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闻时度效 提高舆论引导力

2021-11-27□张

记者摇篮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

□张 岩

当前,信息技术飞快发展,媒体格局进入重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新闻媒体能不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新闻舆论主流阵地,是当下要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就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的“时、度、效”,这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舆论引导工作的新要求。

一、选好时机,传播主流声音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首先要把握好时,就是要求新闻媒体选好报道时机。舆论引导一定要选好时机、选对时机。一样的宣传报道在不同的时间点推出来,就可能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只有抓准合适的报道时机,就能高效地用好新闻资源,准确地表达媒体观点,进而增强新闻媒体影响力。

通常来说,舆论引导重在早、贵在快,尤其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新闻媒体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出主流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发生时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报道,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

比如当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天气,部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旱情,应该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开设“抗旱进行时”专栏,组织记者深入旱情较重地区,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旱情信息,同时,大力报道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抗旱救灾的积极行动和典型事例,营造一个必将取得抗旱胜利的舆论氛围。

但舆论引导不单单是“抢”的问题,其中“缓”的学问也很大。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新闻媒体有些做法在过去是及时有效,但却未必适合当下。对于一些热点敏感问题,我们就需要适当地缓一缓,不能盲目做宣传、匆忙发报道,更要把舆论引导控制在法律底线内,不触碰红线,不违背社会道德,避免非理性报道和言论。

二、把握尺度,加强正面引导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把握好度,就是要求新闻媒体把握好报道尺度。舆论引导一定要适度而不过度也不能失度。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群众,防止新闻宣传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新闻媒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比如,曾经一名持刀抢劫犯以其笨拙的作案方式和落网后频出的“雷人”语录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大力哥”。数家媒体为吸引眼球,以娱乐化心态炒作他在镜头前的“雷言”丑行,客观上为“大力哥”走红网络充当了幕后推手,如果新闻报道只是为了满足受众人群的猎奇心理,盲目追求负面和轰动性,就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同时,这种负面报道也会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为此,新闻媒体要正确选择宣传报道的关注点,不炒作所谓的热点、看点、卖点,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等不正之风,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主流舆论。

在负面新闻中,新闻媒体要加强挖掘其中隐藏的正面效应。在报道负面新闻时,应坚持正确的立场、采取适当的方式,少渲染事件本身,尽可能多地报道党和政府的积极态度、应对措施和办事效率。在社会热点、焦点等问题上,新闻媒体要掌握主动权,帮助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积极疏导公众情绪,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比如曾经有则关于“市场上销售的玛瑙制品染色现象普遍,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影响”的报道,给全国各地的玛瑙产业带来较大冲击,产品销量下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应该立即组织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在调查性报道中引导消费者客观冷静地看待“染色”现象,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拿出相应举措治理乱象,重塑全国玛瑙产业形象。

舆论引导一定要求实、求效。新闻媒体在增强实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更要对社会大众进行有效引导,起到感染受众的作用。因此,新闻媒体要讲求宣传艺术,丰富报道内容,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使新闻宣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现在,一些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给百姓的印象是高高在上、只会说教,甚至照搬照抄,挖掘解读不深,生动鲜活不足,表达语言生硬,表现形式刻板,太多的程式化套路化,缺乏亲和力,看上去轰轰烈烈、豪华艳丽,实际上没起任何作用。这样的新闻报道与老百姓的思想和生活脱离,与社会舆论形成强烈反差,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地步了。

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是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栏目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新闻的表达途径,可以采用“故事化”的表现形式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举个例子,一篇关于辽宁基层干部典型代表徐占海的新闻报道就独辟蹊径,从其创办网络直播脱口秀“老徐说事”作为切入点,讲述50多岁的老徐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手机刷微博、上微信、聊QQ,通过互联网为群众讲政策、解难题,可以说是“视频一连、话筒一开,办公桌就对上了热炕头”,展现了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基层好干部形象。新闻“故事化”表达,报道生动鲜活又真实感人,让受众“看得下”“听得进”“跟得上”。

三、深度融合,做好“互联网+”新闻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突破6.8亿人,手机网民突破6.2亿人。互联网+新闻已经成为国内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手机终端争夺的主阵地。只有占据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才能夺取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因此,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主动热情地拥抱互联网,合理地使用互联网,真正实现“互联网+”,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本着对全社会负责任、对广大群众负责任的态度,做好网上正面舆论引导,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新闻材料,更要善于在众多新闻素材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新面貌、能够广泛引起共鸣的材料。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材料的内涵精髓,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方法创作出精品力作,集中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应用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