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探讨——以中国铁建为例

2021-11-27代艳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铁建业财财务

文/代艳(昆明理工大学)

随着财务共享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采用,其通过流程再造、标准化作业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广泛的认可。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组织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模式在机构组织、作业安排、操作流程等方面,均采用精简与统一的模式。正是因为财务共享模式的精简结构与标准化作业,使得企业能够减少财务机构与人员设置,从而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财务共享模式也因此备受大型企业的青睐。但是,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风险,并没有随着机构与人员的精简而下降,而是随着组织模式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变异。

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如何,虽被学者广泛探讨,但这些探讨大多集中于其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某一具体要素的影响。然而,作为一种管理模式的变革,财务共享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应该是深刻且全面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单个内控要素产生影响。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其积极的规模经济效应显然是主要原因,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其产生的效应却未必全是积极正面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共享模式,试图探讨财务共享对内部控制五要素所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提出针对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文献综述

财务共享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和Joel.Spaeth[1](1987)提出的共享经济理论在财会领域的具体应用。就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而言,与国外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量及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有所不同,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多是大型企业基于承担社会责任、降低管控与财务风险而组建的财务服务组织机构。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其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消极作用。

关于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积极方面的影响,我国学者李闻一、刘东进[2](2015)通过对中交二航局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探讨,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肖玉秀、孟聪、唐韵清[3](2019)等发现,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中统一管理,使得财务环境变得单一,从而有利于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得到更好的实施。雷红霞[4](2017)提出,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孙苏玉和段红喜[5](2018)通过对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共享研究发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助于减少企业内部各分、子公司及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得率。

关于财务共享对内部控制的消极作用,我国学者也有颇多研究发现。李立成、付梦然、李彦庆[6](2020)以广西Y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例,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对其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其结果显示,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与此相反,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沟通效果呈降低趋势。邵焰[7](2019)认为,由于财务共享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使财务信息的保密安全受到威胁。刘海英、刘红钗[8](2019)经过分析发现,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远离了一线业务,造成财务与业务相脱离,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模式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节约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益的同时,内部控制也随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产生了新的风险点。根据前文所述,目前已有的研究在对共享模式带给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分析中,没有将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归类到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中。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每一个要素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二、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模式简介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典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点多、面广、线长的行业特征,导致了其建设周期长、投入资本大、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中国铁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动机,一方面是由于建筑行业固有的行业特征,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自身存在财务信息传递不及时、资金管控力度不够、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力资源的管理欠佳等诸多的管理问题。中国铁建自2015年开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来,其董事会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均确认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表明中国铁建的内部控制效果良好。同时,中国铁建在2019年提出“持续优化管理架构”的管理目标,财务共享模式作为管理架构优化的一种方式,其达到的效果如何,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分析检验。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中国铁建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中铁建筑公司于2015年开始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目前财务共享中心基本已建设完成。经过这几年的试错与纠错,其财务共享模式运营日趋成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日渐显现。下文将分别探讨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内部环境的影响——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权责划分明确,但人力资源质量有所下降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大规模精简,管理体系扁平化,权责清晰。财务共享模式让原来多数的会计人员从琐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脱离出来,使得机构精简、层级减少,由复杂的网状化管理向简洁的垂直管理转变,明确了权责界限,便于业绩考核,提升了管理效率,压缩了管理成本,尤其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然而,人力资源质量下降是财务共享模式对内控环境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存在大量重复单一的简单工作,如资料影像化、数据核算、资金支付等,使得某些岗位的工作过分枯燥而且技术含量不高,给长期处于这种岗位的员工在技能、心理、事业上都产生了障碍。长此以往,必然对财务人力资源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业财分离、风险集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的模式加大了业财分离。财务共享的模式是将原来建立在各分支机构中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使大量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从非核心的业务中解脱出来,离开财务管理的岗位,从事其他的管理工作。这样,原来业财融合的连接被切断,使得财务与业务进一步分离,财务核算对业务活动的反映更加不精确,加大了财务数据的不可靠、不准确的风险;同时,财务对业务活动的支持效率将打折扣。另外,财务共享模式使得财务工作内容与职能过分集中,加大了企业风险的集中度。财务共享使原来分散于分支机构中的资金收付、数据收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都集中于财务共享中心,并在统一的财务流程标准下进行。这会导致原本分散的风险被集中于共享中心,一旦出错,风险发生的广度与密度都高于传统财务模式。

(三)对控制活动的影响——授权清晰、岗位设置合理,增强了控制效果

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传统的财务模式更重视授权审批。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授权审批不仅在日常业务中需要,而且被编制为程序代码嵌入财务系统中。程序代码在执行授权审批方面比人工更为严格,其统一的处理标准与流程能杜绝人为的“灵活性”,改变理解偏差、制度执行不统一等带来的问题,增强控制活动产生的效果。同时,财务共享模式下使得工作岗位设置更合理。原来冗余的财务人员在精简模式下,每个工作岗位的效用都被最大限度发挥。另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与工作流程都相对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磨合,员工能顺利掌握自己工作的流程标准,从而降低出错的概率,进而加强控制活动的效果。

(四)对信息与沟通的影响——实现会计信息化,规避信息孤岛,提高信息与沟通的及时性

财务共享实现的技术前提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信息能被及时传递。不仅能及时分享财务信息,增强财务决策支持。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像网上支付、电子发票等网上操作,能大大减少因为时间、地域等原因造成的不便,使财务功能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同步。财务共享改变了传统财务模式受时空限制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规避了原来的信息孤岛,完成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到决策支持的转变。

(五)对内部监督的影响——集中管控有利于内部监督,业财分离导致成本监管困难

财务共享模式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内部监督,其不仅集中了财务的职能与岗位,还集中了财务资料与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的过程与结果都更加透明,增加了内部监督的渠道。然而,中国铁建的成本管理并没有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启用而得到有效管控。业财分离使得在成本支付与数据分析上都存在诸多障碍,尤其在成本数据的分析上,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远离业务一线,并不了解业务流程,对成本形成的原因与过程缺乏认识,导致成本管控缺乏成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参与业务活动的过程,其成本控制的活动没有嵌入业务过程中,而是一种事后控制,其控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由于不了解具体的业务,提出的成本管控措施无法适应具体的业务需要,因此造成成本管理无效。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与业财分离的问题上,其产生的负面效益大大抵消了财务共享所产生的效益。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文对中国铁建的财务共享模式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员工培训,实行轮岗制度,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与胜任能力,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人力资源质量是影响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由于员工长期从事琐碎、重复的单一劳动,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受到损害。针对琐碎、重复的工作内容,企业可以实行轮岗制度,让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中增强工作能力,同时,增加工作内容的新奇,缓解员工心理疲惫,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失。另外,适当增加员工的培训,让员工对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也保持员工的学习能力,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从内部控制的活动主体上保证资源的优质。

2.向业务一线增派适量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业财融合

业财分离的结果是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业务活动,财务信息失真,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因此,加强业财融合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重点。针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具体情况,将业务人员随时派往财务共享中心显然不可行。因此,笔者认为,财务共享中心可以轮流增派适量的财务人员前往业务一线,了解业务流程,参与业务活动,实现从事后控制向事中控制的转变。另外,财务人员增加对业务模式的了解,也有助于在成本控制、信息编制等方面增强可靠性与实用性,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铁建业财财务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珠海横琴铁建广场
水利财务
我们在非洲不仅仅是修路——中国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