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认知的构建研究
2021-11-27□许志
□许 志
随着社会改革的进行及传播新技术的崛起,记者和媒体生存的氛围有了极大的转变,新闻传媒业界和学术界对我国记者职业角色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新快报》原记者陈永洲损害商誉案等案件,一度在社会中引发了对媒体和记者角色的讨论,也引发了新闻界对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自身角色及职业责任的再度审视。随着时代的转变及传媒的改革,我国的新闻理念产生了转变,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记者的角色认知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对记者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角色认知存在的问题,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角色及职业理念的构建。
一、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认知存在的问题
1.角色的异化
职业记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和传播新闻信息。随着传媒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记者更多关注受众感受,在新闻的实践过程中,重视新闻的发行量、点击率等,从而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可是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例如,新闻质量的降低、虚假新闻的增多,为博取关注而炒作新闻,还有部分记者用较为低俗的信息来吸引受众。更为恶劣的是个别记者以报道新闻为幌子,从中获取商业利益,模糊新闻和广告的界限,采取“寻租”的方式和受访对象进行金钱上的交易,抛弃了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
2.角色的错位
责任和权利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人将记者称为“无冕之王”,具备监督职能。这种角色理念让一些记者妄自尊大、高高在上。例如,有的记者在进行基层采访时,要求基层全程接待,给自身和媒体形象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个别记者偏离了客观的立场,导致事态恶性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认知构建策略
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新闻专业主义的科学理论,融合我国社会实际及个人新闻实践构建记者职业认知。
1.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记者建立责任感,首先要在理念上将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融合。社会职责是记者职业精神的基础,也是普通公民的社会担当。立足于记者这一角色进行分析,社会责任包含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有助于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等。《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对此作出具体规定。在通常状况下,记者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是统一的。秉持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记者职业素养的主要要求。
在市场化经济时代,媒体拥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社会责任,要保证公众利益至上,不能过于媚俗,不能受众想看什么新闻就报道什么,应该告诉他们应该知道的新闻。媒体要时刻以专业性要求自己,不要过分商业化。
2.健全自律机制,内化记者的责任意识
现阶段,整个社会对记者有着较高的职业角色期许,记者务必对自身角色有精确认知。作为记者,采访权和报道权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所以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这种自我认知需要记者将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进行有效融合,并将其转变成为内在的职业素养,使自身形成职业道德、职业荣辱心,并且能够主动且积极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这些都是记者实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必备素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其职业角色认知由精神的内化产生,使每一个个体可以在从业过程中积极且自觉地肩负责任。遵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完善自律机制,内化记者的责任认知,才是最为完善的解决方式。
3.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记者责任意识
完善自律机制,能够内化记者的责任认知,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是加强记者责任认知的保证。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讲,我国对记者职业责任及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一些媒体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只是单一从稿件数量上进行考量,忽视了对记者职业责任的考量。所以要构建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和媒体内部评定机制。要充分发挥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媒体人的监督,各个媒体也要配合监督,形成全行业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业和一般职业有明显的差异性,新闻业具备一定特性,其特性就是在于其肩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记者对自身职业角色应存敬畏之心,提高社会责任感。应明确媒介性质,清楚了解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具有现实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职业记者的综合素养。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新媒介环境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记者角色认知和职业理念的探究,可以帮助记者强化自身的责任认知,从而在新闻报道中展现专业理念,践行使命。