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节目发展的创新思维
2021-11-27□孙燕
□孙 燕
一、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
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目的在于展示节目自身的原创性,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媒介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大批广播新闻媒体认识到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但缺乏深入钻研的耐心与能力,在创新的过程中,许多广播媒体借鉴其他传媒的经验,更多地照搬优质节目报道形式,缺乏自身的独特性,最终造成行业内部新闻报道同质化严重,影响广播新闻的发展。
2.泛娱乐化成为常态
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也进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众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传媒更加倾向于报道轻松、娱乐的新闻。广播媒体在长期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严谨特征更为突出,在新时期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转变新闻报道的风格。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部分广播电视媒体单纯为追求话题度,忽视新闻报道的严谨性,强调新闻话题性,从而造成新闻报道泛娱乐化,缺乏新闻价值。
3.对社交平台的滥用
如今,微信和微博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交平台,并逐渐演变成为核心的信息交换平台,大量新闻媒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及微博账号实现新闻信息的及时传输和与新闻受众的直接交流。平台的创新同样是融媒体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传播形式的另一种创新,但部分广播媒体开辟独立运营的公众号,在进行新闻信息推送的同时兼顾广告推送,这种做法既会降低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也削弱了新闻媒体自身公信力。
二、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节目编辑的创新途径
1.关注新闻传输平台的拓展
融媒体时代是网络传媒发展的时期,网络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场所,广播媒体的创新工作首要便是适应人民群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开拓网络新闻传输模块。广播媒体拓展新闻平台的手段主要包括两种,其一,开设自主运营的网络账号,如抖音账号、微博账号,从而实现新闻报道在多个平台同步进行传输的目标。其二,拓展传播载体。采用与网络媒体合作的形式,借助已经积累了稳定受众群体的新媒体平台,向其输送原创新闻信息。如广播媒体与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平台合作,向合作平台投稿,降低运营的投入。
2.不断创新节目形式
广播新闻创新的外在表现在于节目表现形式的转变。针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而言,在新闻整体风格的选择上,转变原有的新闻报道形式,更多采用轻松的口语表达,同时转变新闻报道的形式,引入情景化及多元化的采访形式提升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比如做好地方方言新闻节目,选择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和评论,提供更多的生活类资讯。在主持节目时,尽量多加入一些当地方言,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新闻传播平台的宣传角度上,通过引入互动机制提升编辑工作的活力,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审美偏好。
3.选题的创新
在广播媒体采编创新的过程中,采编工作职能拓展是重要的尝试。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媒体更加强调自身的官方属性,新闻选材往往聚焦于较为严肃的时政类新闻,而在新媒体时代不妨把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新闻素材选取的焦点,更好地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提升新闻节目的吸引力。
当下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受众也成为新闻生产的重要部分,为新闻提供了更加鲜活而及时的信息素材,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一方面去伪存真,保证新闻信息更加真实准确;另一方面,在信息中挑选那些更有表现力的内容,丰富新闻的细节,体现新闻本身的价值。通过深度加工、精良制作,打造更高质量的广播新闻节目,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新闻品位。还要注意在节目中注入更多知识含量,让受众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更多知识,这也是满足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要。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处理节目内容时,要顺应受众需求,增加新闻信息的知识含量,为受众提供更多权威内容。
4.关注人才队伍管理创新
进入融媒体时期,大众传媒行业面临着传媒手段竞争以及行业内部资源重新划分的挑战,作为广播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始终依赖新闻团队的推进,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人才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够激发传统媒体人员的活力。
在广电内部优质人才的招募过程中,要逐渐转变原有的只注重文凭、学历的观念,多关注应聘者自身专业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选择真正理解新闻工作内核并能够多样化报道新闻的优质人才。新传媒人才的进入能够为传统的广播媒体创新带来新的活力。在员工的内部管理上,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新闻采访、编辑工作,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媒体人员自身的创造力,为广播新闻节目创新提供更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结语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广播传媒,面对竞争环境以及受众偏好的转变,想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走上创新之路。创新工作要全面覆盖记者、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素材的选取要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新闻报道的宣传及推送要适应融媒体时代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广电传媒必须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