理念,必须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前提。党的十八大后,党内法规的数量迅速增长。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对党内法规的建设予以科学的规划安排,统筹推进法规制度的完善。同时,对一批不符合规范的党内法规进行了清理,解决了法规制度与新时代建设不协调的问题。针对个别党员党性弱化的问题,党内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进行预防和惩治。首先,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严整党内不良作风,解决党群关系疏离问题。同时,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更具体化的规定,逐步织密制度之网。严明的纪律是抵御“四大危险”“四种考验”的铜墙铁壁。新时代,党内相继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对纪律法规的内容条款、执行标准及监督方面作了翔实的规定,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纪律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对于脱离群众的危险态势形成了多方位的遏制,全面固牢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确保其思想始终符合党的初心和使命。

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将思想建党这一柔性方法论与制度治党的刚性约束协同发展的论调,克服了单一倾向制度或思想的局限性。其实践形式是推进党内思想理念制度化,以党内法规制度固牢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为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2017年3月,中央发布《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以制度约束要求加强党员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承载着思想建党的价值导向,《准则》把加强思想教育作为第一要义,弘扬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道德观,杜绝拉帮结派等庸俗腐朽的政治作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一部兼具道德柔性感召和纪律刚性约束的法规制度,该法规以党性道德为主要内容,将积极健康的党的宗旨价值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具有柔性的思想教育和刚性制度约束相统一的逻辑原理。在新时代,这一党内法规制度蓬勃生长的沃土上,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历史大势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将党的人民至上宗旨理念以制度形式予以固定,这一党的制度建设创新举措,呼应了百年前我们党成立时的初衷,以“人民利益”这一标准答案深刻回答了党“来自何处,去向何方”和“为了何人”的时代之问。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的理论逻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动议导源于唯物史观中有关人民主体的思想。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的宗旨理念,不断探索契合人民利益的党内制度,以固牢党的初心及使命信念。

(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心系人民,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事业。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及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为新时代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石。

毛泽东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他认为人民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主体。并且指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基础,他们的状况如何,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极大。要依靠人民群众,就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认为,能够时刻关心人民的实际生活小事,也是我们党的鲜明特点与独特优势。“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必须时刻谨记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人民,党的实践活动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取得成功,党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源、目的在于服务人民,党不存在私利。“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4]1945年,党的七大将“为人民服务”这一深刻代表党的初心的精神理念写入党章,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党的宗旨予以确立,从根本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政党”的性质。

(二)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目标思想

邓小平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领人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其“三个有利于”标准,终极指向是人民利益,将党的民生思想升华到新高度。邓小平始终心系群众,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经常同群众接触,向群众了解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同群众同甘共苦。”[5]他尊重与热爱人民,经常强调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儿子。邓小平深知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期望,并将其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目标,他指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其“三个有利于”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同人民利益高度统一的价值指向。

邓小平强调要重视制度的根本作用,完善的制度可以克服思想失误导致的个人专断,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的利益。“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6]同时,邓小平重视改革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强调选拔干部要注重“四化”。1982年2月,党中央颁布了《关于老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提出选拔才高行洁、精力充沛的年轻干部接班老一辈的领导工作。同年12月,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同时,党的十二大党章将干部“四化”写入其中。邓小平注重以法规制度的约束严防个人失误的发生,确保党员干部的初心得到始终坚守,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利益。

(三)江泽民“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思想

江泽民继承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并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人民观在新时期的体现,其价值在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江泽民强调,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群众生活中最急迫的困难疾苦,是我们党在过去80年奋斗拼搏的价值旨归。党的神圣职责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由于个别党员党性缺失、腐败堕落,加强从严治党、强化制度建设成为坚守党的初心急需的措施。“对党内已经确立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8]江泽民重视制度的根本重要性,并主张持续推进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健全,从而确保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对于如何做好党内监督,江泽民强调要把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工作紧密结合,用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贯彻落实党的制度,从根本上实现自我监督。江泽民提出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完善自身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他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是清除贯彻民主集中制中存在的梗阻的根本路径。同时,推进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及党内巡视制度等基本制度的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得以重视强化,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

(四)胡锦涛“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人民利益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和为人民服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9]为践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胡锦涛强调:“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0]胡锦涛强调党员干部要执政为民,坚决遵循“权为民所用”的价值准绳;始终心系人民,保持“情为民所系”的赤子情怀;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奋斗,坚持“利为民所谋”的伦理取向。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强化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制度基础。胡锦涛聚焦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强调制度建设的地位,认为制度是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有效保障。“为民、务实、清廉”是胡锦涛始终对党员提出的执政要求,为切除危害人民利益的毒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针对当前廉政制度建设的不足,提出了惩防并举的制度体系建设,对已发生的腐败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胡锦涛提出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相互促进的反腐路径,“防治腐败,必须既通过教育引导使人自觉从善,又通过制度约束使人不能为恶,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恪守制度的自觉性,又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11]道德教育与制度约束互动耦合,是杜绝腐败发生的有力措施。

(五)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执政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与历届党的领导人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尊崇人民主体地位,他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12]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放在党的各项实践目标的中心,将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党所有工作的价值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中国梦”的未来画卷,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这一理想是党各项事业建设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出发,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价值导向,提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战略部局,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关注人民最直接的利益。在当下,“美好生活”的内涵尤其体现在民生事业中,民生问题同群众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尤为紧密,群众的生活小事是党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并对其作出重要批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事业没有终点,必须长久坚持,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理念。

对于人民反对的贪腐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必须要常态化,始终坚定反腐倡廉的决心。全党要严明纪律,保证党内意志统一,对于违纪行为全面查处,“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健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党的组织肌体是由远大理想和严格纪律构成的,本身蕴含着“思想和制度结合”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纪律等党的各项工作之中,同时,还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同发力的党的建设新课题,这一制度创新举措,表明党的自身建设进入新境界,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奠定了基础。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的现实逻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诞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语境下的党建创新制度,具备独特的时代属性。现今,多种因素影响着世界稳定,我国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的挑战。同时,国内矛盾不可忽视,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对党的执政提出了警示;并且,党内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部分党员信念丧失,给党的执政带来了脱离群众的危险。世情、国情及党情的不断变化对我们党的执政提出了挑战,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应对新变化的挑战之需,也彰显了党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一)世情: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要在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一以贯之维护人民利益,同时,承担作为大党的国际责任,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

在世界政治局势方面,各种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不安因素随时威胁着世界人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无时不在企图压制我国的崛起,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等工具,试图从多方面遏制我国的发展:发动贸易战、实施经济制裁,打压我国高新科技发展,在国际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时常干涉我国内政,并在我国周边持续制造混乱。复杂剧变的国际形势及持续不断的外部挑战要求我们党必须具备高度的战略定力,谨防沦为西方和平演变的牺牲品,同时,抓住随挑战伴生的发展机遇,进一步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谨记初心和使命,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提高应对挑战的水平,守护来之不易的民族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中国之“治”与中国之“制”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道路参考,也为应对全人类共同的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党担当。因此,新时代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我们适应世情的科学之举,也为推动世界新发展提供出我们党的智慧力量。

(二)国情:发展不平衡梗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全方面、开创性的辉煌成就。当前,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发展方式实现由“求速度”转向“求质量”的转变,但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要意识到繁荣背后的危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现实不变的基本国情,虽然,脱贫战役已取得胜利,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差距大的梗阻仍待移除,民生领域建设还需加大投入力度,收入分配问题、贫富差距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巨大阻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随发展而变化,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已经告别单纯依靠物质满足的时代,而是升华为期盼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在生产力提高之后,人民的需求外延更是涉及法治、生态、民生保障等方面,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与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最为接近的时代,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将之付诸实现。中国梦和党的使命是一致的,这个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奋斗出来的,站在这一伟大历史节点上,我们党必须接续担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达成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面对如此重任,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有十足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持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才能适应新国情的不断变化,解决接踵而至的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是在国情变化中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之举。

(三)党情:加强自身建设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永恒议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党内仍然面对着“四大危险”“四种考验”,各种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有害因素时常存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四个不纯”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清除,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脱离人民、影响党内团结的危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威胁人民利益及党的执政根基。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恶化,进一步强化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重视,必须不断探索党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13]为巩固执政之基,提高保障人民利益的能力,党中央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对此,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具有急迫性和现实必要性。

重视自身建设,以刚性手段祛除党的躯体中的一切病毒细菌,勇于刀刃向内,是党在风云激荡的岁月中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锐利武器。对于新时代党内面临的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14]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路径,党提出“思想与制度结合”的理念,一方面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强化各项制度建设,以制度的刚性搭配思想的柔性,互动耦合形成最大合力,才能打造一支真正合乎无产阶级先锋队标准的党员队伍。要具备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进行自我革命,保证自身的先进性与战斗力。“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1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语境下应运而生,是时代的选择与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围绕人民进行制度建设的有力体现。

四、百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探索的经验启示

回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生成逻辑脉络,都与党的领导、人民至上思想、制度建设息息相关。总结这三大主体的演进历史经验,有助于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新长征路上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有益启示和价值指引。

(一)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近代各阶层的进步人士救亡图存先后失败的教训和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经验来看,拥有中国共产党这一根本领导力量,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密钥。若是缺乏这一领导核心,人民利益无法获得保障,民族复兴也将只是虚无缥缈的梦,党的领导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

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卓越的文明成就,但是近代以来逐渐走向衰落,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外部列强的欺压,中国人民不堪其苦。其间,先后涌现出各阶级的先进分子积极探寻拯救中国于危亡之道,但皆囿于其自身局限性而纷纷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能够凝聚各方意识、团结主要力量,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而无私利。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内外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革命胜利后,为建设千疮百孔的新生共和国,摆脱一穷二白的困境,中国共产党不断在黑暗中探索发展道路,艰苦创业,带领人民创造了无数奇迹,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走向富裕的巨大转变。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发展更是进入新高度,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幸福程度。

短短百年间,中国便经历了沧桑巨变,从百年前列强屠刀下的待宰羔羊,到如今日益富强的大国,历史生动地证明了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信心带领人民走向辉煌的未来。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是最革命的组织,执政以后我们党是最勇于进取的领导者,在未来党的领导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坚实堡垒。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务必将坚定党的领导作为长久策略,强化党的领导力建设,才能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

(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毛泽东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方法。百年来坚持群众路线是党一如既往坚守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指出其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展开党的百年发展画卷,人民至上是蕴含始终的主色调,党进行各项事业的动力源泉和价值指向都是人民利益。

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百年实践表明,人民利益是连接党一切活动的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使命是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谋独立,28年的殊死抗争,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牺牲为人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党面对的压力仍十分巨大,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温饱,党在艰难曲折中摸索前行,在这一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我们党逐步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生存之需,更是实现了人民的富裕生活。新时代,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党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起点,致力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协调互动,继续进行为民谋划事业的步伐。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了我们党“人民本位”与西方政党“资本本位”不同的优势,在面临经济发展受阻与人民生命健康的抉择中,我们党果断按下经济发展的暂停键,全力投身于人民生命健康事业。其反应速度之快、重视力度之大为世界之最,不惜一切经济成本践行“以民为本”的价值宗旨。我们党经历了百年变迁,但不变的是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无论未来我们走得多远,都务必把牢人民主体的方向指引,才能在新长征路上稳步前行,才能符合初心要求、完成使命重任。

(三)深化党的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人民利益得以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生成历程表明,制度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是应对风险挑战、维护人民利益的坚实壁垒。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曾由于制度不全而导致人民利益受损,也因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了人民利益的实现,党的制度与人民利益紧密相关。

回溯党的制度建设历程,我们党作为人民意志的代表,保障人民利益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价值旨归。在革命战争时期,制度建设是党的战斗力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党能凝聚力量、为实现人民利益不屈斗争的重要法宝。建党伊始,我们党便已开始探寻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建设,如着手制定集体领导制,以防个人专断;建立干部人事制度,从源头上从严把关组织质量。这一时期,党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得到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也得到一定发展。但之后,制度建设不仅陷于停滞,还遭到了严重破坏,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失。究其原因,根本在于这一时期轻视制度建设,已有的制度也存在漏洞,不合理的制度影响了党的路线方向。只有强化党的制度建设,才能确保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为防止重大错误的再次发生,党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根本领导制度地位得到加强,党的基本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具体制度陆续建立,逐步加固保卫人民利益的“制度之盾”。制度建设的恢复与发展,有效消除了党内混乱,扶正了党的建设路线,确保党能专心致力于为民谋利的改革开放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备、层次清晰的制度体系,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价值主旨更为凸显。“八项规定”的出台、巡视制度等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反腐的力度,无论是“巨贪”还是“微腐败”,一并予以坚决打击,以强硬手段体现了维护人民利益的决心。同时,党中央提出将制度同思想、组织、作风、廉政等各项建设结合发展的管党治党重要举措,确保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本色。部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意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弱化,但将其制度化,利用制度规范和引导可以有效确保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信仰。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在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始终同人民利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在新征程中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结语

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建设的价值主线,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对这一价值主线的深刻践行。以史为鉴,可知得失,百年来党的建设经历过不少曲折,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在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生成逻辑的梳理中,总结其有益经验,在新时代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及深化党的制度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复兴之路上攻坚克难积蓄深厚动力。

猜你喜欢

牢记利益初心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I Love You, Dear China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