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

2021-11-27杨卫军

攀登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杨卫军 彭 珂

(1.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百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带来的根本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胜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总结百年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成功“密钥”。

首先,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马克思之前,有一些思想家认识到了唯物主义在自然领域中的作用,但他们在人类历史领域中仍然坚持唯心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把握人与历史的关系,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通过历史的表象,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找到了科学依据。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与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不同,马克思真正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即从工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划时代的功绩,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是百年大党治国理政和创造中国奇迹的基本经验。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诞生,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的学说。它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我们才正确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掌握了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制定和成功实现自己的纲领和目标。历史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稳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苏为鉴,实现“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就不会有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真理。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继而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历史。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3]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特点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改成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又变成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农民。但不管政策怎么改变,最终都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那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在这一时期,为了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城乡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除此以外,为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行了整党、“三反”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主体,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决人民最直接、最切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全面从严治党,出台“八项规定”,严肃党风党纪,进一步提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取得了实际效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作出决策,取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性胜利。在中国特色扶贫攻坚理论指引下,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绝对贫困这个顽固性难题终于得到解决。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使命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高度重视学习。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依靠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家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开展整风运动、学风运动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创办各类报刊来加强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如1922年在上海创办的《向导》,1923年在上海创办的《前锋》和1926年在广州创办的《人民周刊》等等,都为广大党员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媒介。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创办了不同层次的党校,如各地委之下的普通党校和区委下的高级党校。党校的创立,为加强党内学习和开展教育工作搭建了平台。在全面抗战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号召大家看的多一点,学的好一点,全党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列原著、学习战略策略的热潮。在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先后创办了二十多所高等培训学校,并下发了一大批促进学习的文件,为党员进行系统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加强党内学习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向党员干部推荐了一些必读书目,如《帝国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还高瞻远瞩地告诫大家,“现在是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学会管理城市和恢复相关事业,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包围拦截、孤立封锁,外交形势严峻,国内还有很多国民党之前留下的烂摊子需要收拾。中共中央明确了广大党员的学习方向,多次号召大家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吸收群众经验等,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号召加强党内学习,他强调:“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5]邓小平不仅深刻阐述了加强党内学习的重要性,还指出了加强学习的方法举措。为此,中共中央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意见和通知,明确规定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有效推动了党内学习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加快了我们建设现代化事业的步伐。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知识更新迭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重视学习的传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强调“进一步端正学风,努力把全党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6]进入新世纪,面对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形势,胡锦涛提出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命题,号召全党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问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执政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告诫全党增强学习本领的必要性,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7]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本领,才能应对国际国内大的挑战,解决关乎国家发展大势的难题。当前,全党开展一系列的“四史”教育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化学习内容,革新学习方法,把握正确学习方向,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保证和精神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蜻蜓点水、断章取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决定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反复证明,党和国家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前进,什么时候背离或抛弃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挫折。

四、科学认识国情和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实践中,坚持科学系统地认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准确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奇迹,改写民族命运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8]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一个认清近代中国国情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科学认识国情和把握中国革命规律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各阶级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如何认清这些变化并作出相对应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当时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9]。通过分析中国所具有的特殊国情,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又是一个科学认识国情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953年,依据中国国情,党制定了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依据国情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宝贵进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作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国情判断,并在立足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根本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以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始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科学认识国情,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勇攀高峰。

科学认识国情,加强理论武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学风问题的分歧点。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实质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修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门必修课的结果。

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更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有理论依据和现实土壤,还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偏向、不变质。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种道路既不来自教条主义,也不来自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毛泽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进一步在中国具体化。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基础,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由此确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创立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突如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深刻分析了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从多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这三次飞跃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有两个“理论源头”,一个是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一个是“老祖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中国传统文化,5000年绵延不断、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根”和“魂”,丢掉了这个“根”和“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革命思维到执政思维的转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经历了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的过程。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乡随俗”本土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思维基因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自己风格、特色和气派的话语体系,深受百姓的喜爱,成为有高度、有温度的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具有中国风格、特色和气派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品格。

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可否认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在很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如“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符合,“天下大公”的大同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的辩证思维与辩证法相符合,这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利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批判地继承它,采取“剔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针,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2]。这种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1961年毛泽东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文化政策经过调整逐步回到正轨。邓小平明确指出,要肃清封建残余文化的影响,但不能“不加分析地把什么都说成是封建主义”[13]。他创造性地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到文化领域,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纷纷登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一方面,有利于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发展壮大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一些错误的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不断冲击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意识形态主阵地造成威胁和消极影响。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提出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以此来提振民族自信心。江泽民明确指出:“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14]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走向富强的动力。胡锦涛克服了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将古代的“和合”理念运用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认为社会和谐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独特作用,并将其视为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文化自信是更深层、更厚重、更广泛、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15]。习近平总书记将“协和外邦”运用到外交领域来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和平的理念,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将“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引用到党建领域来说明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总之,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表达风格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百姓爱听愿听、入耳入脑入心的中国化、时代化的大众哲学。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交织、形影相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进取和开拓,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