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实验整合的研究与探索

2021-11-27王秀丽张艳枝乔娟娟赵宝山通讯作者

山西青年 2021年23期
关键词:病理检验实验

王秀丽 马 莹 张艳枝 乔娟娟 赵宝山(通讯作者)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正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国家推出卓越医生培养以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医学教育作为金字塔型知识结构的根基,其意义不言而喻,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更是强化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施展平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病理诊断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其结果对于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的确诊、治疗及预后的判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础是病理检验技术人员对样本的处理与检测。我国病理检验技术人才紧缺,招生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独立开设病理检验技术专业方向的院校更是屈指可数[2]。我校自2006年率先开设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专业,为切实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术过硬、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突破学科壁垒,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病理检验技术本科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解决病理检验技术难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司法机构和生物科技公司从事病理检验技术工作。不仅要掌握现代病理检验技术的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解决病理检验技术难题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

现将专业相关实验课程,机能实验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形态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以解决科学问题和临床问题为中心,进行多学科医学实验整合。我校病理检验技术专业为四年制,前三年在校学习期间,采用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第一阶段:重点学习机能、分子生物、病理等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伦理道德规范;医学仪器使用、大体标本制作、尸体解剖等。第二阶段:机能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形态学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技术,熟悉临床及基础性标本制备和质控要点。第三阶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联系临床病理实际,采用多种科学技术研究不同疾病状态下各器官系统病理变化的综合性实验。第四阶段:在实施以上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选题设计、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经验总结等过程。

二、实施“导师制”与“创新趣味课堂”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重复验证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打基础[3]。

(一)建立导师制,我校病理检验技术专业每届招收一个班额,45人左右,在新生入学即建立实验小组,小组成员不超过4人,每组配备一名导师,选取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教师担任,硕博导师优先或拥有博士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导师人选,并且每两组配备一名病理专业教师。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结合实验课程整合方案,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方案,使学生有的放矢,明确目标。2.带动学生参与科研小组文献抄读、科研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献的检索、阅读、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研思维[4]。3.在各阶段实验教学进程中,导师对学生实践的科学性、设计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总体指导,病理教师则对病理专业技术进行辅导。4.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解决临床病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导师要对小组内学生深入了解,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侧重,挖掘学生潜力和特长、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与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及时沟通,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经过第一学年的培养与观察,在第二学年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和优化组合原则,适当调整小组团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实验设计大赛、病理切片竞赛、病理绘图比赛等,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契机。

(三)创新趣味课堂、融入竞争机制。课堂采用独立积分与分组学习积分模式,应用积极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粘附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及技能传授。把课本知识碎片化,基础知识线上化,学习目标自主化,知识技能应用问题课堂化。根据专业设计渐进式课程目标,不同目标设计不同名称,例如:从(青铜、白银、黄金……星耀王者)目标。让小组认领,完成任务获得个人或小组积分。把课堂讨论根据时间长短设置不同名称、让学生有思考的讨论的紧迫感。例如:黄金静默时刻(1分钟思考)、黄金时刻(2分钟讨论)、黄金挑战时刻(3分钟问答)、巅峰互评(5分钟小组间互评)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例如:无知提问、连续提问、针毡提问、随机提问、弹跳提问、结对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自主监督记录表(学生自己填记课堂表现不计入平时成绩),老师根据反馈情况可以做出相应教学策略。教师通过积极的课堂设计,使学生无论在课上或课下都积极地回应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适应与协作能力等等,为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探索新模式。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立体化教学模式

现行实验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方法,学生被动接受和操作,验证已有理论的过程。如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寻、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验证现有结论到设计实验环节,完成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5]。打造智慧化教学平台,使学习多元化、实时化。根据实验改革进程设置不同阶段网络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熟悉实验室制度、仪器使用、基本实验操作过程等基础技能的预习及复习,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可重复性回顾,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加深师生互动沟通,使学生和导师之间、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实时碰撞活火花。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实时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阶段性培养目标配合多元化考核方式

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实验的周期长短,与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背景密切结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渐进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创新思维。

第一阶段引领学生早期接触实验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核学生机能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病理实验室基本使用规范、注意事项、安全守则、实验动物伦理等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仪器操作、大体标本制备等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分子生物学的DNA、RNA和蛋白实验、机能学的相关动物模型制备和实验现象观察、病理组织包埋、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制备及常规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基本操作技术,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学生基本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构建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检验、治疗等的临床知识体系,使学生医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实践操作技能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形态。使枯燥的疾病机理生动化、抽象的病理变化可视化、分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协作能力[6]。

第四阶段通过前期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创新,从文献查找、课题选定、实验方法和材料选取、具体实验实施、相关指标检验、实验结果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善观察、能动手、会思辨,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技术人员,而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教学环节,通过先实践再理论,边实践边理论,最终总结凝练理论观点,阶梯式递进式的实验改革课程,紧密围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科学问题为导向,以主动探索为基础,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科研思维,打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病理检验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