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发展语境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2021-11-27杜明星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艺术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公众受众

□杜明星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城市视觉形象作为面向公众的一种符号体系,从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就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其作用与意义都将倾向于城市发展、公众态度、城市印象、文化意蕴等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信息与人工智能的倾向,这种倾向实质上就是一种“媒介”形式。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要及时将这种影响考虑在内,顺应这一趋势,将公众对视觉形象符号的定向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一、智慧城市与城市视觉形象概述

(一)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最早由万国商业机器公司(IBM)在2009年提出,其最早的名称为“智慧地球”。一年以后,IBM 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旨在描述城市发展中,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社会、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应用,并逐渐成为建设城市的主导性力量[1]。任何一种媒介都是以输入某种变量的形式产生,而以输出某种变量的形式发生作用,这种输入与输出之间就产生了一个中介杠杆。媒介输入的内容和形式与空中态度和行为必然发生关系[2]。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智慧城市与20 世纪中后期波兹曼提出的“电视时代”概念类似,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多重性影响。

(二)城市视觉形象概述

城市视觉形象的概念十分复杂,视觉形象就是视觉过滤系统通过对可视形象的处理后所留下的印象,并且这种形象的形成与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密不可分[3]。美国著名的城市环境设计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一书中开篇就明确说到,每个城市中的公民在生活中都会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而城市形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入到公民的记忆与意义感知之中的[4]。视觉形象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念或是一种社会意识,或者简单来说,城市视觉形象就是人对具体城市对象的主观反应。视觉形象来源于城市物质形象,但其产生后又和意识一样,具有积累、变化、延续等能动作用。

二、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原则

(一)知觉融合优化性原则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语境中,随处可见的智能设备、地铁与街头的广告屏幕、移动终端的各种信息推送等,这些都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再是视觉上的单一化倾向,而是伴随着触觉、知觉、嗅觉在内的多重感知的融合[5]。亚里士多德将记忆与反复观看一幅画进行类比;奥古斯丁将凝神关照作为视觉的主要作用,并以此来获取知识;阿恩海姆将视觉纳入知觉的范畴之中,而贡布里希则赋予视觉历史的维度。智慧城市将人们带入到了一个更加“纷繁多彩”的感知时代,人们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也转向视觉与动觉、嗅觉、触觉融合的方向。而城市视觉形象的设计也通过媒介议程引发了公众对其他事物的看法,以此来提升城市视觉形象[6]。

(二)交互体验综合性原则

知觉融合优化是让受众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视觉对象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而交互体验综合是城市视觉形象的设计与受众在地位和关系上的平等化交流,“在此传播过程中,人们成了改造他们思想的文化机器的零件”[7]。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语境提升了受众的“民主化”意识,其对于“信息茧房”“网络牢笼”“垃圾广告”等形式充满了防患意识。在此形势下,我们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就不得不转向一种更为平等的方式——交互体验综合的方式去和公众接触。

(三)文化审美多重性原则

所谓的文化审美多重性原则,是从智慧城市发展语境和城市视觉形象之外的第三者——市民公众为出发点进行的一种设计原则。城市视觉形象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公众,通过视觉形象这一媒介对公众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对本城市的态度、心情、对本城市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方面的积极影响[8]。但是,在受众一方,其不再是单纯地接受信息,而是转向了审美与接受融合的方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审美化的倾向更多是以各种不同文化的需求为表现形式而出现的。

三、智慧城市发展语境下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策略

(一)准确定位“特色”,完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性

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叙事系统,受众接触的信息与判断之间的中介就是城市视觉形象。从心理学原理角度而言,在众多可选择的信息环境中,受众更倾向于提取那些可用的、能对自己的判断起到积极作用的。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设计者要对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最易想起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以此作为城市的特色符号与标签,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辐射。以长三角城市群中合肥市的城市雕塑为例,合肥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人文、宜居、园林、科技四个方向。从整个城市雕塑构成来看,东环城路的《鲲鹏志》、胜利广场的《中国结》,是这个城市对团结力量的歌颂和对文化遗产的视觉体现。这些城市雕塑使合肥在发展方向上形成了系统的城市视觉形象群体,加深了公众对城市的理解与印象。

(二)创新理解“交互”,提升城市视觉形象互动性

智慧城市的发展语境极大地提升了城市视觉形象受众的民主意识,强迫式的“霸权”城市视觉形象在公众面前已经站不住脚。在此背景下,城市视觉形象就要以交互的方式提升公众对城市形象设计、审视、关照的参与性,以此来中和与缓解这一矛盾。这种交互并不是传统的信息交流与按钮的选择,而是采用动态的形式将交互理念融入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对城市代表性符号的考察中,设计者要充分显示“民智”的作用,对城市符号词条进行广泛的调查,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公共空间二维码、现场视频答题等方式选取具体视觉形象题材。在城市视觉语言的设计实践环节,设计者要对不同的公共环境、当地的人员流动情况、民族分布、习俗习惯等进行“交互”处理,提高大众的参与度。

(三)深度挖掘“文化”,增强城市视觉形象符号性

在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定位、内容、展现形式等方面确定以后,设计者还要回归到城市视觉形象本身,遵循“方向—内容—展示形式”的设计顺序。作为一种媒介,城市视觉形象能通过营造符号氛围的方式对受众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观众进入苏州市后,其水墨田园式的建筑形态、各种古代纹理花色等随处可见。这些符号形式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脑海中浮现出有关园林、生态等意象,从而提升了城市的辨识度。此外,合肥天鹅湖的《鱼水情》雕塑将天鹅湖舞蹈与中国鱼水的辩证思想融入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视觉形象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也能通过文化的挖掘提升城市的整体品味,否则就只会成为一时的娱乐资源,很快走向没落。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智慧城市环境下,公众态度、接受方式、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实践中,知觉融合优化性原则、交互体验综合性原则、文化审美多重性原则也是适应公众心理、审美态度、接受方式等方面变化的具体体现。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准确定位“特色”,完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性,不断地创新理解“交互”,提升城市视觉形象互动性,并逐渐深度挖掘“文化”意蕴,从而形成固定的城市符号,最终使设计者与市民大众形成良性互动、平等沟通的智慧城市新生态。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公众受众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浅析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形象设计市场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