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的新出路:公益性策划及报道
——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的公益化探索

2021-11-27张媛媛

记者摇篮 2021年4期
关键词:零距离中山心愿

□张媛媛

一、民生新闻的由来及发展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民生新闻也就是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新闻。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开创了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至此,民生新闻开始逐渐发展壮大,甚至在一些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收视率远远高于政务新闻,拿中山广播电视台为例,民生新闻栏目《城市零距离》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远远高出政务新闻《中山新闻》栏目两到三倍。

二、民生新闻的困境及机遇

1.困境。新媒体的冲击导致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进入瓶颈期,不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内容,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都受到了很大冲击。传播方式上,时效远没有新媒体速度快;内容上,受传统媒体采编模式以及选题上的限制,不及新媒体的多而新奇。故发展至今,传统媒体选题资源逐渐同质化,新媒体选题过于碎片化,后劲不足,也已进入“审美疲劳期”,民生新闻的报道开始原地踏步。

2.机遇。国家层面倡导给民生新闻新的指引。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对于民生新闻来说,选材和导向上将作出重大调整,民生新闻的巨轮将紧急调转船头,那么该往哪儿走?这是媒体人急需要考虑的问题,谁掌握了先机,谁将抢占观众的遥控器。对此,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为民生新闻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民生新闻公益化。

三、民生新闻公益化的可行性

民生新闻公益化有其深厚的背景和发展土壤。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助人为乐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大家对公益的关注度提高,参与度自然就水到渠成。

其次,国家层面及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为本质的公益事业不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扶危济困,还要倡导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公益事业为载体的公益文化,展现着人类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愿救助过程,既是捐助者道德意识和美好境界的展现,也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不仅仅体现在捐款上,公益外延逐渐扩大,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只宠物,只要是积极向善的事情,都可以囊括在公益的范围内,这就为新闻选题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拿《城市零距离》栏目为例,2012年4月,栏目组成立了城市零距离爱心帮扶基金,后挂靠在慈善总会旗下,成为中山首家媒体慈善基金,每一个帮扶案例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为民生新闻注入了一股暖流。近些年,栏目组主动挖掘新项目,筹建爱心书屋,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书本打开一扇窗,了解外面的世界。活动持续开展,善款源源不断汇入,新闻报道打开了本地观众的视野,同时也满足了街坊百姓内心投身公益的需求,因此吸引和稳固了大量的粉丝,形成良性循环,百姓对栏目的信赖助推了收视率的提升,本地平均收视率达到40%以上,稳居首位,活跃微信粉丝超过38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

四、媒体进行公益化的优势

首先是宣传优势,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的一分子,与生俱来的宣传优势是其他公益活动及群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配合,占领了宣传高地,《城市零距离》栏目中一条公益化新闻播出,就可能有38万人会知晓,这其中更有一部分人会主动转发,滚雪球似的传播出去,不仅是宣传一次公益活动,更是在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能量,这种宣传方式,目的明确,时效迅速,效果明显。

其次是公开透明,广受监督。媒体本身就具有监督功能,既跟进公益项目的进展,也有渠道可以及时收到观众和参与者的反馈,比如电视台的报料热线,或者公众号上的留言,这些都是便捷的反馈渠道,可以做到与受众无障碍快速沟通,让公益项目在阳光下运行。《城市零距离》栏目,自成立慈善基金之后,报道帮扶案例100多个,组织公益活动数十场,全部通过栏目进行传播,从前期准备到后期跟进,都做到公开透明,让观众捐得放心。

最后就是有信服力,主流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在受众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权威,主流媒体做公益性报道,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做事,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

五、民生新闻公益化的可探索形式

1.点对点资金帮扶。移动端的发展越来越快,移动支付的功能不仅普及而且安全性也能有所保证,点对点、有目的性的帮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水滴筹、轻松筹帮扶项目,不断在我们的微信中传播。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早已开展这项活动,并且已经形成稳定的模式,新闻小板块“帮一帮”坚持7年,累计筹得善款2695640.18元,支出善款2215321.29元,帮助困难群众和危重病人超过300人。新闻报道打前站,然后开通线下捐款渠道,先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再呼吁大家捐助,最后进行跟进报道,告诉大家您捐的钱已经到位,整个流程下来,既做了宣传,也切实帮助到了人,还给捐助者一个交代,提升了栏目美誉度,也符合当前的时代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在此基础上,《城市零距离》还开通了“微心愿”板块,将帮扶范围扩展到普通困难群体,一个暖水瓶、一个杯子、一个拐杖、一个轮椅,有人在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有人点击捐助,不以善小而不为,在后台人员的审核和监督下,让这种小善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家中有闲置的东西,或者自己想要买新的捐助都可以,街坊之间搭把手,让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悄无声息地流动,“零距离微心愿”项目自2018年6月30日启动,到2019年2月底,共发布微心愿488个,累计完成微心愿331个,合计价值104173元,在社区义工的帮助下,微心愿深入到寻常百姓家,有人衣服买的码数大了,首先想到的不是退货,而是送到栏目组,捐给微心愿平台上有需要的人;有人搬家,家里八成新的家电丢了可惜,直接捐给平台上有需要的人。诸如此类的行为已经成为爱心人士生活的常态。

2.义卖筹款。定期举办筹款活动,将大家的爱心资金储备起来,根据情况进行捐助。《城市零距离》栏目组创新了线下捐助模式,将扶贫与义卖结合起来,举办20余场公益慈善义卖义演等活动,既帮助贫困山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又将善款用于帮扶有需要的群众,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公益平台。

3.公益行动。比如台风天召集志愿者帮忙清理倒伏的树木,周末带领义工去户外捡垃圾,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共享单车的规范停放等,这些公益活动举手之劳,但是却能让参与者内心得到满足,成就自己的爱心梦想,同时也是增进亲子互动的好机会。

4.跨区域帮扶。随着公益品牌效应的增强,可以尝试一些跨区域的帮扶。《城市零距离》开通爱心书屋建设,与民间公益团体合作,在贫困山区建立图书室,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知晓外界的窗口。每个图书室硬件造价两万元,图书全部靠中山各学校学生捐助。活动开展至今,已经在湖南、广西、西藏等地建设6间书屋,筹款近37万元,参与捐助的中小学、幼儿园30多间,图书数量超过3万册。有90多岁的老人独自出资两万多元捐助一间图书室,为了圆去世老伴的心愿,也有家长不仅捐出自家图书,还到外面去买书送给山区的孩子,孩子捐书的同时还留下便笺,小小的图书室架起了中山孩子与山区孩子沟通的桥梁,这种爱心教育是难能可贵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操作模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还是在内容上的转变。民生新闻如果没有认清这一点,很有可能走向末路,及时调整,及时转向,是大势所趋。中山广播电视台《城市零距离》栏目通过多年的探索,找到了公益化报道的新出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条路要怎么走下去,还需要我们继续摸索。

猜你喜欢

零距离中山心愿
心愿
零距离与远距离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和党旗零距离
我们的心愿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历史上的“中山人”
2017年的心愿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