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食品安全通识教育研究

2021-11-27王家姝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通识营养

王家姝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1 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食品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因素,因此食品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关注越发迫切。食品安全包含了数量、质量和可持续3个层面。①在数量上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数量。②确保食品质量。③促进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此外,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都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质量体系要求,预防各种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继而保证饮食安全。对于高校来说,食品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与校园的稳定、和谐、长久发展密切关联。所以,开展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必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大学生食品安全的认知现状

2.1 食品安全认知普遍欠缺

王晓莺等[2]对苏州市3所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了系统调查,实证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在食品安全上的测评分数达到优秀层次的比例不足34%,对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食品标准等了解不多,在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上的认知比较低。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食品安全法的内容知之甚少;②对食品安全还停留在自媒体的宣传上,自身对食品安全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③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2.2 校园饮食消费存在隐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积极转型,餐饮行业也不例外,“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始出现,导致一些学生开始向“外卖族”“夜宵族”等转变。宅在宿舍的大学生终日以外卖为主,这种生活方式给自身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和食品卫生情况较差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大学生们在小卖部以及地摊上购买一些食品时,大多数人只简单看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以及产品的保质期,很少对食品的外观以及营养成分等进行关注。总之,当前大学生的食品消费行为有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过度依赖外卖、偏重口味、营养搭配不平衡、卫生问题严重等。以上种种问题的发生,与大学生们对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的理解不到位很有关系[3]。

3 大学生食品安全通识教育路径探索

通识教育在19世纪起源于欧美,在20世纪得到了美国教育界的认同,并很快发展起来。其核心是将各科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广阔的逻辑思维和视角来分析问题,并开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等系列活动,促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倡教育的非专业性和非职业性。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些高校开始实施通识课程教育,意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知识和技能同步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是教育改革最为直接的表现。食品营养与安全综合了多个学科,以食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食品与健康、安全、卫生监督等多个领域的情况,发展方向是培养食品营养安全领域的人才。大学生们对食品相关基础知识缺乏认识,其接受食品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的热情高涨,又加之当前食品安全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是社会热点,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不重视实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与通识教育的宗旨完全相反。因此,强化学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素养,融入通识教育的方针和理念,不仅要让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明确化,还要对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里的教学、实践、考核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 创新。

3.1 开设食品安全公选课

食品作为一门学科,应当纳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中,为培养“多面手”人才作出重要的贡献。公选课的对象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这是向大学生普及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的最佳路径。食品公选课可以促进大学生在食品安全领域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知识,在促进他们树立健康的饮食消费观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带动整个社会向着积极、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转变。

课堂是大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大学应利用这一重要渠道开始食品安全与营养等相关课程,如《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等。不仅要强化大学生对食品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度,还要推动临床营养教育的发展。比如开展糖尿病治疗与预防的食品营养知识。大学要利用《食品安全》等课程对非食品专业的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正确饮食,杜绝垃圾食品,这需要掌握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法、食品污染物、膳食指南等有关知识[4]。

3.2 以生活化为切入点调动食品安全学习热情

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热点,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从时效性、科学性、严谨性以及普适性等角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跳过一些极其专业的知识,比如食品保鲜的机理、群体感应等专业性特别强的内容,以生活化的问题作为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常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标识,对食品标签中的一些常见的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食品品质的深层次理解。再通过论坛、微博等形式对网络上的食品谣言进行及时辟谣,并开展一些趣味实验,如天然的饮料和人工合成色素饮料的制作等,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自觉抵制食品安全谣言,能够辨别真假。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遭遇食品问题时常不知如何应对这一事实,教学内容中加入了《食品安全法》的讲解,并就具体的案列进行分析,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

3.3 校园媒介宣传

当前,我国大学生获取食品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报刊以及电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成为广大学生学习、分享食品安全专业方面知识的便捷方式。学校可以以微信公众号为宣传手段,定期发布食品膳食、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大校园广播、校园报纸和宣传栏等多个渠道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们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加他们的食品风险抵御和防范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开展食品安全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多措并举的制度,从学科发展规律以及人文情怀的角度,正确地反映出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让大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通识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