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情导向的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21-11-27王婷婷
王婷婷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重庆 400702)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的界定
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安全和生活等,是班级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此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协调者。[1]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联络员。班主任需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专业素养,需密切关注学生,才能够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情况,创设有利环境,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需全面了解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班主任还需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工作,做好家校沟通等任务。此外,要具备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三)中职班主任管理的特殊性
中职班级管理难度更大。中职生易冲动,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叛逆心强,自主意识略欠缺,自我管控能力不稳定。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沟通,有针对性地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能够从环境中汲取营养,也易被周围环境影响。所以班主任要强调提升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正班风,树学风,增强其责任感,需要细心观察学生,抓住教育的契机,备好德育课。
班主任需要以人为本,站在中职生的立场,有同理心,进行人性化管理,对其思想行为时时给予引导,创设平台,培养其自信,逐步提升其技能和素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善于把握变化的契机,创造有意义的教育情境,让中职生的心灵获得成长。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界定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 斯宾塞说:“班级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2]
组建班级是为了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班级活动主要是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以及课外实践等,实现个人学习的目的。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班级更多的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和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存在意义依附于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价值。
(二)新课改的新要求
宏观上看,班级管理体现的是社会的总体教育目标。“班级管理就是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适当有效地处理班级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这种方式和过程,即是班级管理”。[3]
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由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管理、各科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教学的传统管理制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短期内很难有本质改变。
新课改下,班级的社群生活功能越发凸显,其本体价值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对于不断社会化的中职生来说,班主任和班级的价值更为关键。面临新的社会要求,有必要加强班级的教育功能,让班级教育作用加以提升。因此,班级建设的目标逐渐从教学型组织和管理型组织,转变为具有学生社群和师生共同体性质的教育性组织。
(三)班情导向的班级管理实践
笔者所带班级幼儿保育专业全是女生,学业上自卑,攀比成绩,根据班情,先教她们学习方法,培养元认知能力,经常鼓励和激励她们,通过小组排名来调动学习自发性,触发她们生成美好愿景来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学习型班级,创建集体学习机制,营造有利于个体持续学习的氛围,培养自主性。此外,以全过程学习为目标,将学习行为全面贯彻到班集体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学习与班集体建设、学习与班集体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以积极的自我意识主动成长着,形成持续的良性叠加,成绩大幅提升。
放眼世界,在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多实行弹性学制、学段制和模块课程,扩展选修空间,实行宽松有效的教育管理,建设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实行学生评价的多元化——这些对笔者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之路,最适合班情的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三、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提升班主任的自身修为
班主任的心理素养,是指心态积极、人格健全、情绪可控等品质,包括个性、意志等,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但更多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塑造而成。
班主任的素养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发展起的,是指有利于完成教育任务的知识、技能、品德和个性等方面,是完成教育任务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本质是指班主任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主要包括思想素养、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心理素养等方面。
班主任的工作是道德实践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道德。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决定着学生的生命价值、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未来前景。因此,班主任是否具有理性的教育理想和远大的职业抱负,是否拥有投入教育事业的信念,事关重大。班主任自身素质过硬,具有广博的知识,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培养出大格局,全面发展的学生。
新课改下,学科教学的整体化趋势要求各科教师相互配合。作为班主任,更积极助力各科教师,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一般方法论知识。除了教学知识,班主任最好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譬如德育论、管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要管理好班集体,班主任良好的个人素养是前提,规范的方法手段是保障,鲜明的个人风格是绝招。
(二)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够高、自控能力不稳定等问题,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班主任需调整心态:职校生虽有诸多不足,但有成长空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基础上,是真诚与爱心的结果。只有摸清形势,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管理工作现状,才能持续取得成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始终寄予希望和关爱,学生自会感受到真意,进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班级是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特殊在互动方式具有情感和理性的双重性。”[4]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柔和的声调与学生交流,用真诚的爱心去接纳,学生是愿意亲近老师的。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班主任抓住时机去感化学生,去震撼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教育引导才会有成效。
班主任该如何构建师生关系呢?首先,建立威信是根基。班主任需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深厚的专业功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自身的气质特征,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来提升权威,增强对学生的正向影响力。其次,依靠理解和关怀。班主任以平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发展,只要学生有了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再次,发挥自身能力和特长。班主任业务能力突出,更受学生爱戴,利于工作的开展。
师生关系应是互助关系。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创造人生幸福时,学生也让班主任认识发展自身。班主任教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成为管理者和实干家,建立集体荣誉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进而逐渐完善自身。
四、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实施
(一)班规
“班级纪律的制订应当把握原则、松紧有度。过严的班级制度,可能会束缚天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如果放任自流,制订的纪律过松,他们不够成熟的认识和做法,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后果。[5]”所以,需要教育者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约束,可让学生制订班规,以更好的自我约束,班主任再进行班规的修订。民主和科学仍是班级管理的两大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特质使其充分发扬升华。
(二)班干部
在班干部的选拔上,倾向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采取民主选举班干部制度,有威信、有实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在班集体中,会有意培养几个具有激发效应的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的带头示范,活跃班级气氛,促进班级发展。创造竞争机制:竞争的对象不是同学,而是内心的怯懦与懒惰,班集体就会形成正向竞争。笔者引导、发现和培育好班干部,指明大方向;班干部和全体同学具体开展活动,成为班级建设的主人。
(三)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形成的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驱动力、同化力和感染力”。其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主要方面。比如,教室是学生置身最久的环境。美化活动中,笔者只设置分区:“悦读屋”“卫生角”“植物园”“手工区”“新闻角”“格言卡”,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办出内涵。幽雅洁净的班级环境,在潜移默化地育人。
五、结语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人的事业,解放人的身心、发展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社会意义重大。中职生更渴望被尊重、被需要,班主任既要怀揣教育民主管理理念,又要顾及学生的个体性、发展性,根据班情来因材施教最高效,可谓管理无定法。职校生具备职业技能与素养,学有所用;能独立生存发展,成为责任担当者和问题解决者,这就是职校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