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同思考

2021-11-27熊丹萍赣南医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企业

文/熊丹萍(赣南医学院)

一、引言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应该严格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针对过往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实现对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善。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不断增多,只有以完善的审计模式为依托,才能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多,其覆盖范围也在增大,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该融合创新理念,使审计模式能够与时俱进,避免舞弊风险的出现,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真正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对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确保审计模式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高效整合企业资源,增强审计工作整体成效。

二、公司治理概述

公司治理也称公司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督导机制等。是一种制度安排,是规范公司责、权、利的制度,也是经营方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制度架构。公司治理是用来支配经营主体方的利害关系的团体。其主要的内容包括:配置控制权,监督和评价董事会、员工,设立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背景下,其对于经营中产生的利益分配及其中的控制关系予以安排,是利益制衡决策机制,包括内、外部治理两方面。

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定义

国家审计是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独立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分配使用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活动;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社会审计是指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接受委托,依法独立开展业务,有偿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职业活动。这些定义是审计署在长期审计实践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内审与外审的协调关系

内外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公司内外治理机制、内外审计相互协调非常必要,这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控、提升社会公信度。二者协调共同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维护公众的利益。外审要借助内审确保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内审处于蓬勃发展期,其发展速度快,与外审范围重叠交叉,使外审利用内审确保审计范围的全面。内审可信性为外审提高审计效率提供支持。虽然双方在审计范围上重叠,但外审无法涵盖内审范围。因此,外审必须与内审协调,确保了解企业状况,避免审计片面性。内审要借助外审减少重复审计,降低成本。另外,外审具有技术优势,内外审计合作利于提高内审业务素质,改进内审工作,减少重复审计。内外审计在审计范围上的重叠浪费审计资源。因此,内外审沟通了解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共享审计成果,可以降低审计成本。

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内部控制的战略目标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没有明确审计方向,只是盲目地开展针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全面审计。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无法把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管职能便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了解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具体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失败的概率。但是目前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风险认识不足,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审计目标,没有针对特殊的审计风险开展针对性的审计,这导致审计中的风险增加,不利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不科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倾向于事后的审计,没有针对企业整体的运营开展必要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意义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多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导致企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内部控制审计无法帮助企业挽回相关的损失,这也成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管控制度

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注重企业审计工作,往往会使用传统的管控制度,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可行的内控制度,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且由于不能切合实际,有的时候会流于形式。同时,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轻视,也导致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一系列浮于表面的现象,企业的内审工作相对随意,内部管理相对松散,甚至存在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制定相关的内审制度,会计审计工作模式与实践相脱节,无法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真实需求,难以发挥审计工作的整体价值,使得企业的内控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企业审计风险,进而增加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

(三)内部准则及外部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大数据时代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外部环境。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尚未对新的市场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内部审计服务内容又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环境相关的审计。我国对大数据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相关准则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实务操作方面也不成熟,立法部门也未对此足够重视。同时,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从找寻舞弊与纠错逐渐转向关注企业价值增值,帮助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由此便暴露出现行内部审计准则的不足。

(四)审计工作未严格依据相关准则进行

在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前,所确定的审计方案内容不够系统,会出现部分遗漏问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衔接工作缺乏科学性,进而遗漏了部分审计项目,或没有检查到一些必查项目。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不注重开展系统的调查活动,一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述问题都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进而引发企业审计风险。部分企业对审计工作中会计报表的关注度较低,不注重部分负债与资产问题,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精确性。

(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核心人员职业素养待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活动涉及经营、投资和筹资三大方面,非审计专业人才无法对内部控制机制做出专业的客观评价。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内控审计机构的领导并非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背景或者存在职业素养缺陷,在内部管理中往往受到知识体系、惯性思维和主观意向等方面的局限,容易使整个审计方向发生偏离。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发展到管理领域,加上内部审计工作量大,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原先单一的会计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更需要懂管理、懂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综合性人才的参与,需要多元化知识体系人才的配合。

六、公司治理视角下加强内审与外审的协调途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

应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明确审计模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审计人员应该主动增进与企业领导人员的交流沟通,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及方向,使审计工作能够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协同,提高各项工作的配合度。领导人员应该注重管理权力的下放,给予工作人员充足的空间,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快审计模式的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明确领导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确保通过审计工作分析问题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针对审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汇总,及时向领导人员汇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被审计部门应该提高自身配合意识,实现审计工作的全员参与,真正优化内部工作氛围,防止信息孤岛效应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提高审计规范性。对于内部审计信息的获取也应该创新渠道,消除企业存在的违规现象。避免局限于眼前经济利益,要具备长远目光和战略意识,使审计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二)完善内审与外审协调的领导机制

首先,提高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独立性直接影响内外审计协调,其受到薪酬制度影响。尽管当前企业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而目前其薪酬会受到控股股东控制,必然使其独立性下降。为使审计委员会可以体现出全体股东意愿,对于其选聘则不应该由大股东决定,须经股东大会投票聘用。其次,构建职能体系。审计委员会职能简单,往往不能将其职能视为整体,模糊了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与地位的认识。如作为监督机构,审计委员会的协调作用被忽视,给经营方内外部审计协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那么,建立完整的指导审计委员会工作的职能体系。除对内控监督、对财报监督外,应与内外审计沟通且将其纳入职能范围。最后,完善内审与外审协调的领导机制,需要强化审计委员会胜任力。内外审计沟通涉及业务、财务、信息化等方面,就要求审计委员具备相应知识。同时由于内外审计沟通需要时间,那么,对于审计委员会来说,其需要足够的时间参与沟通,以提升双方间的沟通有效性。

(三)依托队伍建设夯实审计监督的基础

审计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新常态的到来和审计行业的创新,也决定了要想继续保持岗位胜任力,审计工作者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强化职业综合素养。为此,企业方面要基于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之间的差距,并结合当下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在找短板、补漏洞、促提升的过程中,切实帮助他们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当然,除了业务技能上的培训,鉴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职业道德教育也要予以重视。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审计的职业素养,才能夯实审计基础。

(四)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水平

国家审计的队伍建设来源于财政保障,包括审计人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都能够及时到位,因此能够保障比较高的审计质量。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因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队伍建设相对不够到位,势必要影响审计整体水平发挥,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近些年,国有企业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甚至智能化,国家审计为适应这种变化,在技术方面也在不断跟进,但内部审计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水准,使得三种类型审计水平保持在相当的层面,才能更好进行协同配合。

(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制约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开展审计工作前,需要针对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约束,要求其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地配合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也是被审计单位想要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发现内控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管理层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下属的部门管理者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更好地配合事务所具体的工作。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过程中,应该从外部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手中获得基本的内部控制信息,然后要求下属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样才能够最终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全面开展,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六)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定量与定性指标双结合,对制定的指标进行分解量化,分解到工作小组或者人员,充分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使监督管理制度深入企业内部,使企业内部的负责人与责任人相互制约,共同促进。考核指标的制定需要考虑部门的职能及定位,需要精准有针对性地去设置考评机制,明确奖惩措施及责任主体。需要设置内部技能考核,不断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增加再教育与培训,为企业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型团队。

七、结束语

新时期,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审计风险的研究,采取科学、高效的方式,有效防范企业审计风险。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企业需立足于内、外部情况,迅速查找并妥善处理企业审计活动存在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加快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