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庭院”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2021-11-27任玮马思嘉
新华社记者 任玮 马思嘉
乡村旅游“美了乡村,富了乡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然而随着乡村旅游在各地的火热展开,如何突破与之相应的旅游产品在设计构思、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性,在产品文化内涵及体验价值方面的深层挖掘,形成精细化、差异化乡村文旅产品体系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宁夏永新村这个小山村的做法,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近典范。
农家乐庭院都打通了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宁夏石嘴山市的马学成一家,自驾到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乡村旅游。
选好一户农家住下后,马学成在闲逛时发现,农家小院“别有洞天”——前一刻还在这家庭院中观赏嶙峋怪石、小桥流水,走着走着,不觉间已到了另一户人家开设的“亲子乐园”;再走几步,循着乐声和香气,又到了另外两户农家的K歌园、烧烤园……
“这里的农家乐庭院都打通了,而且每家特色不同,体验特别丰富,村民们都管它叫‘共享庭院’。”马学成说,行走在“共享庭院”中,仿佛穿梭在曲水流觞、亭台林立、步移景异的景区一样。
乡村旅游的创新探索
打造“共享庭院”,是永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次创新探索。政府资金扶持、村民自发筹建,经营农家乐的院落相互打通,按“一户一品”模式发展。除了农家自住的私人空间,游客可以自由穿梭于各家各户的庭院,体验烧烤、采摘、娱乐等不同特色。
“这种模式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让村民共同受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永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彬说,相邻院落打通后,还能增进邻里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共享经济在城市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永新村的“共享庭院”成为吸引游客慕名前来的乡村新景。去年,全村农家乐收入近70万元;今年国庆节假期,村里农家乐营业额同比翻了近5番。
移民生活有了大变化
这在20 年前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永新村是一个移民村,它所在的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移民搬迁之初,这里是一片风沙肆虐的荒滩,要山没山、要水没水。
近年来,移民们通过拓荒垦地、改善生态,将荒滩建设成产业发展的沃土。借助附近的罗山飞行营地带来的人流量,永新村依托枸杞、黄花菜、滩羊、肉牛等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自主发展乡村旅游,并组织村民外出参加烹饪和住宿服务培训,对标星级宾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有了乡村旅游这一新的支柱产业,移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罗金虎家参与了乡村旅游“共享庭院”建设,主打特色中餐。国庆节期间,罗金虎家几乎天天爆满。自从2018年经营农家乐以来,他家每年各项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
村庄人居环境换新颜
发展乡村旅游也让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平整宽阔的巷道两侧,绿荫成行;颜色清雅的黛瓦白墙,赏心悦目;农家乐的客厅、卧室、卫生间等装修布局和卫生条件与星级宾馆别无二致。
李文彬说,村里对农家乐食宿条件、定价收费等有统一标准,“好口碑”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尝到甜头的永新村将把更多农户纳入“共享庭院”发展计划。
“刚起步的时候,村民都不愿意干,现在争着抢着要干出特色呢。”李文彬说,村里将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做好服务细节,为游客提供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